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生于望族朱景深结局怎么样 > 第367章(第1页)

第367章(第1页)

文娴却一脸惊惶茫然地看向他,半天没反应过来。

羊肝儿胡同,柳家后院。文怡听完柳东行的话后,良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柳东行笑着拉她一把,搂着她让她坐在自己膝上,轻笑问:&ldo;怎么了?我这法子不好么?&rdo;

文怡醒过神来,推了他一把:&ldo;你这话是...是哄二叔的?!&rdo;

柳东行笑笑,挑了挑眉:&ldo;如何?哄得高明吧?不过也不算是真哄了他,至少,他敢开口对我说那番话,一定是跟那边真的勾搭上了,兴许是这些日子受的气多了,便也歪了心肠。我虽哄了他,却也救了他的身家性命,说起来还是积德呢!&rdo;

文怡听得好笑,伸出手指轻轻戳他鼻头:&ldo;你这家伙,真真骗死人不偿命!哄得人家主动辞去做了几十年的官,倒还说是救了人家!&rdo;但她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结果并不坏:&ldo;与其让二叔留在京里做官,不知几时闯出祸来,倒还真不如让他请辞回乡了。横竖他如今并无罪名在身,早早脱身而去,那些御史也不会再揪着他不放了吧?若是圣上想起多年情份,兴许还会给他点体面。二叔安安稳稳地回乡荣养,我们也能安心。否则,真让他跟东平王府那边继续勾结,将来事发,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祸,要连累我们的!&rdo;

柳东行点点头:&ldo;其实他的官做到如今这份上,已经升无可升了。

圣上对他起了戒心,又久病多时,显然是不可能再重用他了,太子却又对他不大待见.....说实话,他早年间未必就没丰攀附太子的意思,只是那时储位不明,他又是姚家的外孙,算来是皇后那边的人,太子殿下对他自然是亲近不起来的。既然前头已经无路可走,再死撑下去,也不过是熬日子罢了,何苦来呢?&rdo;

文怡想起前世,却是因为郑丽君做了新帝的皇后,而文慧又顺利嫁给了柳东宁,二女并未翻脸,柳家才得以在新君登位后仍旧得享高官厚职。这一世,事情早已有了变化,柳家的依仗没了,自然难免要黯然下台。

她笑了笑,转头去看柳东行:&ldo;相公,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我心里还是很欢喜的。今后我们就再不怕二叔二婶对我们再指手划脚了,是不是?&rdo;

柳东行一笑,把她搂得更紧了。

三百二十六章轩然大波

大学士柳复请辞的事在京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即使他在离开尚书位置之后,便已经有传言说皇帝不再宠信他,而接下来皇帝不再召见他的事实也从旁证明了这一点,但他在京城官场沉浮多年,威望与资历还是有的,加上御史盯着礼部几个月,参倒了几个官,却始终未能撼动他一分,众人便明白这是皇帝有意保他的结果。有皇帝护着,以柳复的岁数,至少还能在官场再混十年,早早告老,实在是出人意料。有人开始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意味。

不过皇帝对这件事的反应倒是很平静,没有多加挽留,便接受了柳复的请辞,还在寝宫亲自召见他。君臣二人回忆了年轻时的过往,感叹一番,都唏嘘不已。临走前,柳复含泪辞别皇帝,皇帝也非常亲切地叫他多保重身体,还让太子送他出宫。太子虽然一向与柳复不算亲近,但也和和气气地一路相送,还与他拉了半天家常。当时在宫门附近的文武官员与禁军将士们,都清清楚楚地看见太子彬彬有礼地送别柳复的情形。

