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侯府如今的儿媳妇是个好的,听闻视嫡子嫡女为亲生,娶妻当娶贤,古人诚不欺我。
议论声滔滔不绝,都是骂沈颜沫的,气得耀哥儿面红耳赤。他才十一岁,虽有些见识,也没遇到这样的事。
耀哥儿虽恼羞成怒,脑子却不笨,立刻指着温婉和顾老夫人道:“你们胡说,我娘亲六年前和离。我今年十一岁,弟弟今年九岁,哪里是你们武昌侯府的血脉,你们想血口喷人,能找一个好点儿的借口吗?是不是觉得娘亲生意做大了,想上门讹诈钱财,武昌侯府穷到这份上了?”
他红口白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绝口不提双胞胎的事。
一听这话,看热闹的人目光有些变了。
耀哥儿见状心里更有了主意,侧脸又见顾老夫人哭得可怜,偷偷在腿上拧一把,泪水顿时如断了线的珠子,对着看热闹的人群拱了拱手道:“大家来评评理,我娘亲一个和离的女人,孤苦无依,京都无她的容身之地,她独自一人跑到扬州讨生活,见我与弟弟可怜,才收养我们,视若亲生。”
“江南水患,我娘亲出钱出力,拯救多少百姓,你们若不信可以去打听打听,江南谁人不知沈夫人,提起沈夫人都竖起大拇指。水患过后瘟疫泛滥,我娘亲不眠不休,与薛神医爷爷研制出治疗瘟疫的方子,又和济世堂一起控制住了瘟疫,保住了江南百姓的性命,怎么就是无情无义,无才无德的人了。在我心中,我娘亲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一面哭一面说,令周围人动容。
也有人听说过江南的事,也知沈夫人其人,却不知是眼前的沈夫人。听耀哥儿这么一说,风向又转了,对顾老夫人说:“你们家与沈夫人和离六年,这孩子十一岁了,怎么可能是你们家的孩子,查清楚再上门,免得丢人现眼啊。”
“就是,就是,沈夫人若不是好人,这天下就没有好人了,把养子当亲子,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你们顾家能做到吗?”
“他们顾家做到什么呀,要债是一把好手,敲锣打鼓的,那阵势我至今还记得呢。”
这京都不乏好事者,更何况与武昌侯府有仇的人,那就多了,当年讨债一事历历在目。
耀哥儿痛哭流涕,还不遗余力抹黑顾家,又说沈颜沫如何不容易,某年某月做了什么善事,连皇上都嘉奖了。如今有人抹黑沈颜沫,是看不惯沈颜沫得皇上的恩宠,还是觉得皇上有眼无珠,错把恶人当善人?
“谁说咱们皇上有眼无珠,是活得不耐烦了吗?”嗓音尖尖细细的嗓音,由远及近而来。
顾老夫人听见这声音,瘫坐在地上,暗道一声:完了,她就不该听信温婉的话,那沈氏早与儿子和离了,无论生下男女,都与他们侯府毫无瓜葛。
耀哥儿一听是熟人,唇角微微翘起,随后又在腿上拧一下,泪珠吧嗒吧嗒掉下来,委屈地喊了一声:“公公,您怎么来了?”
“耀公子怎么哭了,是谁欺负您了?您告诉咱家,咱家饶不了他。你快别哭,若是太后娘娘看见了,不定多伤心呢。您哭得跟泪人一样,老奴看着都心疼,何况是太后她老人家。”太监走到耀哥儿跟前,满脸疼惜,从怀里掏出快锦帕,为耀哥儿擦眼泪,那小心翼翼地模样,好似在擦拭一件珍宝。
顾老夫人听到这对话,更是面如死灰。
第58章
不过耀哥儿可不打算这样放过她,在她震惊绝望中,说出的话抽掉她浑身的力气,一丝也不剩。
“公公您可要给我做主呀,有人说我和弟弟是顾家血脉,要把我们带走。我们是谁的血脉,太后和皇上最清楚。”耀哥儿抽噎着,眼睛瞥向顾老夫人,那模样委屈极了。
太监是太后的人,自然知道耀哥儿的身份,他们是太后的心头肉,如今受了委屈,自然不能轻易算了,他也顺着耀哥儿的视线望过去,目光冷凝嗓音尖锐道:“是谁这么大的胆子,竟敢说你是顾家血脉,这事得与太后她老人家商议商议。”
温婉的心此刻像被人凌迟后,又一片一片放在火烧烤一样。她哪里知道这个孩子的身份,连太后身边的太监都对他礼遇有加,肯定不是一般人。
他到底是何种身份,不是她们能打听的。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解决眼前的麻烦。
她有几分小聪明,不敢得罪顾老夫人,更不能得罪宫中的太后,忙跪下认错:“都是臣妇愚钝,认错了人,还请这位太后宽恕。”
她说话时又给身边的丫鬟使了个眼色,丫鬟会意,忙掏出一个鼓鼓的荷包,塞到太监手中。又听温婉开口道:“这位公公,都是民妇的错,民妇给小公子赔罪,还请小公子原谅,一点诚意,还望小公子莫要嫌弃,拿去买点零嘴或小玩意儿。”
周围的人都看着,耀哥儿也不好揪着不放,毕竟娘亲是有名的心地善良。作为她儿子,他也不能“刻薄”,要“大度”,才能显出娘亲教导有方。
“你起来吧,都说不知者不罪。我堂堂男子汉,岂能跟一介妇人一般见识?”耀哥儿故作大方,拿起荷包塞到温婉怀中,“我岂能要你银子,江南那么多百姓,我娘说救济就救济了,还能缺我的零嘴,我若要了你的银子,别人怎么看待我娘亲,你这是打我娘亲的脸呢,我心胸宽广不与你计较,你为何处处设圈套,让我往里跳,我娘与你又何仇恨,让你这样处心积虑陷害她。你们走吧,我不想看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