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转头看向伊斯特,盘算着得到她一句最终拍板就完事儿,可她说:我觉得迪卡普里奥更适合。塔里几乎想要把头狠狠拍在桌子上,他和莎拉·切特争论了如此之久,他们基本上就像杀过了五重关卡的骑士,想要最后夺得胜利的旗帜时却发现它根本好好地插在刚出发的地方。莎拉的反应跟他差不多,她惊愕地说不出话来,滑稽地张着嘴。“先生、女士,你们对除了迪卡普里奥以外的演员们给出的所有意见我都赞同,百分百地,可我觉得我们这么草率地否决他是不大妥当的,请允许我说说我自己的理由。”她安抚地拍拍莎拉的手背,神情安宁。“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在异乡生活的经历,一个在家乡如鱼得水的人可能在异乡会突然退化成一个什么都无所适从的婴儿,他迷茫而忧伤,有时这种神情的出现是什么理由也没有的,他面对一切都是那么青涩无助,异乡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在千百年间流转漂泊的灵魂呢?”她把他们三个人的杯子理好,叠成整齐的一堆,接着从兜里掏出薄荷糖来分给他们。“一个流浪的灵魂会在它的宿主身上表现出更加深刻的迷茫,有时他反抗而不知为何,有时他屠杀却也得不到快乐,这样的剥离感需要我们选择一位相对比较年轻的演员来呈现。我想,迪卡普里奥的这种青涩和无所适从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他刚刚从童星转型,面对着和以往拍摄完全不同的模式,我们正好可以把他的这种至多一年以后就会消逝的不安、青涩融入到拍摄中去,我注意到他脸上那种迷茫又忧伤的少年情绪非常迷人。”“当然,因为充分尊重二位的想法,我也补充几句,他的肩膀很宽直好看,适合穿各种戏服,他也是混血,可以演绎各种角色,他的口音很不错,虽然可能还需要一点培训,可刚刚表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让我们出戏不是吗?”“还有别的想法吗?我急切地等待着呢。”伊斯特·德比基挑挑眉毛。塔里哑口无言,他和莎拉对视一眼,忍不住一同笑出声来。“真有你的,老大。”--------------------啊~~时间线全员私设~~(捂脸逃)chapter15:但把我们征服的仅仅是一瞬间=====================================================自从跟随着伊斯特·德比基工作以来,克拉克·塔里的心就一直被嫉妒和崇敬包围着。大概每一个在电影学院学习过的学生都在观影时幻想着自己的作品也能在学院的银幕上出现,他们明知电影圈鱼龙混杂但仍然抱有用才华征服一切黑暗的想法,殷切地希望能尽早主导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塔里也不例外,甚至我们可以说,他压根儿就是这群梦想家们中最浪漫的那一个。可如今,他只是一个副手,在他唯一见过的被才华保护而一路畅行无阻的人手下打杂,这个事实无时无刻不在伤害他,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做一个天才的好副手就意味着要把自己的才华掏空。他又崇敬着伊斯特,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自如。她调度的节奏很优美,复杂的协调对她来说是一种娴熟的艺术,好像她天生就知道该使哪些人到哪里去做什么,天生知道该怎么把某种特定的情绪带出来,一部影片声、光、色对她来说各有可爱的纹路和气味,她小心地把独特的情感赋予它们,一种德氏风格在其上徜徉——秾丽、自然、无矫饰,她和剧组成员的关系也是如此,大部分制作班底都是和她一起从《处女泉》中走出的元老——摄影师卢辛·巴拉德、灯光师伊利亚·亨特、剪辑师沃尔特·阿维斯和化妆师珍妮弗·因克,他们之间有一种亲密如家人的关系,彼此尊重,彼此爱护。但塔里始终没有想到伊斯特和演员们之间的矛盾最终会导致罢工,“简直是法国佬的革命又重演了”,卢辛·巴拉德在滚滚的雾霭中惨淡地叹了口气,这一切开始于迪卡普里奥和德比基的对抗。最初那个开拍的早晨是很好的,苏格兰高地的怡人风光让大家心情愉悦,迪卡普里奥以一个崇拜者的身份出现在剧组,他为自己能无比幸运地得到这个角色而欣喜若狂,塔里注意到他对自己友好极了,还帮着塔里搬好了伊斯特的椅子,神采奕奕地准备开始第一场戏的表演。但接下来的的故事就让人感到尴尬,伊斯特很少给人下不来台,她惯常就满口的“谢谢”“劳驾”之类的词,即使演员犯了错误她也宽容温和。可那天从她准时到场、看到迪卡普里奥的那一刻开始就表现得不对劲,脸上有一种与周遭沉浸在开机的激动欣喜中的人格格不入的冷静,她不住地打量着迪卡普里奥,咬着她那根没有放烟草的空烟斗,在摄影机旁沉思地打了几个转之后,冲塔里点点头,示意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