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尼将飞机分成三组,分别从八千、一万、一万二千英尺高度实施攻击。随后,他驾驶飞机进入轰炸航路,并用无线电通知其他飞机:&ldo;我要在八千英尺投弹,你们跟着我。&rdo;
日本运输舰队意识到对方要给脸色瞧了,所有驱逐舰都拼命朝天空射击。刹那间,大炮轰鸣,炸弹呼啸,海面的水柱被打得嗖嗖蹿起,又哗啦哗啦落下。
几分钟后,喧闹停止,海战结束。
由于机群的攻击距离太远,每架&ldo;飞行堡垒&rdo;上只能装4发600磅的炸弹,空出来的炸弹舱里必须装满汽油,所以轰炸时间不长。回到家后,飞行员们凭记忆回顾战果,有人认为炸弹命中了一艘运输船并导致其燃烧,还有人说炸中了一艘战列舰或者是重巡洋舰。斯威尼在飞到离战场30海里外时回头看了一眼,确信至少有两艘日舰被打惨了:&ldo;那两条船都离开了纵队,好像动弹不得,船上冒着许多菌状的大黑烟团。&rdo;
拉姆齐综合了飞行员的讲法,在给尼米兹的正式报告中表明:&ldo;共有两发炸弹命中敌舰,一发命中一艘战列舰,一发命中一艘运输船。&rdo;
这已经是保守的数据,为的是尽量客观准确,然而事实还是给大家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养精蓄锐钓&ldo;大鱼&rdo;
轰炸结束后,日本人对船队进行检查,除了一艘货轮被炸弹碎片碰了一下外,其余没有丝毫损失。
当时中途岛守军却对此一无所知‐‐或许不知道还是件好事,因为感觉打了个胜仗,官兵们作战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上过场的想再立新功,没上场的则跃跃欲试。
听说日军舰队无战机护航,赛马德和拉姆齐忽然来了灵感:何不让&ldo;卡特琳娜&rdo;也去领它几枚军功章?
这个主意乍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ldo;卡特琳娜&rdo;速度慢,不经打不说,飞机上还没有鱼雷挂架,同时驾驶这一机种的飞行员也从未接受过投放鱼雷训练。
不管它,先试试再说。
志愿者组成四个袭击机组,他们用一种很特别的机械方法,在机翼下部挂上鱼雷,然后隆隆升入夜空。
不久,飞机就遇上了坏天气,一开始天黑得如同置身于煤窑,到后来就真的什么也看不见了。飞行员们能够在黑夜中接近和寻找到目标,靠的是雷达。
二战初期,雷达在日本人眼中还是一种颇为神秘的新式武器,但许多美军军舰、潜艇和飞机上都开始进行装备。依赖雷达的指引,袭击机组重新咬住了运输舰队。
这时天已放晴,运输舰队前番有惊无险,心理已经放松下来,正像企鹅一样大摇大摆地朝前继续航行,哪里能想到又会来一群投放鱼雷的。
施放鱼雷无法像高空扔炸弹那么潇洒,为了寻找最好的投弹位置,飞行员必须把飞机降到100英尺高度,这样投弹时就很容易受伤,有一架&ldo;卡特琳娜&rdo;的机头便因此被打了好几个洞,机身、机翼包括机尾都伤痕累累。
与上次一样,众人扔完就走,同样没看清战果到底如何。
运输舰队的实际损失是,&ldo;曙丸&rdo;号油船被击中,死伤了二十多人,并因速度下降而暂时掉队。不过这点轻微伤势实在不值一提,没多久,&ldo;曙丸&rdo;就赶上了舰队,仍然能保持编队航行。
继两番出击后,又有一个巡逻机中队长请战,要求让他率更多的&ldo;卡特琳娜&rdo;前去攻击,以进一步阻止日本舰队向中途岛进发。
他的请求遭到赛马德的否决,原因是赛马德已从尼米兹那里得到了新的指示。
几天里,尼米兹二十四小时不离办公室,疲倦了只在一张行军床上稍微合一合眼。时光一分一秒都那么难熬,但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焦灼地等待着来自中途岛的消息,为此几乎到了望穿秋水的程度。
中途岛发来的电报让老爷子喜形于色,匆匆看完后,他不由自主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漫长的等候终于有了结果,日军的目标就是中途岛,而不是瓦胡岛,更不是美国西海岸,这说明之前对形势的估计完全正确。
犹如突然拉开了窗帘,眼前光明一片,对尼米兹来说,战局的发展将不再是一盘迷局,而是完全进入了他的预设轨道。
尼米兹没有亲临现场,但他不同意侦察情报中发现&ldo;日军主力&rdo;的说法。从情报上看,没有大型航母,也就意味着日军的主力突击部队尚未出现,而按照莱顿先前的预测,日军主力应在明天早晨现身。
尼米兹对莱顿预测的准确性始终坚信不疑,他随即用舰队密码向中途岛发出急电:&ldo;那不是日军主力,只是登陆部队,再重复一遍,日军主力将于明天天亮时,从西北方向发起进攻。&rdo;
太平洋舰队在当天的作战纪要中写下结束语:&ldo;未来两三天内,战斗情况将影响太平洋战争的整个进程。&rdo;
接到尼米兹的最新指示,赛马德、拉姆齐立即决定停止向日军运输舰队继续发动攻击,以便保存实力,养精蓄锐,迎战即将从西北方向出现的日军主力。
中途岛的气氛显得凝重起来,整个航空队都陷入了极度的紧张和不安之中。
★惊人的预测力
有句话叫无知即天堂,或者说知得多老得快。起初大家都以为自己打击的是日军主力,没想到主力尚未登场,那些彪悍的&ldo;零&rdo;式和大型航母还一个都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