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即将来犯的消息,乾军诸将对此不以为然,众将皆认为,就那么几千人还敢过来招惹大乾,那脑子肯定有毛病,甚至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消息是假的,肯定是野人女真部落在胡说八道。
对于此事,赵用平对孟浚建言道:“陛下,且不论消息是否准确,即便是真的,对我朝而言,也并非坏事。”
孟浚心中有些明白赵用平的意思,但还是出言道:“细细说来!”
赵用平回道:“陛下,昔日清廷时,对于龙江流域的各个女真部落,管理也是非常松散,那些部落可以说是与世无争的生活,若我朝派大军北进,强硬将各部纳入统治,那么必然会引起那些部落的敌视,而这些若罗刹人真的南下,那么我朝出兵则更加的得人心!”
孟浚点点头:“用平言之有理,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朕有预感,这帮罗刹人会南下的。”
赵用平虽然不确定,但既然皇帝这么说了,他也只能将这事放在心上。
孟浚沉吟片刻后,说道:“辽东大战虽已了结,但福临,博洛还龟缩于赫图阿拉,且北部女真各部落尚有未归附者,现在又多了个罗刹人,朕意留你在辽东,替朕将这些魑魅魍魉全都扫个干净!”
赵用平郑重的点点头道:“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孟浚其实是有点想留在辽东和罗刹人打一仗,他想了解一下如今西方军队的战力如何,只是就这么几千人,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接触上,孟浚作为一个皇帝,实在没法在这待这么久。
昭武三年,二月十二日,孟浚返回京师,赵用平镇守辽东,李来亨,王辅臣,郝永忠,余有田,以及两镇火器兵,共计八万余人,其余部众随孟浚返回京师。
孟浚返回京师后,下令犒赏征辽之军,天下已定,对平定天下的武将也该加官进爵。
孟浚深感前明时世袭罔替之弊端,可孟浚也知道,大家伙提着脑袋,陪自己打天下,现在他当了皇帝,儿子也是皇帝,孙子也会是皇帝,让他们减爵继承,必然会引发诸将的不满。
孟浚思虑再三,又和诸将商议许久,决定定下制度,开国之将,三代后,再降等承爵。
各将对此,有赞同者,也有不悦者,但赵用平,林士奇,韩雄等人皆赞同此议,韩雄甚至在给孟浚的信中,直言道:“若非追随陛下,臣恐怕一生碌碌无为,三代方降,已是皇恩浩荡!”
而对公侯伯子四爵,朝廷连开数次朝议,孟浚在最后还是决定,给这些陪自己打天下的老伙计厚待,孟浚在公侯伯三爵上,各分为二等,而得殊功者,后代子嗣无功,降等至子爵后,推恩不降。
朝堂上对殊功者,议论纷纷,林士奇,赵用平二人以殊功晋封国公,余者,韩雄,钱彪,柏永馥,高易,高进库,沈廷杨,黄成,晋国公爵。
王富贵,张顺,姜镶,陈长恭,梁三虎,吴眺,吴三桂等十六将封为侯爵,伯爵二十七人,子爵六十八人。
孟浚追封孟必之为国公,并下令重新修缮坟墓,并令孟必安之子,过继一人,承袭爵位。
而文臣之爵,仅以身免,且人数很少,只有顾炎武,杨恩二人得到侯爵的殊荣。
在爵位封赏之后,乾朝的勋贵集团横空出世,在朝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
就在一大票勋贵喜气洋洋之时,在辽东的赵用平,却没有晋升国公的快乐感。
赵用平虽然知道了罗刹可能会来的消息,但他的重心却仍然是赫图阿拉城,因为清廷不灭,那么在关外的那些女真部落就会有疑虑,只要清廷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消亡,乾朝在整个东北的统治才会稳固。
在济尔哈朗覆灭后,清廷的全部力量仅剩下博洛以及从盛京撤出的兵力,所有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三千余人。
如今大清的重担都托付在博洛一人的肩上,博洛苦思破局之策,在退至赫图阿拉城后,博洛将清廷为数不多的财物,送给了附近的部落,希望能够得到这些部落的支持。
此时的关外,很多地方还没有被开发,赵用平所部八万大军的补给,很大一部分都要依靠关内。
博洛知道大清已经不可能再攻入关内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乾朝议和,济尔哈朗在最后时刻,给博洛的书信中,让他一定要坚持下去,济尔哈朗认为,只要乾军剿灭大清的代价过大,那么孟浚就有可能放弃围攻赫图阿拉,这样一来,大清就能和孟浚议和,继续在深山老林中延续下去。
博洛对济尔哈朗的思路,极为赞同,因此,博洛力排众议,决定在赵用平进攻时,放弃坚守赫图阿拉城,而是带着布木布泰,福临,以及大批的官员,向深山老林撤退。
山中的条件艰苦,根本无法养活几万百姓,因此,博洛并未将那些从盛京撤往赫图阿拉城的百姓都迁走,许多人还留在城中,还有附近的村落。
博洛认为,若是赵用平攻入城中,进行大规模杀戮的话,那么,定然会激起周边部落的愤怒,届时定然会有许多部落加入反抗乾军的队伍中。
若是赵用平不杀,那么城中百姓,就会变成他博洛的眼线,让他可以知道城中乾军的虚实。
赵用平亲率三万大军,攻入了赫图阿拉城,可以说赵用平没有费什么劲,因为博洛又跑了,还是跑到了茫茫大山中。
赵用平想要彻底覆灭清军有生力量的想法,失败了。
而对于城中那些还留下来的八旗族人,诸将多有争执,有部将言,尽数杀之,亦有人反对,言,皆是手无寸铁之民,杀之不详。
赵用平根本没打算将这些人杀了,但是赵用平认为这些人不可靠,于是随着赵用平的一声令下,这些从盛京城一路逃到赫图阿拉城的八旗族人,再次背上行囊,离开赫图阿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