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住首楞严三昧 > 第八十五讲(第3页)

第八十五讲(第3页)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总说持戒的功德:阿难!在世界中的六道众生,假设我这一念心不生起偷盗之心,这要有理观的智慧。一个人不生偷盗,你当然要安住真如本性,一个人安住在无明妄想,就很可能生起偷盗。

所以你要远离虚妄的生灭心,而回归到不生灭心,你才能做到「其心不偷」,那就不再随顺生死业力相续。可见得偷盗是增长生死业力,是障碍我们出离的,是这个道理。

犯戒过失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着。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佛陀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断离偷盗的主要因素:汝等修学大乘的三昧,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离开三界的尘劳烦恼,假设偷心不除,不但三界的尘劳不可出,而且会有以下的过失。纵使我们有多闻的智慧,有少分的欲界定跟未到地定的功德,但是我们内心当中还累积很多偷盗的功能,最后的结果是必落邪道,邪祗鬼魅之类的众生。

上品精灵,假设你的福德资粮很够,那就是精灵。精灵主要的功能就是盗取日月的精华,有时是依靠山、依靠水而住,偷取日月的精华。中品的妖魅,妖魅是偷取人类的精气。下品的邪人,邪人被前面这些所谓的精灵、妖魅所附着,帮精灵跟妖魅做事的人,叫邪祗之人。

前面三品之人,都是属于邪祗这一类的众生,而且他们都各有他们相应的眷属,而每一个人都产生邪见,自己认为自己经成就无上觉道。差不多这种人会那么坚固的生起偷盗,都有邪见支持,都是无惭无愧邪知邪见的人,才有办法产生那么大的力量。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炫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佛陀对末法时代的预言:我灭度之后,正法过去了,像法过去了,到了末法时代,末法时代有二种特色:外在的环境是去佛久远,所以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内在的因素是障深慧浅,善根浅薄烦恼粗重,所以造成了一种魔强法弱的时代。在这时代就有很多很多的妖邪众生出来活动,而他们出来活动他也不可能现出本来的面目,说我是妖邪,他隐藏自己。

潜匿奸欺,他隐藏他内在奸诈欺狂之心,表面上现出善知识的相貌,他经常好言吉凶祸福,以得道的善知识来自居。但是你看看他所说的法,他自己就称自己是上人之法,甚至于称自己是菩萨、古代的佛自居。他这样子的目的是要迷惑这种没有知识、没有教理判断力的这些愚夫愚妇。

他是用什么方式呢?恐令失心,他往往好言吉凶,说你这个人可能什么时候会有灾难,用恐吓的言辞使令这个人失去主张、失去他的判断力。尤其一个人他运气不好的时候,他才会来找出家众谈,有很多人就顺势而为,说你怎么怎么…的,那么他更加的没有主张。如此的邪欺之人,他所到过的处所,他对众生的伤害是其家耗散,把这个人的钱全部都骗光了,因为他内心害怕,结果就把钱都拿出来。这种妖邪众生在末法时代,是特别多的,佛陀先预言。

佛教舍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佛陀的教诫:为什么讲完邪逆众生以后马上讲佛的教诫?对比一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是不相应的。佛陀教诫弟子们是怎么修学:佛陀教诫比丘们是用乞食的,而且是「循方」,你不能够故意的跟谁去乞食,不能有特定的对象,要按照你所走的地方,按照一定的次序来乞食。

他的目的就是要舍弃心中的贪欲,因为你乞食,你就不用积集财富,也不用从事生产事业,反正你今天吃完了,明天的明天再说,一天过一天,不要累积太多的饮食跟财物,舍弃贪欲。依此舍贪来助成我们的菩提道,诸比丘在大戒当中是不能储饮食的,佛世是这样规定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生命的目的是「寄于残生,旅泊三界」,身为一个比丘,他对生命的看法,他经常观察生命是无常的,我只是在大海中暂时产生的一个水泡,暂时得借用这个色身来修行而已,在一期的生命当中只是暂时的借住。

「示一往还,去已无返」,每一个修道人都有最后的准备,这是最后一生了,从此以后成就圣道,不再来三界。所以他把自己的生活所需降到最低。这是佛陀的教法,这跟前面自称善知识的、累积财富越多越好,当然产生对比。佛陀对这样的事情,产生严重的教诫。

违教深害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贼人”,出家以后他不修学佛法,而修外道之人,用种种的外道之法来好谈吉凶祸福,为人家处理事情,这叫贼人。因为他偷取佛法,假借僧众的衣服,他也出家,但是他真正所作所为是「裨贩如来」,穿着出家的衣服来帮助他贩卖如来,追求名利。因为要不现出家相,这些信徒对他也不能产生信心,他必须要现出这个相状,来帮助他造作种种盗取财物的罪业。

平常的开示「皆言佛法」,他认为这些种种的外道法都是佛法,说一些相似之法,非法而说成佛法。「却非出家具界比丘为小乘道。」“却”反过来,“非”诽谤。反过来诽谤这些如法持戒,少欲知足的持戒比丘是小乘之道。说:我是求大乘菩萨,不拘小节,这些只是小乘的自了汉,反过来批判这些少欲知足的道法。最后的结果:「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重大的过失就是疑惑误导众生,使令他们堕落到无间地狱。

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疑误众生」在佛教里面是非常严重的过失,因为整个佛法的重点在正确的知见,端正其心才能有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结果。

比方说:我们看春秋时代,春秋时代齐桓公当时要称霸整个天下,他就找管仲。他说:我想称霸于天下,要有什么样的条件?管仲说:称霸天下不是靠武力,你要有一个证盟,你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知见。他说:你看郑庄公(他举郑庄公,在齐桓公之前,郑庄功的武力是很强大的),但是郑庄公没有证盟,他师出无名,他公然的抗拒周天子。管仲说:周天子是王室虽衰并未丧德。你称霸,默默的称霸,大家没话讲,你不能公然的挑战周天子的威严。

因为这是古代的证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有一定的章法,来形成整个社会次序。所以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你虽然称霸,但是你要尊重周天子,这样子整个社会的次序才有章法。管仲果然用这个方式,让他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春秋五霸第一个霸主。我们讲「齐桓公九会诸侯,一匡天下」,他的整个成功就是证明。

这地方就是说:我们一个佛弟子(比丘)看到比丘戒,很多地方我们真的很难做到,因为时代隔了二千多年。但是蕅益大师他提出一个观念,他说:这是佛世的方规。虽然做不到,你应该起惭愧心来面对,你看现在有些人传戒,他甚至于把一些戒律更改了,沙弥十戒改成沙弥八戒。这是非常不对的,非常不对!他的过失在哪里呢?在疑误众生。

我们做不到,我们起惭愧心,但是佛陀的制教你要保留下来,当做一个镜子,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做不到,那是我们个人的事情。

这个地方贩卖如来,最大的严重:「疑误众生」。行为本身还不是很严重,因为你坏乱了整个佛法的章法。你看孔夫子他要去杀生,杀一只羊。子贡说:你不要杀这只羊,这只羊很可怜。孔夫子说:你爱惜这只羊,我爱的是那个制度。古时候没有因果观念,大家为什么不敢造错呢?因为敬畏鬼神。我们知道有鬼神存在不敢放逸,这种制度的存在,有安定人心的作用。这个地方,大家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

喜欢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请大家收藏:()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