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南明有多惨 > 第19章 四批 失败的南迁(第1页)

第19章 四批 失败的南迁(第1页)

【尽管我们后人把崇祯皇帝以身殉国的那一天当作明朝覆灭的日子,但实际上呢,在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觉得明朝就这样彻底消亡了。

不论是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们,还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连发动叛乱的李自成自己都不认为明朝已经完全不存在了。更别提后来幸运地占据了明朝天下的关外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了,他也仅仅只是觉得明朝不过就是失去了一位皇帝罢了。

要知道,明朝历史上可不仅仅只有像明武宗朱厚照那样因为落水而驾崩于江南地区的皇帝,还有曾经被瓦剌所俘的明英宗呢!这么说来,北京城沦陷,崇祯帝自缢身亡,倒还真算不上是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刻……】

“朕要死在这江南之地不成?”明武宗朱厚照用力地跺了跺脚,脚下正是南昌的土地。他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梁骨上升起,额头上瞬间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心中暗自思忖道:“难道这便是朕的宿命?”

【南京城,这座古老的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它曾是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大明王朝的龙兴之地,见证了大明朝洪武之治的崛起和辉煌。

尽管自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已有两百余年之久,但南京的首都地位从未被废弃。这里不仅屹立着太祖朱元璋宏伟壮丽的明孝陵,更保留着与北方京城北京一模一样的中央机构。

毫不夸张地说,一旦北京沦陷,无力肩负起统领全国的艰巨使命,南京必将挺身而出,迅速恢复其作为明朝核心中枢的地位。

遥想当年,崇祯皇帝壮烈殉国之前,明朝在广袤的南方地区仍坐拥百万雄师,更不要说南方还是大明朝的主要粮食与税收供应地,失去北方末必不是福,毕竟明末的一切灾难都发生在北方。

倘若当时崇祯帝能当机立断,果断南迁,也许明朝的命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崇祯帝绝非墨守成规、冥顽不灵之人。在面临明朝内部重重忧患以及外部强敌环伺的艰难困境之时,他也曾深思熟虑,认真权衡过南迁这一选择所带来的利弊得失。

翰林学士李明睿言辞恳切地向崇祯帝进言:“如今北方局势已然危如累卵,大厦将倾之际,您应当果断决策,移驾南下金陵之地。如此一来,既可保我大明江山社稷无虞,又能让您在此休养生息,整军经武,以待来日重振雄风!”

崇祯帝心中虽对那半壁河山仍存眷恋之情,但理智告诉他,此时此刻,唯有南迁一途方为保命之策。然而,身为一国之君,要他轻易舍弃祖宗基业,实非易事。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令他备受煎熬。

终于,根本不懂帝王之道的崇祯帝居然将这一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议题拿到朝堂之上,交由诸位大臣共同商讨。他满心期待着众臣能体察圣意,主动奏请南迁,届时自己便可顺理成章地应允,从而避免因弃守国土而背上千秋万代的骂名。

只可惜,幼稚的崇祯帝没有料到,自己身旁竟环绕着一群阴险狡诈、老谋深算的臣子。这些人个个心怀鬼胎,明里暗里揣摩着皇帝的心思。他们深知崇祯帝欲借南迁之名,推卸亡国之责,故而无人敢挺身而出,公然表示赞同南迁之举。

一时间,朝堂之上陷入一片死寂,众人皆缄默不语,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崇祯帝眼睁睁地看着这群平日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臣子此刻变得噤若寒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名之火。但他亦明白,此时若强逼群臣表态,恐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大的混乱。无奈之下,只得暂且按下心头怒火,另寻良策以解当前困局。】

“别说是处于崇祯朝代的那些大臣们不敢轻易地表态了,即便是把他们全部换成洪武年间的大臣们,估计也照样没有人胆敢站出来发声啊!”