这个场面又再次引起了众人的猜测。无论最近这一年多来,皇帝对柳复是什么态度,后者乃今上亲信老臣这一点,人人都是清楚的。

从皇帝与太子的态度来看,柳复并不是因为失去君王恩宠或是得罪了储君而被迫辞职,反而有可能是主动为之。再结合皇帝久病,政事几乎尽托太子的事实,有人不由得猜想,莫非这是朝廷新老交替的征兆?柳复只是明白了皇帝的心意,方才主动求退,好暗示其他老臣退位让贤?一时间,不少在朝数十年的老臣都被惊动了,而一些年轻的后起之秀、东宫部属或是郑家一脉的官员则蠢蠢欲动起来。

就在这一片纷杂中,柳东行再次受到了东宫的传召。不过这一回,他很平静地去了,回来后也表现得非常平静。文怡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都跟他说了些什么话,但前者似乎很满意,因为当天傍晚,东宫便赏下了许多珠宝、绸缎与药材,还有专门赐给武将的特制军刀。

这种军刀可不是随便赏人的,年轻一辈的武将中,本来也就只有傅仲寅得了一把,如今北疆大战结束那么久了,封赏也都颁完了,东宫平白无故地再赏了一把军刀给柳东行,便让柳东行一下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人人都知道,他必是要大用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柳东行被烦得不行。只要他一出现在兵部,便有无数人围上来,打探消息的,巴结讨好的,试探拉拢的,冷嘲热讽的,数之不尽。他要是逃到营里去,又被兄弟们起哄要他请客,还要围观那把军刀。好不容易脱了身,回家的路上还会遇上许多莫名其妙的人,好象很熟络地上来与他搭话。他只好躲在家里不出门,但柳家或顾家长房派来送东西问话的家人,又叫他泄气。最后他只好借口出门,其实是躲到邻居朱家去了。

文怡见他头疼的样子,起初也曾担心过,但后来却觉得好笑,一边安抚,一边替他打发那些上门来的人,司愤加快处置要脱手的产业,准备行李,安排船只。

幸好,这种日子并未延续太长时间。两日后傅仲寅也得到了升迁,被任命为从四品信武将军,升任京南大营副统领。虽然与柳东行品阶相同,但职位却比一个区区驻军所驻将要重要多了。朝野的目光又立时转到他身上。因傅仲寅是将门世家出身,久负盛名,在军中人脉极广,未婚妻子还是禁军统领的千金,显然比柳东行更受重用,他很快就取代柳东行,成为众人眼中储君要提拔重用的头号心腹重臣了。

柳东行与傅仲寅私下碰过头,觉得这种情形实在是叫人哭笑不得,很有可能是东宫有意为之,但他们是打仗的粗人,只需要听命行事就好,便约定各自都不表态,只当没听懂那些人的话,除了皇帝与太子的命令,别的事都少管。

文怡、卢老夫人与李太太、李春熙见面商议后,也觉得这样做最好。皇帝显然有意将朝廷大权渐渐转到太子手中,太子日后登基为帝,自然需要有自己的人手,既然他无意动老臣,平日行事也还算平和,那就顺着他的意思,做个纯臣又有什么不好呢?

不过李春熙倒是忍不住向文怡抱怨了两句:&ldo;这拐弯抹角的事真让人心烦!什么时候老傅也能象你家的那样,到外头去做个驻将呀?我还想轻松几年,游山玩水见见世面呢!&rdo;

文怡扑哧一声笑了,李太太恨铁不成钢地戳女儿的额角:&ldo;你这丫头!仲寅能有今日的成就,实在不易,你还要说这样的话,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rdo;

卢老夫人笑道:&ldo;她自幼在边城长大,自在惯了,哪里受得了这些拘束?你就让她抱怨两声吧,横竖到了外人跟前,她不用我们嘱咐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了。&rdo;

李太太叹了口气:&ldo;姑姑不知道,我现在心里实在是担心,她都快要出阁了,还跟孩子似的,连怡丫头都比她稳重!将来她嫁了人,也要当家作主了,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呢!&rdo;

