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青铜葵花哪年出版 > 第45章(第1页)

第45章(第1页)

青铜家的人坐在地头,一个个默默不作声地看着。

蝗虫在大口大口咬啮着他们家的油菜与麦子。它们将麦叶先咬成锯齿形,然后还是咬成锯齿形。它们似乎有明确的分工,谁咬这一侧,谁咬那一侧,然后逐渐向中间汇拢,转眼间,好端端的一根叶子就消失了。它们的锯齿形的嘴边,泛着新鲜的绿汁,屁股不时地撅起,黑绿的屎,便像药丸子一般,一粒一粒地屙了出来。

葵花将下巴放在奶奶的胳膊上,很安静地看着。

庄稼在一点儿一点儿地矮下去,芦苇在一点儿一点儿地矮下去,青草在一点儿一点儿地矮下去。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地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大麦地就像在萧索的冬季里。

干校与大麦地的几十架农药喷雾器,显得毫无用处。

人们仰头去看望天空,希望能有喷洒农药的飞机出现。然而,飞机终于没有出现,也许,一开始就是一个谣传。

蝗虫离去时,就像听到了一个统一的口令,几乎在同一时间里,展翅飞上天空。一时间,大麦地暗无天日,所有一切都笼罩在黑影里。个把钟头之后,慢慢在蝗群的边缘露出亮光。随着蝗群的西移,光亮的面积越来越大,直至整个大麦地都显现在阳光下。

阳光下的大麦地,只有一番令人悲伤的干净。

《三月蝗》2(1)

大麦地的大多数人家,都没有留下足够的余粮。他们算好了,米缸里的粮食正好可以吃到麦子成熟。然而现在,麦子却一粒也没有了。随着米缸里的粮食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减少,这些人家的心情也在一天一天地沉重起来。

心在发紧,发虚。

已有几户人家投靠远方的亲戚去了。也有几户人家,将老人与小孩留在家中,身体强壮一些的,到二百里外的一座水库做工去了。还有一两个人,瞒了大麦地的父老乡亲,进城捡垃圾去了。大麦地的人们在寻找各种各样的出路。

青铜一家人,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出路,他们只能像大麦地的大多数人一样,守着几乎空空荡荡的大麦地。

自从蝗虫吃尽庄稼之后,青铜家的人,总是不时地揭起米缸的盖子,看一看米缸里的米。在这些日子里,米几乎是一粒一粒地数着下锅的。青铜一边放牛,一边挖着野菜。奶奶也经常出现在田埂与河边,将可吃的野菜挖起来,放进一只柳篮里。一天到晚,纠缠着爸爸妈妈心思的,就是粮食。他们去水田里去采未被采尽的茨菰与荸荠,他们把头年的糠反复放在风中吹扬,从中再找得一些米粒。

天气越来越热,白天越来越长。太阳将人们的根根汗毛孔烘开,不住地耗散着热量,而从早到晚的这段时间,长得似乎永远走不完似的。一家子人都希望天能早点黑下来,黑下来可以上床睡觉,就能断了想吃东西的念头。

大河那边的干校,人在不断地换班,一些人走了,一些人又来了。当年与爸爸一起来干校的叔叔、阿姨,只有很少几个还在这里。他们没有忘记葵花,在自己的粮食也很紧张的情况下,还是给青铜家送来了一袋米。

这一袋米,太宝贵了。妈妈望着这一袋米,眼泪都下来了。她将葵花叫过来:&ldo;快谢谢叔叔阿姨。&rdo;

&ldo;谢谢叔叔阿姨。&rdo;葵花牵着妈妈的衣角说。

送米来的叔叔阿姨对妈妈说:&ldo;是我们要谢谢你,谢谢你们一家子。&rdo;

不久,这几个叔叔阿姨也回城了。有消息说,整个干校的人,都可能要离开这里。

有时,葵花会站到大河边上,朝干校那边眺望一阵。她觉得,干校那边的红瓦已经不像早先那么鲜亮了,也不像以前那么热闹了,显得有点儿冷清。野草正在干校的四周蔓延着。她觉得它离她越来越远了。

在青铜家几乎就要断炊时,干校的人全部撤了。从此,一大片房子,就都寂寞地遗落在苍苍茫茫的芦苇丛里。

青铜家的米缸里,最后一粒米也吃完了。

大麦地,还有几户人家,也已山穷水尽。

都说,送救济粮的粮船就要到了。可是,总不见粮船的影子。受灾面积大概太大了,一时调拨不来粮食。大麦地可能还得煎熬一阵子。但大麦地的人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看到粮船。他们会不时地跑到河边上来张望。那是一条希望的大河,清澈的流水一如从前,在阳光下欢乐地流淌。

这一天,青铜肩上扛着铁锹,手中牵着牛,葵花挎着篮子骑在牛背上,向芦荡出发了。

他们要进入芦荡深处,挖一篮又嫩又甜的芦根。

青铜知道,越是往芦荡深处走,挖出的芦根就越嫩越甜。

被蝗虫咬去叶子的芦苇,早在雨水与阳光下,又长出了新叶。看着眼前茂密的芦苇,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遭过蝗灾。

葵花骑在牛背上,看到芦苇在风中起伏不平地涌动着,看到芦苇中间,这儿一处,那儿一处的水泊。水泊或大或小,在阳光下,反射着水银一般的亮光。看到了在水泊上空飞行的鸟,有野鸭,有鹤,有叫不出名字来的鸟。

葵花饿了,问:&ldo;哥,还要往前走啊?&rdo;

青铜点点头。他早就饿了,饿得头重脚轻,饿得眼前老是虚幻不定。但他坚持着要往前走,他要让葵花吃上最好的芦根,是那种一嚼甜汁四溅的芦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