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香港粵语研究的一个空白作填补,并对相关的误说作辨析。这个空白就是一大批趣难词的隐实示虚、设难成趣而有欣赏性的特点,以及谐音造词的特殊方法。
《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汤志祥《广州二字格词语研究》是论述双音词的各种“语源”的,第二种语源是“来自最常见的事物”。文章举例说:“‘鸡’、‘蛇’、‘猫’是民间常见动物,在广州话里均带有特定的意义和形象,因此也备受青睐,具有很强的构词功能。”所列举的词语如:鸡窦(妓院)、乌鸡(衣服上黑色斑点)、走鸡(错过机会)、出猫(作弊)、病猫(经常生病的人)。这类词香港粵语也有。鸡、猫也是香港乃至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间常见的动物。而上述词语的特点并不在二字格。也不在于常见的动物。“鸡”为什么与妓、斑点、机会等发生了联系?“猫”为什么能表示作弊、生病?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为什么偏偏相及了?这才是特点或关键所在,也就是疑难之处。汤文接触到这个重要问题,却又解释错了。
《方言》2000年第4期汤志祥《粵语的常见的后缀》分出“封闭性”的一类:“它们的构词能力很弱,成词数量比较稳定。”其中即有“猫”和“鸡”。关于“猫”的例词有:醉猫、病猫、奸懒猫、花面猫。关于“鸡”的例词如:辣鸡(烙铁)、鸡(眼皮上疤痢)、二撇鸡、小学鸡、偷鸡(偷懒)、走机(失机)、叫鸡(**)。也都是香港话的词语。
汤先生两文实质上是涉及同一奇特语言现象,即以“鸡”称“妓”之类出人意料,违背常理,很有趣味,也很难理解,也从无人研究的一个空白。我们可以说这是有意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张冠李戴的类型。如仅是个别人如此,自然是思维不清,语言混乱。但它们却是香港、广州,乃至粵语地区,乃至全国,千百年来所共有。如宋代已把“妓”叫“鸡”,今通行全国。这里面必然有一个道理,成为一种规律,而语言学家未曾注意,未作研究,因而尚不知道。
在汉语方言中,粵语之地处南海之边,历史上是与海外经济、文化接触交流的前沿。中外研究粵语的文献甚多。郑定欧《广州话研究论著索引》一书收录中文论著目录691种,英文218种。特别涉及香港粵语的,中文88种,英文23种。还只限于该书出版的1993年12月以前。这些论著中都未曾涉及这种语言现象。笔者通读了三种广州、香港粵语词典,知道这类趣难词有一大批,而词典对多数词语避言词形与词义之间的极明显的矛盾,对少数词语用“比喻”解释,却一点也讲不通。
可以说,汤志祥先生两文间接地注意到一些这类词语的奇特而疑难的情况,首次试作认识。但角度不准,方法不妥,认识便误。本是语义学中的词的理据问题,即内部形式曲折或中断的类型,却从词外部形式误说成附加式的后缀。而且前一篇文章说,它们“具有很强的构词功能”,但后一篇另说“它们的构词能力很弱”,自相矛盾。汤文的语料是自选而认定性的,也就是封闭性的,只见树木,未见森林。应当从香港或广州粵语作穷尽性调查,并兼顾其他方言的大局,才可能看清此类词语的庐山真面目。
郑定欧先生编纂《香港粵语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有如下一条:“市桥蜡烛一假细芯:‘芯’是‘心’的谐音字,这句话是指‘假情假义’。市桥是广州附近的一个市镇。过去当地制造蜡烛的商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把烛芯做得特别粗大,但露出烛外可见部分特别细,使人误以为里面的烛心也一样细。”
这个词条是一句话,即双关歇后语,点明谐音是必要的。这种谐音双关是从六朝乐府诗盛行起来的,古代特叫“风人体”。明清而到今时,各地这类歇后语甚多,群众比较熟悉其中的谐音曲折。这是语言学中的修辞。