李春熙不服气了:&ldo;娘,你说什么呢?!我有这么没用么?!该做的事我一样没少做,只不过是看不惯那些人咋咋呼呼的。老傅不过是做了个副统领,怡妹妹家的也不过是得了把刀,既不是封侯拜相,也不是成了天下兵马大元帅,也值得他们这般骚动不安?&rdo;

卢老夫人笑说:&ldo;别的地方便罢了,京城这地儿,乃是天下官儿最多、权贵也最多的地方,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凭着一点蛛丝蚂迹,便去揣摸贵人的心意,好为自己谋利益。你待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习惯,不管他们做什么,最要紧的是自己要稳住本心,不可被一时的权势荣华蒙蔽了双眼。只要守住了自己,等到风波过去,朝廷自会看到你的好处,到时候自有你的造化。若是把持不住自己,自高自大,总会有出乖露丑的时候,到那里,便是你真有本事,朝廷也看不上了。&rdo;

文怡与李春熙听了,忙起身肃立,恭敬地应道:&ldo;谢祖母(姑祖母)教导。&rdo;李太太也跟着起身正色道:&ldo;谢姑姑教导。&rdo;卢老夫人摆摆手:&ldo;自己人客气什么?快坐下。这些是外头男人的事,我们不必多管了,还是赶紧来瞧瞧我跟九丫头给春姐儿备的东西,可还中你们的意?&rdo;

文怡与李春熙对视一眼,后者抿嘴羞涩地笑了笑。文怡便笑着拉起她的手,一起去瞧自己与祖母为她添妆的首饰了。李太太也高高兴兴地陪卢老夫人说起话来。

辞别过李家,卢老夫人便定下了回乡的日程。文慧并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仍旧要与她一同回平阳。文怡见状便给蒋氏送了信,告诉她船出发的日期,无论如何,总得让她们母女在临行前见上几面。

蒋氏回信说必会来的,只是一直到卢老夫人与文慧离开那日,都不见踪影。卢老夫人与文怡不知其中原因,闷也不好说什么了,文慧神色黯然间,倒是非常冷静:&ldo;母亲不来也好,省得家里又要逼她向叔祖母和九妹妹开口提什么要求。前儿老太太还派了人来叫九妹妹过去呢,也不想想你们家近来有多忙,只管随自己心意,想见就见,过去了又拐弯抹角地说半天废话!&rdo;

卢老夫人轻咳一声,道:&ldo;既如此,我们就走吧,天色已经不早了。&rdo;

文怡忙接过石楠递来的斗篷,替她围上,嘱咐道:&ldo;如今已经入了十月,有些地方都开始下雪了,此去虽说一路往南,比北边暖和些,但越是接近年下,天儿便会越冷。您老人家可千万别逞强,一路上务必要小心身体,可不能病了。&rdo;

&ldo;知道了。&rdo;卢老夫人无奈地笑道,&ldo;你一天嘱咐我四五十回,也不嫌烦,我老婆子又不是孩子,哪能不懂这些?!&rdo;

文怡嗔了她一眼,又再嘱咐了石楠与水荭半日。她们一一应下.赵嬷嬷却一边在偷笑,对卢老夫人道:&ldo;这是小姐的孝心呢,老夫人有福气!&rdo;卢老夫人轻轻打了她的手一下:&ldo;你不也一样有福气么?小辈们对你也孝顺。&rdo;赵嬷嬷乐得呵呵直笑。赵大一家人此行会随他们一起回平阳,以后她也有亲人照顾了,再不是孤家寡人。

文慧在旁看着她们和乐融融的模样,默然扭开了头。这样的场景对她而言,曾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但如今都已化成了泡影。

众人上了马车,柳东行亲自带了家中的男仆与小厮护送他们前往码头。文怡便钻进祖母车里,想要在临别前再与卢老夫人说说话。卢老夫人骂道:&ldo;这么大的人了,不过是分开一两个月,这般腻歪是做什么?!也不怕叫人看了笑话!&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