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唐诗三百首古诗 > 第1章 深度剖析山石 韩愈的山寺夜游与人生感怀(第1页)

第1章 深度剖析山石 韩愈的山寺夜游与人生感怀(第1页)

原文: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赏析:

一、原文释义:

山石嶙峋险峻,道路狭窄崎岖,黄昏时分抵达寺庙,只见蝙蝠在空中纷飞。进入大堂坐在台阶上,恰是新雨过后,芭蕉叶宽大舒展,栀子花开得肥硕娇艳。僧人言说古壁上的佛画精妙绝伦,点火照明观看,所见却寥寥无几。为我铺好床铺,擦拭净坐席,准备了羹饭,虽是粗茶淡饭,也足以让我饱腹满足。夜深人静躺卧下来,各种虫子都停止了鸣叫,清朗的月光从山岭升起,柔和的光辉悄然照入门窗。天亮后独自离开,没有明确的道路可循,在烟雾缭绕中上下穿行,高低起伏。山上红花绚烂,涧水碧绿澄澈,缤纷多彩,不时能看到十围粗的松树和枥树屹立其间。面对溪流,赤着脚踏在涧石之上,听着水声激荡,感受着清风吹动衣裳。人生能像这样自由自在、快乐惬意,又何必受拘束被人牵制?可叹啊,我的几位友人,怎么能到老了还不回归这种自在逍遥的生活呢?

二、诗篇背景:

此诗为韩愈在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夏末所作,当时他正前往洛阳,途中留宿惠林寺。在这短暂的停留中,诗人借描绘山寺夜景,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一些深刻思考。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许充满了种种束缚和压力,而韩愈在这山寺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中找到了片刻的心灵慰藉。

三、赏析分享:

1。山寺景象的描绘:开篇“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诗人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山寺周围环境的险峻与奇特。“山石荦确”形象地描绘出石头的嶙峋和道路的艰难,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黄昏到寺蝙蝠飞”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黄昏的余晖与飞舞的蝙蝠,为山寺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2。雨后美景的刻画:“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这一句通过对雨后芭蕉叶和栀子花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大自然在雨后焕发出的蓬勃生机。那宽大的芭蕉叶和肥硕的栀子花,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诗人准备的一场视觉盛宴,让人感受到清新与美好。

3。古壁佛画的神秘:“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僧人对古壁佛画的称赞引发了诗人的好奇,然而点火照明后所见的稀少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这种神秘不仅吸引着诗人,也让读者不禁遐想那隐藏在黑暗中的佛画究竟有着怎样的精妙之处。

4。寺中款待的温馨:“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短短数字,生动地表现出僧人的热情好客。在这陌生的山寺中,诗人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足以慰藉旅途的疲惫,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5。月夜宁静的氛围:“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夜深时分,万籁俱寂,百虫停止了鸣叫,唯有清月从山岭升起,月光透过门窗洒入屋内。这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让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安宁,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

6。清晨行路的迷离:“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清晨的烟雾弥漫,道路模糊不清,诗人在其中独自穿行,上下起伏。这种迷离的景象不仅增添了旅途的奇幻色彩,也象征着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和迷茫。

7。山水风光的绚丽:“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山上的红花艳丽,涧水碧绿清澈,色彩斑斓的景象让人陶醉。而那粗壮的松树和枥树,更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让人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

8。自由快乐的表达:“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诗人赤足踏在涧石上,听着水声激荡,感受着清风吹拂衣裳,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快乐。他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欢愉。

9。人生思考的抒发:“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在前文对自然景色和自由快乐的描绘基础上,诗人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他感慨人生若能如此自由自在便是快乐,又何必被世俗的束缚所羁绊。最后对友人的呼唤,更是表达了他对回归自由、本真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四、深度思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自然与心灵的交融:诗中韩愈对山寺周围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让我们深思:在现代社会快节奏与喧嚣中,我们常迷失于钢筋水泥丛林,心灵渐趋干涸疲惫。故而,我们应于繁忙生活间隙,寻觅亲近自然之机,让山川壮美、水流灵动、花草芬芳沁入心灵深处,滋润灵魂。自然不仅是外在景观,更是内心精神寄托与情感源泉。置身自然,我们需放下内心纷扰焦虑,与之相融,感受宁静和谐。日常中,我们亦要对自然保持敬畏热爱,借其智慧力量达致内心平静富足。

2。自由与束缚的抉择:诗人于诗中直抒对自由快乐之追求,深刻反思人生束缚。此乃警示,促我们于现实生活深思:在这满是规则、责任与社会期待之世,我们循社会规范时,怎保对个人自由之追求?于物质诱惑与外界压力下,如何坚守内心真实渴望,挣脱心灵枷锁,达至真正自由?是于束缚中麻木存世,还是勇追精神解脱自由?面对自由束缚之择,我们凭何智慧勇气,觅得通往自由心灵之路?

3。旅途与人生的隐喻:韩愈山寺之旅,恰似人生旅程生动缩影。于这漫长未知人生道上,我们如诗人于烟雾清晨摸索前行,时遇艰难险阻,时赏美丽风景。那么,我们应从旅途不确定性、意外惊喜、失落瞬间及深刻思考中,领悟人生真谛意义。将旅途每次经历作成长契机,每次挫折为磨砺意志考验,每次欢乐作生命馈赠。又如何于人生旅途,持好奇勇敢坚定之心,不为外界迷雾所惑,不为困难打倒,坚定朝心中目标迈进?

4。友情与归心的呼唤:诗末对友人深情呼唤,对回归本真生活强烈渴望,反映诗人对友情珍视和内心归宿执着追求。这令我们于现代社会纷繁中反思:于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享受时,我们是否渐忽真挚友情维系呵护?忙碌生活中,我们何以抽时与友相聚,分享喜怒哀乐,共历人生风雨?同时,当于外界喧嚣中迷失自我,忘内心真需时,应如何重寻对简单纯粹生活向往,归心灵家园?

五、考点荟萃:

1。写景抒情的技巧:深入细致、抽丝剥茧般地分析诗人如何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景物描写来烘托氛围、表达情感。探讨诗人如何通过对山石、蝙蝠、新雨、芭蕉等景物的精准刻画,营造出不同的情境和心境,如以山石的险峻烘托旅途的艰辛,以芭蕉的肥硕展现自然的生机。研究这些景物描写在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共鸣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对比手法的运用:精心研究、全面剖析诗中自由与束缚、宁静与喧嚣、繁华与质朴等多重对比。思考这些对比如何像一把把锐利的解剖刀,深入诗歌的肌理,深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探讨对比手法在突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强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强大效果。

3。诗歌的结构层次: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地剖析诗歌从描绘山寺景象到抒发人生思考的层次推进。研究其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如从对自然景观的直观描写,到对寺中生活的感受,再到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过渡自然,环环相扣。思考这种结构安排如何引导读者的情感逐渐升华,从对美景的欣赏上升到对人生的思索,提高诗歌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4。诗歌的文化内涵:全面深入、细致入微地挖掘诗歌所蕴含的佛教文化、山水文化以及对自由的追求等丰富文化元素。思考这些文化元素在唐代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如佛教文化对诗人心灵的慰藉,山水文化对诗人审美情趣的影响。探讨诗歌如何通过对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合与表达,展现出唐代文化的多元与包容,以及对后世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5。诗歌的现实意义:高瞻远瞩、结合实际地思考这首诗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心灵自由、珍惜友情、回归自然等方面所具有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探讨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与挑战下,我们如何从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实现心灵的平衡与和谐。研究诗歌如何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为构建美好人生和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喜欢细析唐诗三百首请大家收藏:()细析唐诗三百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