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二百六十年(前481-前221)。庄子之前百余年(前481-前370),是序盘布局阶段。庄子一生八十四年(前369-前286),是中盘决胜阶段。庄子之后六十五年(前285-前221),是收官残局阶段。庄子一生,恰好处于历史改道、鉴往知来的战国中期。前可统观战国为何如此布局,回眸此前两千余年的伏羲泰道为何逐渐式微。后可展望战国为何如此收官,预判此后两千余年的庙堂否术为何逐渐强化。
全书采用编年史体例,逐年叙述战国史事和庄子生平,每年一章,共计百章。庄子生前十二年为引子,庄子在世八十四年为本传,庄子殁后四年为尾声。前后各加略史,以观中华全史。
每章前半为《战国纪》,按时间先后叙述一年之中的天下各国史事,略做合理连缀,揭破天下互动的共时性横向关联。百章之间,略做因果勾连,揭破战国进程的历时性纵向逻辑。
每章后半为《庄子传》,按时间先后叙述庄子与诸子、诸侯互动的相关史迹。二十余条庄子生平史料,植入相关之年,仅占四分之一章节。其余四分之三章节,缺乏庄子生平史料,为免凭空虚构庄子史事而导致失真,因而立足道家立场,根据其他史料,虚拟庄子与其本师子綦、友人庖丁、弟子蔺且等人的对话,评议天下时事,抉发先秦秘史,演绎庄学义理,揭破庄子与诸子、诸侯互动的共时性横向关联。百章之间,穿插诸侯与诸子、否君与痞士的互动,重点展开老子之后的道家发展,孔子之后的儒分为八,墨子之后的墨离为三,揭破道、儒、墨互动博弈的历时性纵向逻辑。
概而言之,每章前半叙述形而下的诸侯之战,展示野蛮为何战胜了文明;每章后半叙述形而上的诸子之争,展示否术为何遮蔽了泰道。
全书没有凭空虚构一人一事,所有内容均有史料依据,少量内容是史料残片的逻辑延伸。书稿原有大量注释,乃是史料原文及其考证辨析,因其数倍于正文,付梓之前全部删去。有心学术的专家不难按图索骥,无意追究的读者不妨得意忘言。
本书篇幅,《战国纪》远远超过《庄子传》,似有颠倒主次之嫌。其实庄子毕生自觉边缘化,力求&ldo;无用之大用&rdo;,亦即无用于庙堂,大用于江湖,无用于小年,大用于大年。假如把庄子从时代边缘,移至舞台中心,反失历史之真。只要诸侯、诸子的百年互动,有助于读者理解庄子思想和百家思想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后来遭到否君痞士焚毁、罢黜、剿灭、篡改、反注、遮蔽的历史成因,本书即已达到目的。
禅门有言:&ldo;千年暗室,一灯即明。&rdo;禅学乃是秦火汉黜之后,庄学因应悖道外境的特殊变体,庄学正是照亮两千年庙堂黑暗的江湖明灯。久处陆地之鱼,大多变成鱼干,不知江湖浩淼无际。久处暗室之人,大多变成盲瞽,不知庄学烛照千年。近世盲瞽,常喜援引西哲伊拉斯谟之言:&ldo;盲瞽国度,独眼为王。&rdo;于是欲保庙堂国粹者,膜拜独眼俗王,欲破庙堂国粹者,宗奉欧西大哲。不知双目如炬的先秦至人庄子,早已藐视俗君僭主,超越欧西大哲。
庄子主张&ldo;至知忘知,自知无知&rdo;,&ldo;吾生有涯,知也无涯&rdo;,略同于苏格拉底的&ldo;认识你自己&rdo;,&ldo;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rdo;。庄子主张&ldo;自适其适,以德为循&rdo;,反对&ldo;适人之适,役人之役&rdo;,略同于尼采的&ldo;不要跟随我,跟随你自己&rdo;。尽管高居庙堂的儒学伪道,与欧西自由精神大异其趣,然而隐于江湖的庄学真道,却与欧西古今大哲莫逆于心。
天道遍在永在,然而人难尽知。每个人的思想言行和祸福命运,均为内德、外境互动所致。
适人之适、役人之役者,失身六合之内,内化而外不化,于是违背天道,丧失内德,迎合外境。外境成为人生选择的决定力量,必然悖天而事人,逆命而卜运,拒福而求幸,沦为悖道外境的牺牲品。内德被伪道洗脑、伪德压抑而终生潜藏心底,仅在生命将终的垂暮之年,撒手人寰的临终之前,才有痛悔平生的回光返照。
自适其适、以德为循者,游心六合之外,外化而内不化,于是顺应天道,因循内德,因应外境。内德成为人生选择的决定力量,必然应天而因人,安命而顺运,祈福而拒幸,尽其所受乎天,纵浪大化之中,与天地万物共舞。外境仅是调整顺道循德之具体路径的非决定力量,因而超越悖道外境,不再沦为悖道外境的牺牲品。
身处秦火汉黜之后两千年,我准备半生,写作八年,终于在年届五十之时,凭借残存历史文献和新出考古材料,尽己所能完成了纪念庄子化蝶两千三百周年(前286-2014)的庄学三书:《庄子奥义》揭破庄学真义,《庄子复原本注译》复原庄书真貌,《庄子传》还原战国真史。唯愿庄学三书的文史哲全息图景,有助于颠覆秦火汉黜伪造的历史谎言,有助于治疗庙堂伪道导致的民族内伤,有助于接续江湖真道传承的先秦元气。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记于道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