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年纪,锐气是寻常,若是暮气,倒让人惋惜了。不过,也需学得循序渐进。”孟脩祎修长的指尖一点书案上那纸策论,立即便有宦官上前双手拿起,送到暮笙的面前,暮笙接过,翻开一看,仍是原样,未添一笔,未删一字。
“观政一月,之后,将你所写举措加以完善,再呈上来。”孟脩祎道,“朕不要纸上谈兵,更不要天马行空,朕要切切实实能付诸实践的。”
平和从容的语气说到最后半句,添了严肃与威压,令人备受压力。暮笙庄重伏地稽首,万分郑重恳切:“臣遵旨。”
孟脩祎满意微笑,幽深的目光柔和了一些,稍稍后仰便靠在明黄的软垫上,慢慢道:“起来吧。”
到此,正事便说完了。
暮笙依言直起身,双手交叠置于膝上,重新跪坐。
她刚坐正,抬头望去,就见陛下饶有兴味地看着她,那目光仿佛能洞悉一切,让她刚觉醒的那点心动无处遁形。暮笙不免觉得有一丝不自在,但她幼承庭训,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况且,纵使真喜欢了陛下,也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她便抬起头来任由皇帝打量。
孟脩祎不禁轻笑,她总觉得这女子与那个人很像,此刻便更像了。那个人,也是这样,分明是柔弱不堪的小姑娘,却总挺直脊梁,一丝一毫都不肯让步,固执顽强得让她心动怜惜,恨不得永永远远地将她困在身边,哪里都不许她去。
孟脩祎唇边的笑意渐渐收敛,懒懒地说道:“好了,记着今日所言,莫要让朕失望。你退下吧。”
事都说完了,似乎也的确没有再留下去的理由。
暮笙见她眉宇之间皆是倦怠的疲态,心中满是心疼,便不再多停留,利落地倾身告退。希望趁此时无人觐见,能让陛下歇上一时半刻。
☆、第十九章
献给皇帝的那篇策论上,写的不是其他,正是先帝想做而没做成的“盐铁茶酒”官营。
圣上即位至今,方第四个年头,观天下海晏河清,便知景宸帝留下的锦绣山河是颇为清明的盛世。可见,景宸帝并非无能之主。
他即位不久,便实行“盐铁茶酒”官营,起初颇有成效,然而,过了几年景宸帝精力为朝中党派之争攫取后,那方面的监管便松懈了下来。党派之争愈演愈烈,景宸帝分、身乏术,只得先撇下不管,待到朝廷里终于安定一点,他也寿终正寝了。
“盐铁茶酒”的官营,便如一座建到一半的宫宇,看似华丽,实则内里满目疮痍,根本无力约束那些从中牟利的豪族商贾。即便如此,待到今上即位,还有许多大臣光明正大的提出,要求废黜“盐铁茶酒”官营这一国策。今上自然是不肯答应的,她也不能答应。
在外人眼中,先帝将陛下丢在宫廷的一角不管不顾,任她自己艰难困苦地挣扎求生,陛下对先帝的感情势必很冷淡。但暮笙知道,不是这样的,犹记得她登基那夜,那句近乎破碎心痛的一句“昭儿,我没有父亲了”,那种痛失亲人的悲痛无助,是真真切切的切肤之痛。
这是她的父皇想做而没做成的事,她势必会接下去做。故而,她便从此处着手,写了一篇策论献上。事实证明,她做对了。
从陛下的态度来看,她不但是猜对了陛下的心思,更是让陛下对她的能力给予了重视,她将此事的谋划交予她来做了。
暮笙自然是不肯让她失望的。
她自含风殿回去,政事堂的任书便送来了。在诸人或讶异或羡慕的目光之中,暮笙从容地去整理了自己的物品,待她出来,诸人都调整好了表情,纷纷过来向她道贺。
入政事堂便如入了圣上的眼,只消无过错,前程似锦是逃不了的,没想到这小小女子竟有这等本事。
想到日后相见,兴许人家已加官进爵,诸人道贺的言辞神态又真诚了许多,暮笙则是不卑不亢,一如平常,心平气和、谦逊有礼的回了礼,又特去太医令那里说明了她医正之位仍旧保留,而后再与三位医正道别,谢过他们一年来多有照顾。
接着,她就去走马上任了。
政事堂位处建章宫之南,暮笙步行过去,走了约莫两柱香的功夫方到。
吏部缺了一位学士与参政,参政便由她补上,学士则提了另一名参政填补,于是又缺了一名参政。
那位新升任的学士姓蒙,是一年过而立的青壮男子,着紫服,束玉带,冠皂纱幞头,容色平和,微带笑意,很是可亲。
自五品连越四级直接做了居正三品的学士,此人不止有真才实学,更是简在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