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人的后卫团走出草地时,只剩下400人
王尚荣的祖籍,在处于鄂湘交界的湖北省石首县,世代务农。父亲19岁时离开了土地,到调关镇一家店铺当了帮工。由于家庭困厄,生于王尚荣之前的两个孩子相继夭折。父亲因此发奋努力,终于从帮工转为小鱼行的老板,总算稍得温饱。
王尚荣6岁时,免费上了由远亲主持的私塾,此后又进了国民小学,以聪颖好学得老师厚爱。然而好景不常,随着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的降生,家中经济再呈紧蹙,他不得不中辍学业,过早地走上了他父亲当年的学徒帮工之途。
也就是在此期间,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在湘鄂交界一带领导武装暴动,创建了洪湖、湘西等根据地,石首县也属根据地范围。有一点文化基础的王尚荣,立即为共产党、红军关于推翻封建军阀、买办、地主黑暗统治,摆脱列强欺凌,建立昌盛民主的新国家,使天下广大受苦人翻身做主人的宣传所吸引,萌生了追求光明改变社会现状的渴望。
1931年,王尚荣投身段德昌领导的红9师。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的党和军队都处于幼年时期,不仅要与外部敌对势力的扼杀抗争,其稚嫩的肌体还受到内部滋长的不健康毒菌的侵蚀。自这一年始,&ldo;左&rdo;倾路线影响波及根据地,对敌主张军事冒险,攻打大城市;对内过分渲染敌人的渗透,肃反扩大化的势头日增。
就在此期间,曾和王明一起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夏曦,自上海的中央来到湘鄂西根据地,出任贺龙率领的红3军政治委员,并主持湘鄂西中央局工作。他把肃反中滥施刑讯、任意捕杀怀疑对象的过左做法引入到湘鄂西,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以致段德昌等一批党、政、军负责人相继遭到误杀。
王尚荣因为参加的是段德昌率领的部队,被视为虽非蒋介石体系但仍属反革命阵营的&ldo;改组派&rdo;分子,受到刑讯人员的严刑逼供,还差一点被拉去枪毙。后来,实在查不出他有什么反革命行为,就发了两个苞谷,撵他离开红军。
在露宿荒野、哭了整整一夜之后,王尚荣第二天又回到了原来的部队。他含着眼泪说:&ldo;参加革命后,红军才是我的家,我不怕打、不怕杀,就是不能离开红军这个家。&rdo;他的赤诚,感动了在场的人,终于被部队留了下来。
由于王尚荣作战勇敢,应变机敏,很快被提升为团参谋长。1934年末,中央根据地的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后,湘鄂西根据地的红军也处于流动作战状态。1934年10月24日,贺龙率领的红3军(不久改为红2军团),和肖克率领的红6军团会合,王尚荣升任第5师师长。
毛泽东带领的红军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贺龙、任弼时等率红2、6军团,从云南向北进发。翻过海拔5000多米、白雪皑皑、终年不化的玉龙大雪山后,贺龙面命王尚荣率领5师,担起整个军团后卫的重任。
1936年的夏季,王尚荣率部来到草地的边缘。为屏挡追兵的袭扰,他们亦战亦走,时有伤亡,疲惫异常;又因为拖在最后,可征购的粮食、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甚至连野草,都被前面走过的部队征集、采食光了,饥饿冻馁一次次把他们推向死亡线。其他部队大约都在七八天内走出了泥泞的草地,而他们却趑趄了十多天。
当5师的后卫团15团走出草地时,这个原有1800人的队伍,只剩下400人了。许多官兵,口含野草,永远沉没在沼泽之中了。王尚荣麾下的这400名官兵,在红军万里长征之途,留下了最后的足迹。带着衣衫褴褛、躯体孱弱的部队走出草地,王尚荣这个惯于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硬汉,眼睛湿润了。但当他看到指战员们的眼里仍然闪烁着坚毅的目光,欣慰和自豪又溢满他的胸襟。
在抗大,他和余秋里、张震同班学习/横扫阴山700里/
&ldo;假若把你放在法国的爱情小说里面,放在华丽的宴会中间,
你一定要引起许多贵妇人的倾心呢……&rdo;这是在赞美谁呢
到达陕北后,王尚荣和二方面军的部分师、团级干部,被抽调到红军大学培训。1937年春,&ldo;红大&rdo;更名&ldo;抗大&rdo;,王尚荣和余秋里、张震等被编入抗大二队,继续学习。他们学习的科目相当多:毛泽东、周恩来讲授国内外时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朱德讲授中国近代史;刘伯承讲授战术;罗荣桓讲授党的建设。这是王尚荣第一次系统地接受党建和军事理论的洗礼。
&ldo;七七&rdo;事变后,为适应国共合作抗战的新形势,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在抗大学习结业的王尚荣,被分配到120师358旅,任715团团长。此时的王尚荣,无论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还是在军事指挥艺术方面,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跃进随即在军事斗争中显示了出来。
1938年4月,毛泽东作出了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以王尚荣率领的715团为主组建的大青山支队,在358旅政委李井泉带领下,向绥东大青山挺进。
------------
王尚荣: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参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