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来的先生就是同大宋本地人不一样,虽然他们说话的口音怪异,可这并不妨碍陈本顺理解他们说的话。
什么生态农业、化肥节约型耕地、可持续发展,这些词,陈本顺曾经连听都没听过,但是一旦当他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他却对这些词表示了高度的认同,他的心里其实一直有这些想法,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说出来,当听了那些海外先生们说的,他才如灵智皆开,大彻大悟之感。
接下来的半月时间里,陈本顺吃住都与那些海外先生们在一起,交流和探讨,知识和灵感的碰撞,陈本顺对天时的掌握非同常人,海外先生们对地利的掌握也超乎陈本顺的想象,二者联手,陈本顺觉得在农业一途上,他真是突飞猛进。
接下来的一个月农忙前的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陈本顺便和整个农业部在新宋国的四州十六县推广皇帝陛下钦点的农作物。
红薯和玉米,这两样作物陈本顺曾经连听都未曾听说过,但是在那些海外先生的口中,那可是能改变新宋国粮食产业结构的伟大作物。
“亩产至少一千斤。”这是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亩产一千斤,这种东西在陈本顺眼里简直就是不可思议,这世上能在一亩地上种出五百斤的作物,陈本顺可能都要惊叹了,亩产一千斤,这种话说出来也不怕闪着嘴巴。
但是那些海外先生们显然都对陈本顺的质疑不屑一顾,他们曾经喝酒的时候向陈本顺透露,在他们海外,红薯和玉米亩产三千斤的比比皆是,如果施肥勤快些的话,五千斤才是正常的产量。
亩产三千斤和五千斤,这种事情仿佛像是在痴人说梦一般,但是看到那些海外先生们一本正经的表情,陈本顺又真的有些怀疑了,难道这世上真的有如此高产的作物?
就在这种怀疑中,陈本顺和海外先生们开始向四周十六县的百姓们推广种植红薯和玉米。
多亏了姜胤从现代运过来的数十万吨粮食,沧州的粮食经过半年时间的发展不断朝周边的乡县溢出,使得青州、德州、棣州也都不再缺粮,米粮的价格也降得很多,在不缺粮的大环境下,农户听说官府要改种新粮,而且免费提供高产良种,便纷纷接受,开始转种红薯和玉米。
选择杂草少、盐碱轻的沙质土壤,春季精细平田整地,结合春翻每亩施秸秆,农户们按照海外先生的要求开始种植红薯和玉米。
海外先生们还赠送了农户们一些化肥,他们要求农户每家都单独选出一亩使用他们提供的化肥种植,看到夏收的时候,这块地上生产的红薯和玉米会有什么差距。
三月底,播种开始,根据海外先生的要求,苗床建造采用火炕育苗法,苗床面积一般以一丈较适宜,也可根据用苗量确定苗床的大小。地点必须选择在避风向阳的位置,苗床坐北向南。
种地上的事,陈本顺凭借的是经验,而海外先生们则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名为‘科学种植’的方法。
播种、育种、护种,这套科学种植方法对每一个种植红薯的步骤都有要求,播种时就要求将精选出的种薯竖立于床面沙土上,播种量为三尺五十斤,平均一个正方尺内播十个个种薯,然后,把用沙子覆盖在种薯上,沙土要高出种薯顶端三分尺,上面盖上农膜,保温保湿。
对于玉米的种植更是讲究,首先播种深度要合适,一尺左右的深度就可以,播种过深会造成出苗慢,苗弱,如果浇水太大,则会出现出苗很差,造成缺苗。
然后玉米还需要及时浇蒙头水。播种后要及时浇蒙头水。如果播肥量过大不及时浇水则极易造成化肥烧种,导致严重缺苗。浇水要适量,不能浇水太大,大水漫灌易形成田间积水导致出苗速度慢、苗黄、甚至会造成严重缺苗。尤其是播种偏深地块,更要控制浇水量。
陈本顺对这些育种新法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曾经他本以为自己在农业一途已经做到了极致,可是看到那些海外先生们种地的方法之后,他才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这些海外先生对于农业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们说这陈本顺各种不懂的知识,讨论着各种土地含量的问题,再对农户们的种植方法评头论足,从他们的语气中,就能听出他们心中的那股子不屑。
海外先生们是骄傲的,陈本顺不知道他们的骄傲是哪里来的,不过当事实没有出来之前,他也不敢轻易否认他们的这种骄傲。
亩产一千斤,这是陈本顺心中的一个结,如果在夏收的时候,真的能收货这么多的,他愿意立马向这些海外先生们拜师,他希望学习到更多的农业知识,为此他甚至愿意下大决心学习写字。
四十五岁的陈本顺,又回到了二十岁时的渴望,他渴望着早日见到田地里的产出,渴望着更多关于田地的知识,渴望着成为一名有着更高水平的农人。
于是在各个乡县种植过玉米和红薯之后,陈本顺每天都要下乡查看这些作物的生长进程,红薯发芽了,记录;玉米茎长出来了,记录;红薯开始结出小马铃薯根茎了,记录。。。。。
总之,在田地上红薯和玉米这两种作物发生的任何变化,陈本顺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了下来,他也开始慢慢开始从识字到会写字。
后来为了更方便的观察和记录高产农作物的生长变化,陈本顺自己也包下了五亩田地,这五块地也种满了玉米和红薯,他每日都到田间地头去观察这些作物的生长情况。
沧州作为中国典型的北方平均海拔城市,是种植红薯的极好地点,在沧州各乡县,红薯的生长情况也颇为喜人,仅仅半个多月,拳头大的红薯块就已经基本长成,玉米的生长发育慢了一些,不过因为天气不错,长势也还可以,整个新宋国的四个州县,所种植的数十万株高产作物都纷纷有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