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贤臣……
脑海里想着李洛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样子,嘴角慢慢的勾起。
翌日早朝
“微臣有奏:光禄寺卿李念祖宠妾灭妻。”御史张道。
李老太爷脸一红:“御史向来说风即是雨的,但也要讲证据,老夫只有一妻一妾,妾已经去世,哪来的宠妾灭妻?”
御史张早就做好准备:“继室在名分上也是妾,早闻李旭李侯爷十岁离家出走去军营,是因为家中继母虐待,大家都知道,我国哪有十岁的男童去从军的?若非于老将军收留,他怕是早就死在军营了。李大人这不是宠妾灭妻是什么?”
“你一派胡言。旭哥儿生性不爱和人相处,不服从管教又不爱念书,自己离家出走,这怎么是老夫宠妾灭妻了?”李老太爷反问。
“李大人说话不会脸红吗?”杨大翰林道,“李侯爷乃是英雄,又是忠军的良臣勇将,虽然他已经去世,但是他的英名也不允许你玷污,就算你是他的父亲。”
杨大翰林和李老太爷是亲家,两人对上,这下有戏了。
不过也是有趣,自己父亲说儿子的不好,还要岳丈出来说话。这李家也是奇怪的人家,向来只有岳丈说女婿的不好。
“你……”李老太爷被杨大翰林堵的说不出话。
“李大人宠妾灭妻第二条:众所皆知,李大人把继室和前夫的儿子一家接来家里了,还帮着继室和前夫的孙子欺负自己的嫡亲孙女,这不是宠妾灭妻吗?”于是张又道。
“张御史此言差矣。”杨大翰林出声。
“就是,张御史此话有误,我什么时候帮着凯哥儿欺负自己的嫡亲孙女了,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李老太爷辩解。
“非也。”杨大翰林开口,“这宠妾灭妻固然不假,但不是李大人把袁诚一家接去家里,而是接去我女儿跟女婿的家,他家在李宅,可不是忠勇侯府。”
“你……”李老太爷气死了,这杨大翰林不开口则已,一开口根本不给人任何脸面。
“皇上。”杨大翰林跪下,“臣告李大人欺负孤儿寡母,微臣女婿和李大人早已分家,他们趁微臣女婿死了,霸占忠勇侯府不肯离开。”
“你胡说,我住自己儿子的家怎么了?”李老太爷反问。
“是没怎么,但是微臣查过,李大人的宅子也是四进四出大宅子,为何自己的房子不住,偏要住在女婿的侯府?如果说侯府养你是天经地义的,那么你大儿子、三儿子、你继室跟前夫的儿子呢?你们这不就是欺我女婿死了,想要霸占侯府吗?”杨大翰林咄咄逼人道。这些话李杨氏说不得,李鸿也说不得,李洛作为侯府的主人,其实也不好说,但是他年纪小,他又不是古代人,他不在乎这些名声,所以他当着李老太爷说了。而杨大翰林说,是非常合适的,因为他和李老太爷同辈,又是亲家的关系。
“你简直不可理喻。”李老太爷拂袖道,“而且,袁诚一家是暂住在侯府的,他们上京城来做生意,既然能帮衬,帮衬这一点怎么了?”
“是暂住啊,这一暂住都暂住了五年了,恐怕暂住变大住了吧?”杨大翰林这口气堵着好几年了,从前李旭还活着,他不能说。后来李旭死了,侯府的爵位还没有下落,女儿毕竟一个妇道人家,还要指望李家家族,所以不能说。再后来李洛认祖归宗了,女儿被迫去了尼姑庵,他还是不能说。昨天侯府的事情他已经打听到了经过,李洛的那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这个外孙是个有智慧的人,而且有了李洛在侯府门口的那一席话,今天他的这话也就理所当然的顺口了。
御史张跟他是好友,御史和翰林一样,都是两袖清风的官员,所以能交好。不过今日就算御史张不开口,也有别的御史开口。御史如果不闻风说事,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所以天下再太平,御史也要出来浪一下,表示自己的存在。
“你放心,袁诚一家今天就搬家。”李老太爷道。
“搬去哪里?”杨大翰林问。
“庆伯府。”李老太爷道。
庆伯爷也在朝堂上,听到李老太爷的话,咽了一下,袁诚一家什么时候要搬到他们伯爵府了?
杨大翰林看向庆伯爷,然后笑了一下:“也是,庆伯府是袁诚的外家,庆伯爷是袁诚的嫡亲舅舅,还有外家不住,住母亲改嫁后的继侄子家的道理。”别看翰林们平时斯文,可都是学识丰富的人,这嘴上不饶人的工夫,还是有的。接着,扬大翰林又对着庆伯爷道,“伯爷,你说对吗?”
庆伯爷张开嘴,很想说不对,谁喜欢让外孙住自己家的?李老太太虽然是他嫡亲的妹子,但是这个妹子向来是个厉害人物,庆伯爷可是怕的很。但是当着满朝大臣和照宁帝的面,他又不能说拒绝的话,只得点头:“杨大人说的是。”
“好了。”照宁帝出声,“这里是朝堂,不是你们哄闹商量家庭琐事的地方。”
“微臣知罪。”
李老太爷、杨大翰林、庆伯爷都跪下。
“李念祖,你年纪也不小了,家里的事情尚且处理不好,朝廷的事情你还处理的好吗?”照宁帝反问。
“请皇上降罪。”
“等你处理好家里的事情再来上朝吧。”
“谢皇上开恩。”
“退朝,魏文清留下。”魏文清,吏部尚书。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尚书: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