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明远征军战场跳出 > 64拜占庭的覆灭(第1页)

64拜占庭的覆灭(第1页)

崇祯22年,11月2大明。西京军区部队和朝鲜部队的两个军在君士坦丁堡门外集结完毕。李龙乘坐飞艇来到君士坦丁堡门外大营,看着这座在欧洲举足轻重的重要城市,让李龙产生很大的感慨。君士坦丁堡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扼黑海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君士坦丁堡的原名为拜占庭,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30年5月11大明定都此地,便出现了“君士坦丁堡”这一名字。君士坦丁把此地命名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roma;希腊语:Ν?αΡ?μη),但此名称甚少人用。后来东罗马帝国将都城定在君士坦丁堡,所以东罗马帝国也成为拜占庭。

公元前660年为希腊人所建。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罗马帝国时代,它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并扩建了拜占庭,并于公元330年宣布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意谓“君士坦丁之城”。别称“新罗马”。从此,这个城市开始了它辉煌的千年历史,君士坦丁的名字与这个城市溶为一体,直到1453年。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帝国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作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首都,军人出身的君士坦丁一世于306年在不列颠被部下拥立为帝后,为了保卫受到哥特人和波斯人威胁的多瑙河和幼发拉底河边界,决定在帝国的东部建造一座新都城。在罗马帝国的东部,先前几位皇帝已经建立了若干座陪都,比如戴克里先皇帝,就把他的行宫设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尼科米底亚(今土耳其伊兹密特)。为了给新都选址,君士坦丁一世先后考察了特洛伊、耶路撒冷、萨尔底卡(索非亚)、帖撒罗尼迦(塞萨洛尼基)和尼科米底亚,但是最终选择了当时不甚有名的拜占廷作为新都的城址。拜占廷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这条狭窄的海峡将东南欧洲与亚洲分隔开来。城市本身坐落在一片小山丘上,南边是马尔马拉海,北边是金角湾,东边扼守赫勒斯滂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西边居高临下俯瞰色雷斯平原。整个城区宛如一座天造地设的要塞,易守难攻。不仅如此,拜占廷还是罗马帝国重要的军事大道埃格南地亚大道与小亚细亚地区军事公路的交汇点,是通往亚洲的必经之地,也是从黑海前往爱琴海的唯一通路。此外,城北的金角湾是一处条件极佳的自然港湾,全长约10公里,主航道宽约460米,并有多处分支水道,可供船只停泊。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给当地居民带来财富,因此被称为“金角”(希腊神话中,羊角是丰收和财富的象征)。未来的新都可以凭借一面临山两面靠水的地势防御来自各方面的进攻,又可以利用便利的水陆交通发展商业,君士坦丁最初建立君士坦丁堡时,将其命名为“第二罗马

李龙早已计划好,等占领君士坦丁堡以后,将把西部大军的指挥中心定都在君士坦丁堡,数百万军队将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开展各种侵略战争。有了君士坦丁堡后,就可以把黑海划为大明的内海,控制海上交通要道,拜占庭所属地区非常广阔,西到拉古萨。难道罗德岛。控制了君士坦丁就等于占据了欧洲的中心。往西可从拉古萨直接进攻天主教的中心城市——罗马城。往北,可以和我军维尔纽斯形成策应,更好的进攻威尼斯和神罗联军。往南,可通过海路进攻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进而夺取开罗。优越的位置造就了李龙亲自来到君士坦丁堡,亲自参加战斗。

还有就是随着战线的拉长,从东亚往战场上转运物资,武器,弹药越来越困难。一颗子弹的成本将增加几十倍。李龙将把君士坦丁堡建造成第二个青州城,作为侵略战场上的弹药,物资供应基地。

城墙的高低以及不能决定防御者的优势了,在强大火力的面前,任何高大的城墙都将士浮云。一阵猛烈的炮火过后,都将化为灰机。而且大明军还有空中的支援,海上强大舰队的支援。只不过现在的苏伊士运河要到年底才能打通,所以海军需要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后才能进入地中海。

郑芝龙军团的海军在把中小型舰船送回造船厂后,就马不停蹄的从上海一路往地中海而来,52333吨级别的巨型战舰,在大海上航行是没有任何敌人敢挑战“郑芝龙”号“郑森号”的威严的。同时根本郑芝龙而来的还有一艘更加超级的战舰。

一个月前的上海,,,江南造船厂。

300000造船工人在一个巨大的船坞中正在焊接最新设计的超级战列舰,自从崇祯17年开始就在建造,五年后,这艘超级战列舰也即将面临着完工。各处的甲板,船体,隔水层。

大明帝国自从李龙实际统治以后,已经跻身于世界海军霸主之列的大明开始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频频出手。目前的空军还至能停留在飞艇阶段,仍须靠战列舰。为确保在全世界地区作战的霸主为此,李龙决定摧毁所有的中小战舰,只留“郑芝龙号”“郑森号”两艘巨型战列舰,然后组建以巨型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在海上控制贸易通道,占据重要码头,一边给国家的经济提升和军事供给做贡献,确保我海军编队成为不可逾越的海上屏障,在此作战指导思想下,大明海军认为,在战斗舰艇的数量方面,不能体现出战斗力来,因而决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战列舰,以多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占据优越地位。崇祯17年制定第3次造舰补充计划时,确定首先建造2艘“李龙”型战列舰,这就是“李龙”号和“大明”号。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xue]

“李龙”号确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其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装甲厚、防护能力强,同时命中数枚重磅航弹也不致影响战斗,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

