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下午潘明唯去了趟客户的工厂,回来后就开始咳嗽。直到晚餐的时候,还在咳嗽。
赵一枚问:“你怎么了?又感冒了?”
“不是,能是在工厂车间被粉尘呛到了。”潘明唯说。
“你没带口罩吗?”
“本来以为只用呆一会儿的,再说大家都没戴。”
“你怎么能跟别人比,您的美国身子还没适应中国的恶劣环境呢。”
潘明唯听出她语气里的小小揶揄,笑道:“我这不是在努力吗,以后继续加强锻炼。咳咳……”
赵一枚见他咳得厉害,不由担心,说:“你会不会是对粉尘过敏呀?”
潘明唯想了一下说:“有可能。我每年春天都会眼睛痒,医生说是对花粉敏感。我那儿有抗过敏的药。”
赵一枚说:“又是从美国带来的?那就赶快回去吃吧。”
结了帐,一起回到潘明唯的公寓,找出药来吃了,赵一枚说:“上床去睡一觉就好了。”见他神色萎靡,伸手去拽他,一触之下,发现他掌心滚烫,吃了一惊,心说不会又发烧了吧?赶忙去探额头,果然。
“怎么自己生病了都不知道?”赵一枚把他按到床上躺好,说又,“我上次给你的体温计呢?”
“好像在书桌抽屉里,咳咳。”
赵一枚拉开抽屉翻了翻,一眼瞥见几张照片,一个熟悉的笑脸跃然之上。
照片上都是孩子,不同肤色,从几岁到十几岁都有,背景都是在室内,似乎是在医院,因为大多数孩子都穿着病号服。最后面一张是方沁搂着一个孩子的合影,看上面的日期都是上个月的。
赵一枚翻看了几下,轻轻把照片原样放回去,拿起体温计,又犹豫了一下,心想潘明唯既然随便把照片这么放在抽屉里,应该也没什么不可告人的,不如大大方方直接去问他,省的心里象有小猫抓一样痒痒。于是把照片一起拿了,走回卧室。
潘明唯把体温计夹好,见她把照片举到眼前,笑了笑:“这是我以前在红十字会医院做义工时照顾过的一些孩子,方沁就是那家医院的医生。”
赵一枚释然地微微一笑,旋即又道:“你做义工?可真没想到。”
潘明唯也一笑,拿过照片指给她看,“这个孩子是烧伤,还要再分次植好几次皮;这个是脆骨病,别看他个子小,已经十岁了;这个小光头仔是白血病,一直在做化疗;这个,”潘明唯指着一个头发竖在头顶的可爱小女孩,“我走的时候她还在做疗程,现在应该已经结束了,你看头发都长这么长了……”
翻到方沁搂着个孩子的合影的那张,潘明唯说:“这是小丹尼,他有重症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的血液病,要不停地输血才能维持生命。彻底根治的方法只有骨髓移植,可是一直没有找到配型合适的……”
赵一枚见他看着照片微微蹙眉,面带忧虑,便说道:“别担心,会找到的,这些孩子都会好好的长大的。”顿了顿又道:“想不到,你们都这么有爱心……”
“其实也没什么,在美国很多人做义工的。”潘明唯道。
“我没做过义工,不过我以前读大学的时候参加过红十字的急救培训班,有一次还真的救了人呢。”赵一枚开始兴致勃勃地回忆,“是两个触电的游客,就倒在我们学校门口的冷饮店,周围的人都傻站着,只会打120叫救护车,我和我师弟就上去给他们做胸外压,人工呼吸……”
“给陌生人口对口人工呼吸?什么感觉?”潘明唯目光灼灼盯着她。
“没感觉,一心救人呢。要非说有什么感觉,就是被那人一脸的胡茬扎得刺痒,还好他没有口臭!”赵一枚笑了笑。
潘明唯不禁抬手摸了摸下巴,眼里含着笑又问:“那你救的人长什么样子,也不记得了?”
“早忘了,当时就没顾得上仔细看,只记得我师弟做胸外压力气太大,把另外那个老头的肋骨差点给按折了,估计那老头是疼醒的!”赵一枚哈哈一笑,一边抽出体温计,一边又说,“还有就是,那次我把从普陀寺求来的梅花姻缘符给弄丢了,郁闷了好久……”
潘明唯一笑,正待开口,赵一枚却嚷嚷起来:“哎呀,三十八度六,烧得不低呀!你身体太差了吧,这么容易感冒发烧。”
“我在美国十年,很少感冒,一次发烧都没试过。”潘明唯无奈地说。
“好好,是我们这里环境不好、水土不好、饮食不好,累得你总生病行了吧?不过总不感冒发烧也不好,容易得癌症。”赵一枚说道这里,见到潘明唯的眼神忽闪了一下,不由笑道:“吓你的啦!再说你这不是又发烧了吗?烧一烧十年少……”
“那我烧了两次,不是已经变成十二岁了吗,一姐?”潘明唯居然还有精神开玩笑。
只是几种药吃下去,咳嗽似乎是缓解了,体温依旧降不下来,反而一路升到三十九度多。
“我们这样自己乱吃药行不行呀?”赵一枚担忧地说,“要不要去医院?”
正说着,客厅里传来歌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赵一枚的手机彩铃。
赵一枚看了下床头的时钟,十一点都过了,这么晚,会是谁打来的呢?
赵一枚跑去厅里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