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一家在杨家住了一晚便回去了,其他人倒也没有什么,就是哄得爷爷奶奶特别高兴就是,赵来钱当晚还特意向杨泽武敬酒,一脸的恭敬,倒是让杨芸萱有点好笑,所以说吧,过年那个时候,还不愿意搭理自家爹爹呢,如今又想勾肩搭背,哥俩好了,所以说,钱,是个好东西,可以看到很多人心啊。
杨芸萱的辣椒酱做好了,大伯和大伯母跟堂哥回县里还带走了一大半,天越来越冷,吃汤河粉的也很多,放一勺在粉里,吃起来,别提多爽,心都热起来,杨家小食铺也上了辣椒酱,杨芸萱还想自己试试做麻辣烫,天冷吃起来更舒服,而且,只要调料好,万物皆可水煮,于是杨芸萱又拉着自家奶奶,准备做麻辣烫。
先去药铺买了一大堆的花椒,八角,香叶这些香料,杨芸萱也是最近才知道,这些香料原来都是药材,有花椒是令杨芸萱欣喜不已的,毕竟麻辣麻辣,就是要花椒啊。
杨芸萱让自家奶奶去买来大骨和肋骨,用来熬制高汤,大骨和肋骨砍成一块块,洗净焯水备用,焯水的时候放入一点酒和姜片,焯完水就撇去浮沫和姜片,留骨肉,放入大锅中,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再慢慢熬制,熬到水变成白色的汤汁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就可以准备做麻辣烫了,烧火起锅,放油,油可以多一点,但是也不要太多,加入葱炒香,再加入所有的香料,和葱姜蒜辣椒干炒香再放一点点辣椒酱,炒出红油后,去掉所有香料葱姜蒜之类的,再加入熬制好的高汤,烧开后加入萝卜,白菜,肉丸子,干的野蘑菇,再放入豆芽,最后放腌制过的肉片,煮熟,最后加入盐油调味,乘进碗里撒上葱花,一碗鲜香麻辣烫就做好啦,麻辣烫可以加很多种类的肉和菜,但现如今家里就这些材料,不过这个新鲜的吃食除了杨家爷奶嫌有点麻,其他人都很喜欢,其实不吃辣的可以直接用熬制的高汤煮就行,但是麻辣烫麻辣烫,肯定是又麻又辣才好吃啊。
很快麻辣烫就在杨家小食铺推出来,三荤一素加粉是十文一碗,全素加粉是七文一碗,县里的则都贵上一文,很快麻辣烫又成了这个冬天最受欢迎的菜品,不管是小食铺还是食肆的生意又更好了。
杨芸萱每日在自家小食铺帮忙,看着自家爹娘忙活的样子,杨芸萱想着要不要再请人回来,后面想了想,还是去卖人更实际,于是就托了口信去县里给大伯母让大伯大伯母留意,也买两个老实本分的会厨艺的人手回来镇上,县里的食肆如今的人手除了夏冬夫妇,一个婆子,小二已经有两个了,还又请了一个厨房打下手的,加大伯母和博文哥,一共八个人。
又过了七八天,大伯母和大伯带了人回来,是一对母子,妇人大概三十七八左右,儿子今年十七,原本是一家三口,但是亲爹生病,主家不肯医治,导致不治身亡,儿子冲动之下顶撞了主家,于是便被发卖了,但因为两母子坚持要带上去世亲人的牌位,所以在牙行待了十多天都没有被买走,大伯母除了可怜这对母子,加上死者为大,而且也不过就是一个牌位的事情,自家也不是富贵人家,没有那么多规矩,和自家丈夫商量过后,便卖下了他们,准备让他们去镇上的铺子做事。
妇人姓李,就叫李大娘吧,他儿子叫江大桥,杨芸萱安排两人,一人接替自家爹爹厨房的差事,一人接替自家娘亲,可以解放的郑翠翠和杨泽武终于清闲下来,每日就是招呼客人,点菜,收钱,采买之类的,轻松了许多。
李大娘和江大桥,就住在铺子里,李大娘住厢房里,江大桥就暂时只能用桌子拼一起睡,不过天气冷,杨家也为他们准备了足够的棉被,还给他们买了七八成新的棉衣,两人也算是忠厚老实,干活也很勤恳。
杨家在县里就已经有三个买回来的人,所以对于现在又买回来的两个人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不过小食铺的孙大娘,就是村长家的大儿媳,倒是有些吃惊,杨家居然买了下人了,不过想想也是,毕竟吃食生意最重要的就是方子,方子肯定要掌握在自家人手里的,卖人也是最安全的,于是也没有多话,更加勤快的做事,至于云江更加没有什么想法,反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多看多做少打听这是爷爷交代自己的话。
期间,小食铺多了人手,不止自家爹娘可以解放,杨芸萱也终于不用每日去帮忙了,乐得清闲,期间还和奶奶去看望了堂姐,还回了村子住了两天,后山的茶树又抽芽了,不过不是很多,杨芸萱想着要不要摘,不过现在不摘,明年开春又老了,于是便决定和自家娘亲找时间回去摘,这次的量应该不多,到时候再找王大娘一起采摘就行。
十一月底,杨家爷奶郑翠翠和杨芸萱回了大杨村,天未亮杨芸萱和自家娘亲带着隔壁的王大娘又在村长家的掩护下,去了后山腰采摘茶叶,这次的采摘四天就摘完了,看起来不到两百斤的茶青,爷爷奶奶去村长家叮嘱了要给茶树施肥浇水的事,顺便还留下了一些厚礼便告辞了,村长家一番推辞后也收下了这些厚礼。
这次采回来的茶青不多,奶奶和娘亲不到两天就制好了茶叶,制作好的茶叶只有六十斤左右,依旧是给自家大舅舅拿去卖,三百两也在过年之前付完了给杨芸萱。
不管是县里还是镇上的生意都步入了正轨,杨家这个时候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堂哥的亲事了,十二月初的时候,大伯和大伯母便和堂哥跟着先生去了县令的宅院拜访了,县令和县令夫人自然也知道自家女儿看上人家的事情,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对方只是个小小的秀才,不愿意女儿嫁到这个乡下地方,但这秀才居然中了举人,接下来就要去都城参加科举,人也一表人才,家境虽说不是富贵人家,但也是略有富余,而且不管春闱中不中,钱家以后再出点力,留在都城做个官也不难,再说日后钱家调职也是要回都城,女儿也喜欢便同意了,毕竟翻了年就十七了,再耽误下去也不好,钱家也不需要靠女儿出嫁来上位,而且比钱家低一些,日后也不敢轻易欺了钱家女儿,县令家松了口,过了年便可请媒人上门提亲,相商下聘之事了。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