现在,让我们看看它的具体情况。舰首与前甲板

“李龙”号舰首的最大特点是呈球形。这种球状舰首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对于这样的舰首,当时既无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也还没有充分的论证,是由大明海军技术研究所通过试验水池的船模试验数据决定下来的。建成后,经过试航也证明这种舰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球状舰首内装有水下听音器,与今天的舰首声纳颇有些相似之处。“李龙”号因采用了这种新颖的舰首,水线处约减少3米的长度,排水量节省30吨左右。和后世的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美国海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一样。

“李龙”号舰首在水线处深进,且垂直,上部明显前倾,左右则象牵牛花状张开。舰首前端近似半圆形。这是大明海军战列舰从未有过的形态。

“李龙”号的前甲板也与众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呈曲线状。其形态与美海军的依阿华级舰相似。然而高速的美舰(33节)显得细长,而巨型的“李龙”号却肥硕多了。从舰首前部到旗杆处,有左右锚链筒,内侧有一对小系缆桩,需回收锚链时,锚链通过导板到达后面的锚链轮,并由带2条螺旋链掣的链来固定。舰首部的两舷,从前到后依次可以看到锚观察台,防雷具用导索器、铝球投台(测水深)、导索器、系缆桩等。钢质的锚甲板后是木质甲板,一直延伸到后主炮旁。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质甲板前端设有一个通风孔和一个升降口,而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xue]

前桅楼、后舰桥及烟囱

“李龙”号有2个舰桥,在烟囱之前(以下称舰桥),是全舰的战斗指挥中枢。“李龙”号一改大型战斗舰艇舰桥过大的情况,完全从海战实际出发,显得十分简洁。舰桥正面的面积159平方米,侧面积310平方米;采取二重筒状结构,内筒中装有各种线路和管道,内外简之间的夹层里设有各种专用小室,外筒周围则设有与指挥、探测有关的装置。为减少冲击波的影响,舰桥外面开口少,封闭而整洁。最上面是旋回的主炮指挥所,内有九八式方位盘,上装潜望镜式望远镜,下有15米测距仪。主炮射击指挥所下是防空指挥所,在顶部露天甲板上的防护转板四周装有多部高色双筒望远镜。防空指挥所下是昼间战斗舰桥,也称第一舰桥。其前面与侧面有调风板和防护装置。通常,舰队司令长官及其司令部、舰长等指挥参谋人员在此指挥战斗。下一层是作战室、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观察所、罗经室(即夜战指挥所)、下部观察所和司令塔(实际是个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李龙”号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

“李龙”号采用单烟囱,其特点是,各锅炉的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主、副炮与高射炮

“李龙”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3联装主炮3座,前部2座,后部1座。当时大明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57毫米。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大明海军“大福船”型的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后面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炮塔后部装有长15米的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上述望远镜及瞄准具采用潜望镜式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火炮冲击波的影响。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每分1。8发;最大射程42000米,需飞行90秒。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3座主炮样式相同,都是由吴市海军工厂的舰炮部负责研制的。9门主炮若指向一舷射击,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大明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xue]

副炮有3联装155毫米炮4座,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面及舰的两舷。这些副炮本是巡洋舰的主炮,性能比200毫米炮还好。此外,还装有127毫米高炮24门,25毫米机关炮113门。整个军舰像个奋起自卫的刺猬,全身竖起了各种武器。

舰尾与后甲板

“李龙”号的舰尾也有其特点。该舰采用半平衡舵,前后配置,距离15米,装在中心线上(以往,战列舰是平衡舵,两舵并列装在一起,易同时受损伤)。后舵大,是主舵;前舵小,是副舵。因舰的惯性大,仅用副舵难以操舵,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有厚甲板防护的舵机室内有蓄电池、柴油机、油压泵等设施,即使在动力电源切断的情况下,主舵仍能工作。

舰尾的形状近似巡洋舰之尾,只是在舰尾后端面有个平坦的地方,这里原计划安装水上飞机回收装置,后因故未装。

“李龙”号后甲板也较独特。在后主炮后,有飞艇库、小型登陆舰仓库等。为避免火炮冲击波的影响,机库、艇库等设施都在上甲板之下。后主炮之后的甲板是铁质甲板。后主炮两舷侧的外伸部有隧道状的艇库。艇库后两舷也有外伸部,其下设有轨道,是移动的小艇吊车在此起放小艇。

后部上甲板在舰尾处明显低陷,造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槽,这里是舰载机吊放暂存处,槽前面有开口,通往机库。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xue]

舰内机库在后主炮前的上甲板、中甲板的中部位置。其前半部有个梯形的区域,在此区域两侧可放置零式战斗机、水上观察机各3架。槽两侧设有与上甲板同高的舷台,舷台上有舰载机的发射装置。此外,舰尾还有起倒式起重吊放装置等。

江南造船厂经过了五年的时间,大明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2艘。其中“李龙”号(还有同型的“大明”号)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装甲最厚,被誉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因此这次郑芝龙从东亚赶来增援西亚战场,带来了除了“郑芝龙号”“郑森号”以后,还有两艘巨型战列舰“李龙号”“大明号”四艘战列舰的总吨位达到20多万吨。是整个欧洲国家战舰的总和还要多一倍。

性能:

排水量64,000吨(标准)73,000吨(最大)

载机12架大型飞艇

航速最大27节

[转自铁血社区bbs。tiexue]

主炮三座三联装18英寸(457mm)主炮

副炮三座三联装6英寸(155mm)主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