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艘航母被击中的惨状令山口的幕僚们惊恐不已,却正中山口下怀:不理我?有报应了吧,这可不正是我大显身手,力挽狂澜的机会?
山口情绪激昂,他仿佛已经看到,当机动部队返回日本时,他以孤军奋战、反败为胜的英雄姿态在最前面,而曾经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南云,则灰溜溜地跟在身后。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早该如此!
别人当然没他这份幸灾乐祸的好心情。&ldo;飞龙&rdo;号是唯一没有受损的航母,当舰上飞行员被告知,他们已是机动部队的最后一批飞行员时,这些飞行员不禁大吃一惊。
山口决定让小林道雄大尉率机攻击。在小林机群出发之前,他和舰长加来止男大佐一起,在舰桥上和参战飞行员们一一握手。山口野心勃勃,脸上始终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那个舰长比他更会来事,他告诉飞行员们:&ldo;我不会只让你们去牺牲。&rdo;
日本人都很容易受情绪感染或左右,率队的小林激动得连牙齿都在打战,在旁陪同的军官也受到了影响,说:&ldo;如此感人的场面还从来没有见到过。&rdo;
上午10点58分,小林机群全部升空,共有18架俯冲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这是山口在现有情况下能派出的所有战机。
11点30分,南云抵达&ldo;长良&rdo;号,恢复行使职权,但由于他正忙着拟定新的作战计划,山口仍然是实际的空战指挥官。
由于缺乏新的侦察情报,本来单靠小林机群自己要找到特混舰队并不容易,但小林想到了一个和他的对手相似的办法。
★死也要死在蓝天上
麦克拉斯基按图索骥,跟着&ldo;岚&rdo;号驱逐舰找到了机动部队,小林机群通过尾随莱斯利返航机群,发现了&ldo;约克城&rdo;。
小林的要求是&ldo;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村&rdo;,有2架&ldo;零&rdo;式却按捺不住性子,自顾自地向美机扑去,结果使得小林又平白少了2架护航机。
&ldo;约克城&rdo;装有雷达,隔着老远就把小林机群逮个正着,马上做好了防御准备。
在向机动部队出击之前,弗莱彻就建立了舰载机预备队,有12架&ldo;野猫&rdo;可以截击,斯普鲁恩斯又派来6架进行支援,当小林机群离&ldo;约克城&rdo;尚有12海里时,空战便提前爆发。
4架对18架,相比之下,&ldo;零&rdo;式的数量太少了,即便其性能再优越,空中格斗被人家扒光裤子,也是情理中的事。不过能让小林展眉一笑的是,仍有8架俯冲轰炸机突破拦截,飞到了&ldo;约克城&rdo;的上空,并开始呈曲线向下俯冲。
有预备队还是挡不住,望着越飞越近的日机,弗莱彻说:&ldo;我现在是无能为力了,好吧,我把钢盔戴上。&rdo;
转眼之间,&ldo;约克城&rdo;中了三发炸弹。美军航母的飞行甲板上没有配备装甲,极易起火,锅炉气压也出现了下降,舰身因此停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不过经过紧急修复,它很快便恢复了航行能力。
&ldo;约克城&rdo;是弗莱彻的旗舰,暂时也不存在危险,可弗莱彻仍然做出决定,他要离舰,将帅船转移到一艘重巡洋舰上去。
在日本海军看来,这种做法几乎等同于怯懦,而且就算要离舰,南云这些人也一定要矫揉造作地推让拉扯一番。弗莱彻不是,他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做事:舰队司令和幕僚可以离舰,&ldo;约克城&rdo;的舰长和船员不能离舰,彼此各司其职,互不打扰,互不耽误时间。
在做事风格上,弗莱彻和南云真是相差太多了。弗莱彻也碰到了要从右舷攀绳而下的尴尬,他刚刚跨出一条腿,就停下来对负责的水手长说:&ldo;我有点老了,干不了这玩意,你们最好能用绳子把我吊下去。&rdo;
水手长说好,一挥手,两名水手上来,拴鱼一样把弗莱彻拴在绳子一端,然后慢慢将其放了下去。
这就是美国人,你站在旗舰上,那是值得尊敬的统帅,下来了,也就跟一般士兵一样,这样大家也许更自在。
与弗莱彻一样,斯普鲁恩斯从不会感情用事。当得知&ldo;约克城&rdo;遭袭时,性情急躁的参谋长布朗宁建议立即采取报复行动,对&ldo;飞龙&rdo;号发起攻击,他则坚持,攻击可以,但一定要先派侦察机搞清机动部队现在所处的位置。
冷静沉着的报偿,就是即便亏本儿,也不会亏得太多。这时山口早已改变了航向,要是斯普鲁恩斯冒冒失失地派飞机过去,不仅会白白消耗实力,还根本发现不了&ldo;飞龙&rdo;号。
侦察都被双方提高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机动部队本有2架新式的高速侦察机,只是始终没能派上什么用场,直到被打得嘴里青烟直冒,南云才如梦初醒,赶紧命令其中的1架出去侦察。
飞行员返航后,几艘航母全都着了火,他只能选择在&ldo;飞龙&rdo;号甲板上降落。山口闻讯,就直接把他叫了过去问话。
从南云到山口,原先都以为美军只有1艘航母,这回一问,让山口大吃一惊,原来不止1艘,有3艘!
已经打掉了1艘,理论上还剩2艘。山口决定组织残余日机发起第二波攻击,这批残余日机由友永等人率领,一共包括10架鱼雷机和6架战斗机。
山口关照友永:&ldo;不要再攻击被小林机群击中起火的那艘航母了,去攻击另外几艘航母。&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