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魏延将军的‘重门战术’虽然精妙,但实施起来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不知丞相带来援军中可有适合此任务的将领?”吴懿询问,他清楚一个成功的防御体系不仅需要策略,更需要能够精准执行这些策略的将领和士兵。
“子远不必担心,此次我带来了几名擅长防御战的将领,如王平、张苞,他们均在以往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另外,我还调配了一批精于工程的工匠,他们将协助你构建更加稳固的防御工事。”诸葛亮一一介绍着,显然他对这次的人选早有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里,汉中的防御工事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王平和马岱等将领与吴懿紧密合作,利用地形优势,高效地构筑起一道道防御线。工匠们日夜兼程地修建和加固城墙,设置机关陷阱,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最好。
在这期间,诸葛亮经常亲自下到工地,指导工作,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他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让每一个士兵都感受到了朝廷对他们的重视和支持。
“我们的防御将会让魏军望而却步。”诸葛亮在一次视察工作时对身边的吴懿说道。
“有了丞相的支持,我们有信心做到。”吴懿回应,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就险峻的汉中变得更加固若金汤。每个防御点都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了这片土地上,任凭魏军如何冲击,都难以前进一步。
司马懿站在军营中,面对着汉中的地图,目光沉重。他已经接到了多次试探性进攻的结果,每次都是损失惨重而无所获。
吴懿所运用的“重门战术”使得原本就险要的汉中防线变得几乎无懈可击。
"司马将军,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调整策略?继续强攻只会让你的士兵白白牺牲。"曹真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提出建议。他目睹了自己部下的惨重损失,心如刀绞。
司马懿沉默了片刻,他知道曹真的担忧不无道理。汉中的防守远比预期的要坚固,每次进攻都像是在和一座移动的堡垒作战。
"调动所有斥候,我需要知道每一个防御点的具体部署和可能的弱点。"司马懿终于下令,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同时,增加夜间的侦查,我不信蜀军能够做到全天候无懈可击。"
接下来的几天里,魏军的斥候与蜀军的边境守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情报战。每个夜晚,司马懿都能收到从前线传回的详细报告,但他仍然无法找到突破的机会。
"吴懿真是个难缠的对手。"司马懿在营帐中独自沉思。他意识到,要想打破这种僵局,必须改变策略。
"传我的命令,分兵三路,同时对汉中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发起佯攻,看看蜀军如何应对。"司马懿决定用分散的攻势来测试蜀军的防御弹性。
几天后,三支魏军分别向汉中的不同方向发起了进攻。战鼓与号角声在夜幕下此起彼伏,山间回响着战争的紧张气氛。
吴懿在得到魏军分兵进攻的消息后,立即召集了将领会议。
"魏军分兵三路,显然是想分散我们的兵力,寻找破绽。"吴懿的声音冷静且深沉,"命令各防御点按照既定计划行动,任何敌军的进攻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被拦截和消灭。"
正如吴懿所预料,魏军的三路进攻虽然猛烈,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每个方向的蜀军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纪律性和战斗力,他们利用地形的优势,以少数兵力成功地抵挡了魏军的冲击。
几天的激战过后,魏军在人力和粮草上的消耗巨大,而汉中的防御依然固若金汤。司马懿在营帐中长时间地凝视着地图,眉头紧锁。
曹真忍不住再次劝道:"司马将军,我们已经尽力了,再这样下去,只会让军队更加疲惫。我们应该暂时撤退,重新计划。"
司马懿长叹一声,他知道曹真的建议是明智的。"下令撤退,我们需要另寻良机。"
魏军开始有序地撤退,吴懿在城墙上看着魏军逐渐远去的身影,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次胜利不仅仅是战术上的胜利,更是对蜀汉士气的巨大鼓舞。
“汉中无忧,蜀汉无虑。”看着逐渐远去的魏军,吴懿站在高处,轻声地说。
汉中的吴懿已经开始组织人手对战场进行清理,并修复部分受损的防御工事。他知道,魏军虽然退去,但戒备不能放松。他还需要为可能的未来战斗做好准备。
而远在某地的诸葛亮在行军途中接到了汉中保卫战的全报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转身对身边的官员说:"即刻准备,全力行军,现在该轮到我们出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