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校尉,唐之都尉,宋之统制,都与现代的“师”差不多,是建制规模最大的常设独立作战单位。
再往上的建制往往不常设,只有遇到打仗的时候,才会聚合起几个常设建制,组成某某军,再专门任命一个将军,等打完仗之后再行解散。
想要夺取某支军队的指挥权,只要换掉这些“校尉”“都尉”“统制”“师长”就行。若是按照官家的处置方式,岳家军只是换几个高级将领,基本架构不会大动。
李申之说道:“这是最好的结局了。不管怎么调,至少岳家军的底子还在,并没有散架。”
其实他想说的是,不论如何,只要岳飞活着,岳家军的灵魂就还在。虽然现在官家会把岳家军拆得七零八落,但只要机会合适,很快就能再次将岳家军重组起来。
岳飞说道:“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官家允许我从岳家军中挑选一些精锐士卒,补充到应天府去。这些都是我岳家军军中的老卒,你要善待他们。”
李申之拍着胸脯说道:“那当然。在我心中,他们是大宋的英雄,以后我要为所有战死沙场的士兵立一座大碑,让大宋子民们永远记住这些人。”
李申之惊世骇俗的一番建议,把岳飞都给吓了一跳。
自古都是给功臣修楼建阁,哪有给百姓立碑的道理?不过岳飞也没有深究,他只当李申之是高兴过了头。
岳飞继续说道:“过完正月就要开始科举了,官家年前就把信传到了各地州府。为了让你们能尽早去应天府上任,官家特地把省试的时间提前了两个月。”
按照往年惯例,科举的礼部试在每年的三月。这次为了能让李申之带着功名去应天府上任,特地提前到了正月。
看来昨天的闲聊中官家跟岳飞交了不少底,说明官家依然很信任岳飞。照这样下去,虽然岳飞不会短时间内起复,但是其地位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起码也算是赵构的核心智囊团成员之一。
而现在的岳飞,也不再纠结于北伐之事。
自从去年放弃大好局面选择撤退之后,他就知道,三五年之内再不会有北伐的机会。
想通了这个道理,岳飞干脆静下心来,思考一些以前未曾思考过的事情。
岳飞不过三十八九岁的年纪,虽已当了爷爷,但还未到不惑之时。放到现代社会依然算是年轻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神,心中也有许多纠结和疑惑,需要慢慢地去思索。
岳飞的一生之中,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练兵剿匪,从来没有让自己的脑子闲下来过。正好趁着被贬谪的机会,认认真真地将过往的岁月好好捋一捋,仔细复盘,以待下次携雷霆之势东山再起。
岳家军再崛起,那是以后的事,现在的重点是李申之,岳飞对他的二女婿抱以厚望。
“这段日子你就在家好好待着。朝堂现在已经稳定下来,武人注定没有出路。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回到以前的状态,只有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没有科举,在朝堂上将寸步难行。”岳飞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从宋代开始,重文轻武的观念一直持续到了现代,对武人的鄙视早已深入人心。
虽然说近现代也有许多尊崇武人的例子,但是能数得出来的着名将军们,原本就是学霸。
按照宋人的说法,他们其实是文人,是会带兵打仗的文人。
与宋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勇敢的文人。
李申之有现代观念,关于军队建设方面,深深受着土工的影响,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比重文轻武的士大夫们都要深刻得多。
“岳父放心,我知道轻重。”李申之答应下来,说道:“科举之后紧接着就要任命,看来我去陕西的时候也不早了。不知陕西的宣诏之行,岳父有何教我?”
岳飞认真地听完李申之的请教,又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过了片刻,说道:“申之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堪称文武双全。我相信你,一定能妥善处理好这件事。”
岳云跟着起哄:“妹夫加油!”
张宪给了一个眼神鼓励,默默地给岳安娘夹了块菜。倒不是手张宪有多么地怕老婆,而是常年在外打仗,留下老婆孩子在家中受苦,心中存了许多歉疚之心,是以回家之后对岳安娘言听计从。
“我是个妇道人家,本不该多说什么。”倒是岳安娘出言安慰道:“只是我听说山西和陕西离得很近,两地的百姓时长往来。那梁兴是山西的义军首领,兴许跟陕西的将军们关系不错。申之不妨带上那梁兴试试?”
岳安娘跟岳银瓶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这些兄弟姐妹里面只有她和岳云是岳飞的前妻所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需要更加表现出对妹妹的关爱。
听到岳安娘开口,张宪赶紧附和:“梁兴倒是跟陕西守将交往不多,但是好在梁小哥名声在外,陕西守将或许会卖他几分面子。”
张宪担心李申之抱有太大希望,又不想拂了岳安娘的面子,隐晦地向李申之传达了自己的意思:带上梁兴的确有好处,但是好处有限,不要抱太大的期望。
李申之无奈地点了点头,看来岳家也对他的陕西之行没什么好办法,只好到时候见机行事了。
既然陕西的事定不下来,那就先说一说应天府的安排。
反正岳家军马上就要解散了,岳家军的羊毛不薅白不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