在那广阔无垠的天幕之下,来自各个不同时空的大臣们尽管嘴巴紧闭,不敢吐露半个字,但内心深处却是心知肚明得很呐!假如换位处之,让自己置身于相同的情境之中,恐怕不是毅然决然地表示反对,就是犹豫不决、畏首畏尾而不敢明确表态。

“说不定啊,崇祯皇帝手下的那帮大臣其实都是满怀赤诚之心的忠臣良将呢,压根就未曾动过向南迁徙的念头,自然而然也就不可能公然表态支持如此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决策啦。”身处明宣宗时期的于谦暗自思忖着。

“要是换作是我的话,大概也只能这么办咯。身为臣子,又怎敢贸然提议南迁之事?毕竟谁能不怕一旦真的实施迁都计划后,那位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会故意找茬儿,给咱们这些当臣子的人‘小鞋’穿呢?所以嘛,持反对意见或是保持沉默不语,方才是最为明智、能够保全自身的做法呀。”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严嵩这般琢磨道。

“身为一国之君,竟然连表明态度的勇气都没有!反而妄图把因迁都导致失去国土的罪责推到大臣身上,简直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成国公朱纯臣心中愤愤不平,此刻他正被迫跪在天幕之下,承受着来自万历皇帝的压力,只觉满腹委屈无处诉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何其愚昧腐朽!如此重大之事,理应由皇帝亲自决断,岂能任由臣子们左右?由此观之,此等不肖子孙着实缺乏成为一代明君的资质与能力。”

朱元璋不禁长叹一声,目光透过天幕中详尽的解说,早已洞悉一切。他深知大明王朝的覆灭,崇祯帝需承担一大半的责任,而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崇祯未曾接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对如何治理国家、行使皇权一无所知。尽管他殚精竭虑、勤奋努力,所做之事却往往徒劳无功,最终无力回天。

【公元1644年3月初,有一名大臣曾经战战兢兢地向崇祯提出了一个方案:恳请皇帝坚守北京城,同时派遣太子前往南方的江南地区。听闻此言,崇祯皇帝顿时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地呵斥道:“朕殚精竭虑治理天下十几载,尚且未能达成所愿,区区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又能成何大事?”言罢,崇祯皇帝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这个提议。】

“呸!”随着这声唾弃之声响起,身为一国之君且对太子朱标深信不疑的朱元璋,此刻面色涨得通红,胸膛剧烈起伏着,显然被气到了极点。他实在难以接受崇祯对于自家太子竟怀有这般深沉的戒备之心,以至于怒不可遏地连连跺脚。

而那位曾与父亲明仁宗一同守护南京,并为太宗永乐大帝北伐筹备物资的明宣宗,也对此种做法表示极度不满和无法认同。

然而,自明英宗之后的诸位帝王却表现得颇为淡定从容。因为他们心里清楚问题究竟源自何处——这口硕大无比的黑锅正是由明英宗所遗留下来的,而后世的子子孙孙们则不幸成为了锅中之物,饱受其苦。

嘉靖帝和万历帝回想起自身对待太子时的那种防范之意,不禁长叹一口气,满心无奈。面对如此局面,他们深知再多言语也无济于事,唯有眼睁睁地看着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覆灭之路……

【崇祯帝的南迁计划,终究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未能付诸实践,成为一段令人惋惜的历史悬案。然而,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当崇祯帝自缢身亡的噩耗传至南京时,留守在此的诸位大臣迅速做出决断,拥立了新君即位,以维系大明王朝的命脉,这便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南明政权……】

就在此刻,“南明”二字宛如一道惊雷划破长空,响彻天际。身处不同时空的大明十六位帝王,原本略显萎靡的神情瞬间变得振奋起来。他们意识到,南方广袤无垠的土地依然掌握在手中,尚有一线生机。

更何况啊!众人皆觉得仅从李自成于北京城的所作所为来判断,他决然算不上是一位有资格开创国家大业的君主,哪怕与历史上那些同样出身草莽的绿林好汉、赤眉军以及黄巢相比,也是远远不及的。或许就在其踏入北京这座都城之际,便已经预示着李自成走向毁灭的开端。

况且正如那天幕所讲,如果能够成功地摆脱掉来自北方那沉重包袱般的桎梏,那么南明未必就无法仿效东晋和南宋那样,顽强地守护住自己的领土,并且持续长达一两百年之久呢!虽然说这样一来只能占据半边山河,名声方面或许会有所损害,然而相比于最终被彻底消灭的悲惨下场而言,终归还是要好出许多的呀!

喜欢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请大家收藏:()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