把妓叫鸡,把脏脸的人叫花面猫之类,却是不借助语境的独立而又固定的词。群众把修辞的谐音移用而创造大量的词,是一种特殊的造词方法,唯汉语独有。鸡与妓,风马牛不相及,无事理关系,词义仅由谐音承担。本不相及却相及,自然形成难解可误解。不是毫无理由的相及,是有特殊原因即借助谐音而相及的。谐音隐蔽了理据,形成难;却也暗示理据,包含智。由误知确,使这样的趣难词如同一则谜语,启迪智悟,欣赏趣巧。群众喜爱,大量创造,广为流传。这实在是值得语言学家研究的。
本文专就郑定欧《香港粵语词典》调查这类词语,作详细报告申说。这类词语数量很大,文章篇幅有限,先申说汤志祥文章所言及的含“鸡”、“猫”及汤文所未言的含其他各种动物名的趣难词。一词作为一个个例申说。每词前标示在词典的页数,据词典引述词义,文字或有节缩,不标引号。含同一动物名的词集中在一起,以便比较异同,更见趣难。
这类词的关键是具体的谐音关系,而《香港粵语词典》没有同音字表,词条中用到的有注音的字也有限。所以参考苏翰舯编著《实用广州音字典》(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的注音。在分类申说某种动物名的示假时,在动物名用字及所谐音的字的右上角,用数码标示声调,而免标音节拼音。这样可对比出同音同调和同音异调谐音。近音谐音,则标示各自的音节及声调。
下面是分类的个例申说。
—、“马5”的示假
(一)谐音“码5”:连接。
马:为了得到好处而缠上某人。
马子:泛指手下人。
按,缠即巴结,接连在一块。手下人,即已接合为一伙。《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盗贼。杆匪》:“码子:匪之同伙也。”此词中未作谐音,理据平实。
马扎:小型坐具,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327。扎马字:苏州码子。
212。班马:召集人打架。
“马扎”词多数方言共有。理据是前后复说的“码扎”。码,指合拢。平实的叫法就是:折合凳。数从一到十,是一连串的,故叫数码。内地说“苏州码子”便不作谐音曲折。“班马”是“搬
码”的谐音:搬动、集合。说某个组织或某个人“人马很多”,实指结合起来的人,并没有马。
63。快马,饮食业用语。表示顾客要求尽快得到食物。
124。去马:开始做。
“去马”,即内地说的“马上”,指接连上就得到食物、就做。
93鬼马:形容既诡异又逗笑的样子。
212。扮鬼扮马:形容脸上、姿态上或服装上装出怪样子。
183。做鬼做马:因工作无法开展而表现出来的不满:人都走哂咯,做鬼做马咩!
“鬼码,,即鬼样。口语“尺码”、“码号”、“一码事,,中,犹“样”。“扮鬼扮马”、“做鬼做马”是“扮鬼马”、“做鬼马”的扩展式。
(二)谐音“麻4”。
59。胡哩马叉:字迹潦草。
胡即乱,“马”即“麻”的谐音曲折,不清楚。与“马虎”即“麻糊”相一。
二、“鸡gei1”的示假
(一)谐音“妓gei2”
89。鸡:指妓女。跟“鸭(男妓)”相对。
这一谐音俗语宋代已有著录。《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向东曰东鸡儿巷,向西曰西鸡儿巷,皆妓馆所居。”黄庭坚《戏书少游壁》:“莫愁野雉疏家鸡,但愿主人印累累。”野雉即野鸡的变说,指不是自己蓄养的歌妓,从而仿出“家鸡”指自己蓄养的歌妓。章盛《香港黑社会活动真相》十二:“十二、三岁貌姑娘仔呀,有心试吓‘鸡巷仔’貌就上车嘞,免费接送呀。”此“鸡巷仔”是童妓聚居的小胡同,与宋代开封的“鸡儿巷”一源相承。开封及内地许多地方’“妓”、“鸡”同音,香港只是近音。“鸡窦:妓院”,“鸡头”同‘马伕’等词中相同。
99。飞鸡:喻指暗操淫业的空中小姐。
“喻”的解释错误。理据是:空中小姐而当妓女。
360。北姑鸡:泛指从内地到南方沿海一带卖淫的女子。
是“北贾妓”的谐音。用文言文的“贾”,“卖”的意思,与“姑”同音异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