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精英模式的班级。
宋昱合上书,以这样的进度,他暑假里学的那些章节很快就会被追平,看来有必要每天在繁重的作业之外再抽时间提前熟悉后续章节。
“你不去吃饭?”
一旁的陈睿丰也还没走,正写着数学作业,宋昱侧头看去,他做题速度很快,眼神专注,才十五分钟就已经完成了一半的习题,以他在纸上演算的速度来看,几乎是一读题就有解题思路,宋昱看他做题的状态就可以判定,他理科思维强劲,即便在实验班也绝对是理科生中的好手。
宋昱摇了摇头:“现在食堂人肯定很多,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在排队上,过几分钟等人少了再去……你呢?你怎么不去?”
“理由和你一样,不过……这是我哥哥这么建议我的,他要是不说我想不到这点。”
“你哥哥?是亲生哥哥吗?”他们这一代95年前后出生的人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血缘关系最亲近的同辈最多就是表系或堂系的兄弟姐妹。
陈睿丰点点头:“我哥哥大我六岁,以前也是M种的学生,不过现在已经读大三了。”
“亲兄弟在现在的家庭里很少见,我就只有一个表妹。他考上哪个大学?”
“P大,在北京学经管。”P大是全国top2高校,宋昱惊讶地点头,看来兄弟俩都很优秀。
“走吧去吃饭了。”陈睿丰看了看时间,从座位上站起来,路过黑板前的时候经过讲台看了一眼课表,问宋昱道:“下午有活动课,打球吗?”M中的活动课可以去体育馆自由锻炼。
宋昱点头:“但我没带球拍,今天先去体育馆有借一把。”
两人说话间已经出了楼层,宋昱看着校园内的景色,深吸一口气,空中还是夏天的味道,他的高中生活就此开始了。
M中午间的休息时间短,宋昱吃完饭回到教室后没过多久就开始了下午的第一节课,下午两节分别是物理和化学,他对这两个老师的教书能力格外关注,因为这决定了他在今后会选择哪门科目。
上海的高考和其他省市有些不一样,上海高考也分文理科,但只需要除语数英以外再选一门即可,形成“3+1”的高考模式。若是选择了理科,那么学生就要再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中选择一门作为“+1”科目,高考就是考语文、英语、理科数学卷和“+1”学科,每门150分,总分600分;文科相对应,考的则是文科数学卷以及历史、政治、地理中的一门。
到了高二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M中会根据每个人对“+1”科目的选择重新分班,M中以理科见长,也更重视理科的师资,王易舟和寝室里的人介绍过,教他们的化学老师是M中的王牌教师,出过很多次高考化学卷。
宋昱面对化学和物理,内心是很矛盾的,以他在初中以及暑期自学的情况来看,他更擅长物理,初中拿过市一等不说,自学高中课程的时候也是极其机敏,同类型的题目举一反三,如果学物理他可以轻松不少,但是M中的物理师资没有化学好,而且……
他想考医学院。
宋昱想做医生,是出于莫名的喜欢,有时候他去周吟菲家,看到自己的姨妈整整齐齐摆在书架上厚厚的医书时,他觉得汲取这样的知识并学以致用、救死扶伤,自己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当姨妈在他面前说起自己面对什么样的病患,如何进行救治时,光是听描述想象那样的场景,宋昱的胸口都会充盈着幸福和满足。
医学院是他的理想。
虽然选择物理也能报考医学,可他觉得医学院的课程会涉及许多化学知识,他理科一向不错,所以有些轻微的自负,他觉得自己即便选化学也能考得很棒,更何况他不想在高中脱节化学这门课程长达一年的时间。
再加上M中化学的老师实力很强,本来该到退休的年纪了,可硬是被校长返聘了回来,宋昱上课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老师对高中化学有着自己清晰的结构和框架。
而物理老师在对比之下就显得没有这么头脑清晰了,结合周吟菲之前的评价,宋昱也觉得物理老师说话有些啰嗦,心里更加偏向化学。
下午理化两门课程结束后就是活动课,二班的学生们都活跃起来,三三两两地往体育馆走,宋昱和陈睿丰早有约在先,便默契十足分头行动,一个去借了球拍,一个飞快去抢占了场地,没多久体育馆就挤满了人,来得迟的就只能在一旁围观,或是去无人问津的项目场地游荡。
宋昱和陈睿丰两人已面对面站好,陈睿丰很是健壮,发球和扣球总是强劲有力,速度极快,初局时几记扣杀将球迅速拍至宋昱左侧,让他几度反应不过来。不过再几场后,宋昱摸清了陈睿丰的发球习惯,开始玩起了战术,他本就喜欢羽毛球,在家和爸爸也常练习,因此极有技巧,很快两人就能一来一回,拉出极长的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