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了凡四训人生智慧书 > 第29章(第1页)

第29章(第1页)

&ldo;……这十天里,我听到许多爱护你,关切你的朋友的话,我才知道你的续弦消息真已引起了满城风雨……这些话大致是这样:某女士已开口向你要二十万元,你只给了八万:其中六万是买订婚戒指,两万是做衣裳。这是某女士自己告诉人的,她觉得很委屈,很不满意。关心你幸福的朋友来向我说,要我出大力劝你&lso;悬崖勒马&rso;,忍痛牺牲已付出的大款,或可保全剩余的一点积蓄,否则你的余年绝不会有精神上的快乐,也许还有很大的痛苦。……&rdo;

徐贤乐出身名门,曾祖父徐寿是晚清著名的科学家,父亲徐家保是张之洞督两湖时期湖北两湖书院、经心书院的总教习、教习,江汉书院提调。徐贤乐不仅出身高贵,相貌、气质都颇为突出。遗憾的是,这么一位佳人,却是靠婚嫁&ldo;赚钱&rdo;的高手,十七八年中对许多男朋友施展手腕榨取钱财,那些男人都被她闹得&ldo;一文不名,六亲不上门&rdo;。徐贤乐对蒋梦麟故技重施,谈婚论嫁之前,先要了一大笔钱,进而要求全部财产管理权。

蒋梦麟早已被徐贤乐迷得晕头转向,对胡适的劝告置若罔闻。胡适无奈,只得对外宣布:&ldo;他(蒋梦麟)第二次和高仁山的寡妇结婚是我证婚的。我希望他这次不要请我,最好是公证!&rdo;

虽然屡次相劝都没有说服蒋梦麟,然而为了老友的幸福,胡适在蒋梦麟婚前一个月依旧致信相劝:&ldo;我万分诚恳地劝你爱惜你的余年,决心放弃续弦的事……我也知道太晚了,但我昨晚细细想过,今天又细细想过:我对我的五十年老友有最后忠告的责任。你我的五十年友谊使我觉得我不需要为这封信道歉了。我只盼望此信能达到你一个人的眼里。你知道我是最爱敬你的。&rdo;

蒋梦麟沉醉在爱情中,最终没有听胡适劝告,与徐贤乐秘密结婚。果然不出胡适所料,蒋梦麟的痴心没能换来徐贤乐的爱情。他们1961年7月18日结婚,1963年4月10日就打起了离婚官司。蒋梦麟想起胡适当年的劝告,后悔不已。而此时,胡适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不能再给他的老友提供帮助了。

蒋梦麟的离婚官司打了整整一年,最终以蒋梦麟支付徐贤乐赡养费50万元告终。仅仅四个月后,蒋梦麟就撒手人寰。

胡适一辈子说话婉转,从不想得罪人。但是在关乎老友幸福的问题上,他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个热恋中的人,是会把他的爱人看做高于一切的,在这个时候说徐贤乐的不是,既会得罪徐贤乐,也会使蒋梦麟不快,可谓&ldo;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rdo;。对一般人来说,朋友重要,做人更重要,即使知道朋友会遭受不幸,象征性地劝劝也就罢了,毕竟,朋友最亲的人不是你,而是他的妻子。胡适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而再、再而三地说真话劝告朋友,表现了他做人真诚、耿直的一面。

说真话难,说得罪人的真话更难。胡适洞晓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秘密,却依然坚持说真话,这在一个人人圆滑的社会里是非常难得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真君子的作为:既要温文尔雅、谦和有礼,也要秉着良心说话,敢于仗义执言。

(本章完)

第43章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

第十章2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

一句好话可以影响无数人,一句坏话可以害死无数人。这就给我们一个人生标准,消极的我们不要害人,要懂得自己行为。积极的要使这社会增加一点好处,总要叫人家得我一点好处。

‐‐《胡适全集》

说话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人人都会,只要轻轻开阖唇齿,就能吐出一串串轻盈的句子。话虽好说,却威力无穷,既能轻松把人捧上天堂,也能轻易把人贬损到地狱。圣经上说,&ldo;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rdo;就是劝诫人们,多说好话以助人,而不要轻易说人坏话来作恶。

胡适身居高位,一言九鼎,说他随便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些人的命运也不为过。可他与人为善,不乱说谁的不是。他每每以篇首的话自警,切勿因说话而害人,而要尽量说好话帮助人。他也确实做到了,他善言助人的例子举不胜举。

1932年夏天,胡适在从北京去南京的火车上翻阅杂志打发时间。杂志中有一篇涉及中国工业化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篇文章文笔犀利,而且颇有见地。胡适赞赏不已,向同行的朋友打听文章的作者&ldo;千家驹&rdo;的情况。朋友告诉他,&ldo;千家驹&rdo;是北大‐个即将毕业的学生。胡适很吃惊,他还以为&ldo;千家驹&rdo;是哪位经济学家笔名,他说:&ldo;应届毕业生竟有这样的水平,回去一定要见他一见!&rdo;

回到北京后,学生吴晗来请教问题,胡适提起千家驹的文章,并赞叹说&ldo;江山代有才人出&rdo;。巧合的是,千家驹是吴晗的同学,两人交情颇好。胡适立刻要吴晗把千家驹带到家里来见面。

胡适与千家驹见了面,相谈甚欢,对于这位有学问、有想法的青年,胡适很赏识,主动为他介绍工作。胡适把千家驹介绍给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的&ldo;社会调查所&rdo;负责人陶孟和。

陶孟和和胡适很熟,当时就应承了下来。可是过了几天,陶孟和听说千家驹在北大是个有名的&ldo;捣乱分子&rdo;,有可能是个&ldo;共产党&rdo;,赶紧反悔了。胡适很奇怪,好好的一个人才为什么不接收呢?与陶孟和详谈后,胡适哈哈大笑:&ldo;捣蛋分子怕什么!捣乱与研究工作是两码事,不会捣蛋的不一定做得好研究工作,会捣蛋的人不一定做不好研究工作。你们是一个研究机关,怕他捣什么蛋?&rdo;胡适的一席话说得陶孟和无法应对,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关键时刻,胡适出言相助,使&ldo;捣乱分子&rdo;千家驹得到了一份能发挥他长处的工作。毫不夸张地说,这份工作改变了他的命运‐‐进&ldo;社会调查所&rdo;第二年,千家驹就写出了一部很有影响的经济学著作《中国的内债》。几年后在胡适的举荐下,他甚至担任了北大经济系的老师。

如果没有胡适的好言相帮,千家驹恐怕难摘&ldo;捣乱分子&rdo;的帽子,他少见的经济学才能也会埋没在人们的非议之下。于人有益的言语是一盏明灯,会在不经意间照亮一个人的前程,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大名鼎鼎的韩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当年若没有萧何在刘邦面前的一番好话,恐怕在历史的烟尘中寻不到这位英雄的背影。

韩信多谋略,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先后投奔项梁和项羽,都没有得到重用,于是改投刘邦。

在刘邦军中,韩信依旧没有得到重用,他便趁着夜色逃跑了。萧何发现后,赶紧去追。事后刘邦骂他说:&ldo;光军官跑掉的就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偏偏去追一个韩信!&rdo;

萧何回答:&ldo;想要得到那样资质平庸的军官并不难,而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