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说,什么叫身心轻安?因为它能够调伏粗重障故。我们一般人感到心有千千结,因为我们心中有很多的相,向外攀缘以后,得到很多的我相、人相的执取,所以感到很粗重。而阿难尊者真实体悟到其实相是虚妄的,只有心的性体是真实的。他把这些相完全放下了,所以感到很轻松、很安稳。这种感觉是“得未曾有”。
因为他过去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道理,所以再一次地感到非常的悲痛。这个地方悲痛的是他过去无始劫来心随妄转,认贼作父,枉受轮回。所以他又“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我们看他讲出了三段的文。
先看第一段。
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这一段是赞叹佛陀的殊胜。“无上”指的是究竟圆满,因为菩萨也有悲智的功德,但只有佛陀称为无上;“大悲”指的是佛陀同体的大悲,一种悲心;“清净”指的是一种智慧。具足无上慈悲跟智慧的法王,能够以种种的善巧譬喻跟法义来开启我的内心,又能够以种种染净的因缘——因为一念的向外攀缘创造了杂染因缘、也因为一念的觉悟的回光返照而成就清净的功德,佛陀以这种向内向外而种种差别的因缘来鼓励我生起修学的信心。我虽然无始劫来放纵我的妄想,但是我随时可以回光返照,随时可以成佛。这个时候给凡夫的菩萨很多的信心,方便提奖,来引导我们这种沉沦的众生出于生死苦海。这一段是赞叹佛陀的善巧方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第二段。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这个地方是希望佛陀能够告诉他一个方便的修学法门。说,世尊!我虽然能够承蒙前面的“如是法音”,知道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体性是清净本然、周遍十方的(这个讲到如实空义),但是它的如实不空的作用,却含育十方如来所成就的四种国土。古德把这个“十方国土”判作凡圣同居土,这个“清净”是方便有余土,“宝严”是实报庄严土,“妙觉王刹”是常寂光净土,就是这一念心具足整个十法界的依正诸法。
如来也多次地诃责我,只有多闻而不生起观照,是不能产生真实受用的,只有信心是不行的,要产生观照。“不逮”就是不及,不及真实修行的功德。我跟一切众生就好像在外面流浪的人,整天在外面流浪,受着风吹雨打日晒的痛苦,突然间有人送我一个房子来当作一个依止处。天王(这个天王是佛陀)设置的这个华丽的房子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珍宝,但是要有一个门才能够进去,才能受用。这个房子给我了,但是我应该怎么进去来受用这里面的功德呢?提出这个疑问。
看最后一段。
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盘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这一段就正式启请所谓的三观门。惟愿如来能够不舍离大悲心,来详细指示我及法会当中“诸蒙暗者”(就是对整个首楞严王三昧圆顿止观尚且昏迷不觉者),使令我们能够舍弃小乘之法,而究竟获得大乘的无余涅盘,整个过程当中最初的下手处。知道这个下手处,使令初心有学之人,学会怎么去摄伏畴昔攀缘。
这个当然是关键,所对治的就是,能够去摄受降伏我们过去生当中的攀缘。这个攀缘,蕅益大师解释,就是六根门中念念分别的习气,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分别想象。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其实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自己想象,然后自己去受用自己想象的东西。
那应该怎么办呢?要“得陀罗尼,入佛知见”。陀罗尼就是总持的意思;入佛知见是一种功德相,就是破除无明、证得初地。所以蕅益大师说,以一心三观的大总持门,来悟入一心三智的妙觉佛果,这个就是“得陀罗尼,入佛知见”。
阿难作以上的言词以后,五体投地。这个时候,与会的大众一心一意地期待佛陀慈悲的开示。
这一段的经文,“叹领述请”,意思就是说:比方说前面讲到的,佛陀送我们一个很好的琴瑟琵琶,一个很好的乐器。这个乐器的确是做得非常的精妙,能够弹出很好的音声,但是你必须有一个妙指,你要知道怎么弹。比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心性,我们都知道我们心性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等待我们去开发,但是怎么开发呢?我们要怎么弹才能够把琴瑟琵琶这个音声表现出来呢?就是说的最初的下手方便。
这一段,古人说,宁可千世不修,不可一世着魔。就是说,凡是修学的刚开始,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你大概第一步走错,你后面再来改,再来忏悔,再来怎么样,就非常麻烦,因为先入为主。你看一个钢琴老师,他收学生的时候会问你一句话,你有没有学过钢琴?你说你没有学过,收你一千块;你说你学过,收你两千块。因为你学过以后,很难教你了,你那些不好的手势都养成了。所以我们成佛之道最好是要一开始就走对,不要说走得不好再来回小向大,搞来搞去,七弄八弄再上去,那就很不好了。你一开始就上了高速公路,就上得非常正确。慎始!
所以说这个地方,阿难尊者的观念就很对了。他了解道理以后,请佛陀开示,我应该怎么踏出第一步才是正确的,它的道次第是什么?第一步走对了,你后面就是步步对了;你第一步走错了,后面就步步错了。这一段当然有它的道理。
丁二、宣示法义分二:戊一、经家叙意;戊二、如来正说
如来正式地宣说、指示修学之法及入门之义。
戊一、经家叙意
第一段是讲到结集经典的人来叙述佛陀心中的含意。
【图二】
看经文: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萨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
阿难尊者启请以后,这个时候佛陀的心情是怎么样,结集经典的人把它描述出来。世尊听了阿难尊者启请以后生起悲愍心。这个地方包括了对两种人悲愍:第一种,一路以来是修学缘觉声闻的小乘之人。他对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明白以后,发了菩提心,回小向大了。这是第一种人。第二种人,是对初心的菩萨,初发心的,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总而言之,这两种人都是对菩提心还没有真实很坚固,可能会退转的。这指的是在当时与会大众中的,包括二乘人,也包括初心的菩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佛陀开示这个法,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生长在末法时代而发起菩提心的初心菩萨。佛灭度以后,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现在进入末法时代。
末法时代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讲有两种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外在的环境是“魔强法弱”的环境。就是说,你所接触的外在人事都不随顺你修学圣道的。你要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你在外面走一圈回来,对你修道没什么太大影响;到了末法时代,你在外面走一圈以后,对你修行会产生障碍,因为它诱惑的因缘多,障道的因缘多,鼓励你修道的因缘薄弱。所以,从外境的角度,魔强法弱。
第二个,从内在的根机来说,“障深慧浅”。我们之所以会生长在末法时代,去佛久远,表示我们烦恼障、业障比较重,智慧的善根也比正法、像法时代的人浅薄。
所以说,从内因、外缘的情况构成了末法。
佛陀为了末法时代跟前面的正法时代的二乘跟初心菩萨开示整个妙修行路,就是一心三观照一境三谛,来宣示阿难及诸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