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它浸透在每一朵浪花中的悲观。不知道明天会怎样。那种时时面对死亡、无法挽救自己、沉入深渊底部一般的深切哀恸。总之,是一种心心相印的东西。
那时,我一个人坐在海边,久久地看这样的海,想着余下的人生该怎么办的问题。总之,那段时间里,这突如其来的海便莫名其妙地吞噬了我。说吞噬一点也不为过,虽然那海自己也许并不觉得。
没有想到,海洋也会带来这样的喜悦与痛苦。曾经沧海难为水,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是比写作更不轻松的一件事情,也对什么是科幻以及科幻应该怎么写,有了新的认识。儿年来一直流浪于心外的《红色海洋》,至此才仿佛有了归宿。
我其实也算是与海有缘了。
第一次见到海是在越南。后来又经历过不少的海,都游戏而过,都无所谓。甚至,还在珠峰脚下采集到了来自远古深海的贝类化石,也不过如此。但这一次却被巨大的漩涡吸到了底。
但为什么是这一片海呢?
与正宗的海接近了那么一刹那,又分开了。海成为了记忆。
到了2003年,才重新回过头来思考《红色海洋》与我的缘分,闲下来时,便作一些修改和补充。《红色海洋》慢慢长成了一头记忆的反刍动物,却永远找寻不到它应该具备的本真了。这是遗憾终身的事情。
如果现茌从头冉写一遍《红色海洋》,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吧?
但谁能给我一台时间机器呢?
2003年夏天,来自北方的海潮把我推至了东海之滨的上海。在这里,承蒙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的好意,《红色海洋》如今得以出版。
这便是宿命吧?
韩松
2004年8月10日
附录
韩松百科名片
1、人物履历
韩松出生于重庆。1984~199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英文系、新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及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他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进入新华社,历任记者、《瞭望东方周刊》杂志副总编、执行总编,对外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大量报道中国文化和社会动态的新闻和专访,还参加过中国第一次神农架野人考察。和有关克隆技术进展的报告文学《人造人》。
2、获奖及贡献
韩松的作品极富文学情趣,结构精巧,内蕴深远,可谓独树一帜。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其大部分短篇收录在《宇宙墓碑》中。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宇宙墓碑》、长篇小说《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红色海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