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叶嘉莹先生人物小传 > 第二十三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1页)

第二十三章 战争一触即发(第1页)

第二天一早,我们先去了申城大学,当时先生的朋友元淑先生正在申城大学交流,他是著名的藏书家,他一生爱书如痴,所藏宋元明清各式刻本、抄本、校本过二十万卷,而且学识渊博,在目录学、版本学等和古书有关的方面可谓是当世一代大家。我们到学校时,元先生正在给学生上课,我们便在教室外等着。元先生当时在讲《资治通鉴》,只听他说道:“《资治通鉴》由宋英宗下令编撰,至宋神宗时期完成,历时十九年。起初并不是这个名字,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赐名为《资治通鉴》。著书立说需要大量时间,在朝为官还身居高位肯定没这工夫,在这方面司马光要感谢他的政敌王安石,王介甫实行他那被后人诟病千年的变法,司马光和他政见不和,无法久居朝廷,便自请离京,讨了个闲散的官职,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这一编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去世前两年才完成。说来也巧,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这三个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人物,去世时间非常接近,宋神宗早去世一年,王安石和司马光更是同一年去世,这三位君臣死后想必也要有所纠缠,只是不知九泉之下王安石和司马光再会之时,是否会冰释前嫌?”

听到这里,先生小声对我和夫人说,“别听他瞎说,王安石和司马光政见的确不和,却不见得有私怨。王荆公实行变法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出发点是好的,不可尽非。读书要有自己判断,不能别人说什么信什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失去主见。”

听了先生这么说,元先生接下来的课我便听不下去,胡思乱想去了。下课铃声一响,元先生当即走出教室,上前握住先生的手,“骐骥,你怎么来了?让你们久等了。”元先生年过花甲,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见到先生很是开心。

“先生上课要紧,我依稀记得年少时曾蒙先生教导,让我受益终生。”先生道,元先生比先生年长许多。

“打住,打住。说的好像我们几十年没见了似的,去年在燕京的文学研讨会上,我们不是刚刚见过吗?小虎我见过,这位美丽的女子是你的妻子吗?”元先生道。

“是的,先生,她叫潘玥,是我的夫人。”先生道。

“潘玥见过元先生。”夫人道。

“温婉可人,清丽脱俗,蕙质兰心,骐骥好福气。话说,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元先生问道。

“先生,我想请你给我做个公证,今天下午两点我要从郭五爷那买入几件藏品,你方便吗?”先生道。

“求之不得。下午我和你们一起去。现在时间还早,我带你们在学校转转,顺便在学校食堂吃个午饭。你快和我说说,你要买的是哪几件藏品?”元先生来了兴趣,露出期盼之色。

下午两点,我们一行四人准时到了郭家公馆。郭五爷早已准备好那几件藏品,在家里等候。随后两名公证人一起鉴定了藏品,确认无误后,郭五爷亲自将四件藏品包好,交到先生手上,语重心长地对先生说:“骐骥,它们就托付给你了。”眼含热泪,像是临终托孤一般,万般不舍化为分别时的泪水。

先生小心翼翼地接过,夫人则亲手将准备好的银票递给郭五爷,交易正式达成,《上阳台帖》自此易主,历经唐宋元明清,穿越千年,辗转迎来它新的收藏者,或者可以说是新的保管者、守护者。人生短暂,没有人能一直拥有这种传世珍品,只能陪它走过漫长岁月中的一段,然后在某个时间将它交到另一个守护者手中,如此循环往复地不断传承下去。

回去的途中,元先生异常兴奋,六十多岁的人像个小孩子一样,一路说个不停,他说他太幸运了,能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李白的真迹,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他感谢先生。

先生笑道:“先生,你生平所见传世名帖无数,至于这么高兴吗?”

“但李白的还是头一次见,这可是‘诗仙’李白的草书真迹,难得一见,难得一见。”元先生哈哈大笑。

翌日,先生去江北银行申城总行听取了工作报告,查看了财务报表,并交代了接下来的业务方向。中午出银行时,大街上有大规模军队集结,一辆辆运输车从银行门口驶过。

“有点不对劲,这里有军队的车,也有军校的车,他们怎么会从城区经过?”先生正自狐疑,一辆运输车停了下来,车上走下来一人,一身军装,穿着整齐,却是杨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