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纵深战役理论是不是落伍了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二、大纵深战役理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任何军事理论都离不开社会发展条件,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政治制度的变革、武器装备的更新、编制体制的改革、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苏联在社会经济发展、武器装备更新和战争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特别优越的条件,而苏维埃国家面临的国际威胁则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正如奥加尔科夫所指出,大纵深战役理论&ldo;鲜明地揭示了作战样式和方法对兵器的依赖。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苏联军事科学的先进性、苏军的技术装备更新和编制改革,以及战斗经验的积累,为制定这一理论提供了条件。&rdo;

第一,苏联社会经济成就为军事理论的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是军事的基础。它不仅决定国防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而且决定军队建设的规模和质量,还决定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法,当然也决定军事科学的发展。图哈切夫斯基1928年在《战争‐‐武装斗争的一个问题》中引述恩格斯关于&ldo;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更依赖于经济前提&rdo;的著名论断后指出:&ldo;战争样式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rdo;这说明苏联军事理论家们充分认识这一真理,努力推动作战方法的变革。

苏联在1928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苏联逐步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这个计划在1932年提前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建成了2400新企业,兴建了汽车和拖拉机制造业、飞机制造业、人造橡胶工业、人造纤维工业等一系列原来没有的工业部门。电力、石油、煤炭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70%,6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这有利于未来解决兵员问题)。1937年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超过法国、英国、德国,居世界第二位。当时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已达93%。

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共中央于1929年年中通过了《关于我国国防状况》的决议,要求在改进现有武器装备的同时,在最短时间内研制出新式武器。按照这个决议拟制了武装力量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而大大加速了国防工业的发展。根据.b.扎哈罗夫元帅列举的数据,苏联在1930‐1931年平均每年还只生产860架飞机,740辆坦克,到1932‐1933年,二者的年产量已分别达到约2600架和3770辆。在此期间,火炮数量从1911门增至3778门,步枪从174000枝增至256000枝。这些十分突出的增长指标使苏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第二个五年计划临近结束时,苏联工业已能生产质量不比资本主义国家逊色的现代技术兵器。到1938年,工业部门向军队提供的飞机达5469架,火炮达12687门,机枪约75000挺,步枪约120万枝。

装备的大大改善,为苏联军事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正如扎哈罗夫在论述大纵深战役理论时所指出,&ldo;苏联武装力量的技术改装根本改变了有关战斗和战役的旧观念,对苏联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它在不久后制定了大纵深战役原则和大纵深战斗战术。&rdo;奥加尔科夫讲得更直接:&ldo;苏联制定大纵深战斗理论,以军队获得新的物质技术装备(远战火炮、坦克、装甲车、作战飞机)为基础,也由于出现了新的兵种(坦克兵、机械化兵、空降兵),使军队有可能摈弃原来那种实质上是缓慢和逐次克服敌人一道道防御阵地的作战方法,转而采取更有效的机动作战样式。&rdo;

第二,苏军进行重大体制编制改革为采取新作战样式提供了条件。新作战样式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武装力量体制编制,而后者的改革又能促进前者的发展。另一方面,苏联武装力量装备水平的明显提高,也使改革体制编制日益具有紧迫性。

1930年1月,图哈切夫斯基在向陆海军人民委员提交的关于整编武装力量的报告中写道:&ldo;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给我们严肃地提出了改建武装力量的任务,此种改建要考虑到全部最新的技术因素和大规模军事技术生产能力,以及农村出现的进步……各兵种数量和质量的发展,要求确定新的比例和新的结构上的变化……经过改建的军队也呼唤新的战役法样式。&rdo;

根据苏联军事领导机关的决定,对军队体制编制进行了逐步而目标明确的改革。

步兵体制编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增强突击力、火力,实行摩托化和机械化。

炮兵在20年代末已经按炮兵战斗条令要求建立了直接支援步兵炮兵群和远战炮兵群。前者以师属炮兵为基础,每群支援一个步兵团,团属炮兵通常只作为随伴火炮。后者由步兵军属炮兵组成,用于对付敌人炮兵和预备队,可按师的数量分成若干分群。统帅部预备队炮兵配属各步兵军、师,可编进两种炮兵群。进入30年代后,又根据大纵深战斗和战役的需要对编制结构进行完善,重点是增强射击威力,使炮兵能够对各兵种、首先是步兵和坦克进行全纵深保障,即能够实施冲击的炮火准备、冲击的炮火支援和对纵深战斗实施炮火护送。

装甲坦克兵取得了特别大的发展。1929年底,苏军成立摩托化和机械化部(1934年改称汽车装甲坦克兵部)。建于国内战争的装甲兵自1930年起改称摩托机械化兵,1934年又改称汽车装甲坦克兵1。1930年,组建了第一个机械化旅,1932年又将该旅扩编为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化军,并继续组建坦克团(后扩编为旅)。30年代中期,步兵师内开始编人独立坦克营(45辆坦克),骑兵师内则编入了机械化团。到1937年底,汽车装甲坦克兵已具有相当完整的体制编制,其中包括:步兵师和骑兵师属部队(坦克营和机械化团)、统帅部预备队属坦克兵团(中型和重型坦克旅)、独立机械化旅和摩托装甲旅、机械化军。1938年,机械化团、机械化旅、机械化军分别被改编为坦克团、坦克旅(31个)和坦克军(4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