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了凡四训人生智慧书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因为有了这些分享的书信,胡适的留学生活才不那么孤单,他内心深处,隐约有了倾诉的快乐。

做人不要太孤独,你为自己建了一座心之城堡把每个人都拦截在外,自己也被孤单的寒冷包围萦绕。尝试着像胡适那样,多与人交流,谈谈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两个人一起快乐,世界就会多几分温暖,少几分孤寒。

(本章完)

第34章无为不是不做事,只是不乱做事

第八章泼墨难在浓淡,做事重在分寸

1无为不是不做事,只是不乱做事

执笔在手,讲求分寸就能描画出一幅水墨丹青,没有分寸一气乱涂只是涂鸦一幅。成事、败事皆在分寸间,所以做事一定要手到、心到,一气做好。胡适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既不会意兴阑珊,也不会过分热情,总是不温不火,分寸把握得极好。这种分寸的把握源自淡定的心态,源自丰富的生活历练,既有天分的因素在,也需要后天的揣摩与学习。

无为不是不做事,只是不乱做事,不求立功。

‐‐《胡适全集》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崇尚无为的思想,他认为世上的事都是由天来做主的:&ldo;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有不伤其手者矣。&rdo;

既然什么事情都由天做了,那人就不用操心了。进而他提出了&ldo;无为&rdo;的人生哲学:

&ldo;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僳僳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飕贬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rdo;

老子认为,众人都无忧无虑,兴高采烈,只有他恬然淡泊而无动于衷,像一个还不会笑的淳朴婴儿;一般人是那么精明苛刻,唯有他淳厚质朴,糊里糊涂。他的胸怀广阔自由得如同疾风大海。别人都想要昭昭察察的知识,唯独老子想要昏昏闷闷的愚人之心,什么都不做,落得无忧无虑。

胡适也是&ldo;无为主义&rdo;的信徒,在管理上他最佩服的是蔡元培,他说蔡元培在掌管北大时的领导作风是&ldo;只谈政策,不管行政,最会用人,对人信任亦专&rdo;。在他做驻美大使时,时常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说起&ldo;无为政治&rdo;,他说做长官的要尽量授权给下属去完成职权内的事,自己才有时间专心他的&ldo;政策思考,结交朋友,选用人才&rdo;等属下不能帮他做的事情。可见虽然他奉行&ldo;无为主义&rdo;,但他所讲的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有选择地做事、不乱做事。

我们都听说过治国的最高境界是垂手而治。观字而知其意,&ldo;垂手&rdo;,两手放下,什么都没做,国家却政治清明,歌舞升平。其实,&ldo;垂手&rdo;之说确实有,却不是时时垂,而是该出手时出手,不该出手时不乱作为。

生活中,人们为了多立功,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什么事情都敢于往前冲,这其实是在逞匹夫之勇。

可悉陵是北魏皇族人,他身材高大魁梧,性格勇敢坚毅,又练得一身好武艺,很受皇室器重。

在可悉陵17岁的那年,一次,北魏皇帝拓跋焘带着他到山林里去打猎。他们一行人个个都善使弓箭,勇猛无比,没过多半天,便捕获了许多野兔、鹿、山鸡之类的野味。

在返回的路上,大家大声地谈笑着,夸耀自己的成果。正在兴头上,忽然有人察觉旁边的树在微微颤抖,传出一阵&ldo;沙沙&rdo;声,好像有什么动物在快速行走。犹疑间,丛林中突然蹿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它大吼了一声,直吼得地动山摇。

人们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只听一个人大喊道:&ldo;保护皇上,看我的!&rdo;说话间,人已到了老虎跟前。大家定睛一看:原来说话的是可悉陵。

可悉陵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起来。老虎的尾巴用力一掀,眼看要扫到可悉陵身上,可悉陵灵巧地一闪,躲开了。大家回过神来以后,弯弓搭箭想要帮可悉陵的忙,可悉陵却喊道:&ldo;大家别插手,我可以应付!&rdo;大家只好看着可悉陵和老虎周旋,心里暗暗为他捏了一把汗。

可悉陵躲过了老虎凶猛的一扑一掀一剪,瞅准机会跳到老虎背上,揪着虎皮,死死按住虎头,抬起铁拳拼命朝老虎的天灵盖砸下去。也不知打了多少拳,直到他没了力气,才发现老虎已经七窍流血,死了。于是,可悉陵把这只老虎献给了拓跋焘。

拓跋焘没有过分称赞他,说道:&ldo;我们本来很有机会逃走,不跟老虎纠缠。实在走不了,大家一起上,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置老虎于死地,你偏要徒手和老虎单打独斗。你的勇敢确实超人一等,但应该用来造福国家,而没必要浪费在这种搏斗上。万一为之所伤,岂不可惜?

拓跋焘对可悉陵的评价朴实中肯,一针见血。在胡适的观念中,真正的勇气是仁、智、勇的结合,是来自内心对真理的执著,来自追求自身更高的境界。大勇与匹夫之勇,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稳重,一条冲动;一条通向成功,一条通向悔恨。

(本章完)

第35章帮助人不要带势利之心

第八章2帮助人不要带势利之心

以前想买书而买不起,等到有了地位可以买得起的时候,你倒不要去买,人家都会送给你的。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胡适其人,有急公好义古代侠士风范,重朋友,轻钱财,接济朋友,救济学生,往往一掷百金却不提偿还。实际上,胡适虽少年得志,名利两得,但多大的家财也禁不住这样没完没了的资金外流,为此江冬秀曾经与他大闹。胡适一改平时忍让的姿态,在这个问题上对江冬秀绝不让步。

可见,&ldo;我的朋友胡适之&rdo;这个&ldo;雅号&rdo;并不是胡适虚伪地与人称兄道弟、圆滑应酬得来的,由这个称号就认为胡适靠手腕在交际圈子悠游自在,是对胡适的误解。

胡适&ldo;及时雨&rdo;的性格,一方面是受&ldo;达则兼济天下&rdo;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关。

胡适年轻时是贫寒过的,那时,他想读书而不得,甚至要借钱买书。胡氏族中一名胡守焕者家境败落,急需现钱,遂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胡适的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一贯要强的她竟然去借钱,买了下来。

胡适老年时不缺钱买书,但看饭桌两旁的书架上的书,如《哈佛古典丛书》(即《五尺丛书》)、《大英百科全书》、《二十五史》等,全是朋友送的。他与身边工作人员提起往事,感慨不已。胡颂平在《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记下了这些故事。

胡适知人身处困境无人接济的难处,亦知道身居高位被人&ldo;过分照顾&rdo;有多烦心。

坊间流传的胡适轶事中,说胡适喜爱收集火柴盒。这其实是被记者过分渲染的结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