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引招有效,海川有样学样,也挑起一把钢刀,扣担连弹,嗖嗖嗖,那些钢刀片如同阎王的夺命符将跟在倭寇后边的大汉给一一射杀。那些顺楼梯翻滚而下的尸体将火枪手的去路给挡住。
孛野鲁狠狠的叫骂道:&ldo;妈的,那儿来的高手,竟然如此犀利!&rdo;后头看看后面的人,只剩下不到三十多人了。难道真要实行最后的计划?不管了,只有杀了崇祯,大清帝国方能迅速夺取大明。当下道:&ldo;来人呀,装万人敌。&rdo;立即有人叠起四楼当中的椅子,等到接近五楼之时,便有数人将一大包东国用钉子固定在楼顶之上,只拉下一根长长的索引。
前文介绍过,这万人敌乃是大型爆炸燃烧武器,主要用于战场。现在竟然用在这些,只怕这万人敌一爆,只怕整屋楼也给震垮。孛野鲁口中所说的最后的计划便是同归于尽么?
袁承志也很无奈,给数名火枪手随时瞄准,实在是不敢乱动。看得楼梯口传来声响,便大声道:&ldo;大哥小心,这里有火枪手。&rdo;在袁承声大喝之后,声响立即消失。过得不久,便见一股浓烟冲来,瞬间便充斥整个楼层。
袁承志不禁赞道,大哥实在聪明!当下不再犹豫,身体跃动悄无声息的身楼梯中扑去。
麻生太郎大惊,如此大烟火,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之下,火枪便相当于废材一个。心生不妙之时,便听得人体重物倒在之音。那敢再呆在这里,也是轻轻一跃,施展出隐身术,准备偷偷溜走,至于是否杀得了崇祯已经抛在脑后。可是他低估了袁承志的功夫!麻生太郎刚刚想纵身跳下二楼,便觉得脖子子一凉,到死也未能明白,自己是怎么给发现的。
袁承志苦练过暗器,听风辨声已经厉害之极。加上铁剑门的神行百步,在浓烟中当真是如有神助。麻生太郎想逃,自然是死得更快。
顺着浓烟,袁承志手中金蛇剑见物就刺,遇人便砍。一路上无人可挡,直杀到四楼。
孛野鲁一见浓烟就知道不妙了,立即大叫:&ldo;攻上去,死也要攻上去。&rdo;看着众人不断冲上前,才亲自点着万人敌的导火索,随后便从四楼窗口跳了出去,这时与麻生太郎一般的心思--逃命要紧。
袁承志上得四楼,听得四楼竟然毫无一人,却是听得哧哧哧的声响,不由心中奇怪,顺着声音一看,不由吓得魂飞魄散,这可是万人敌啊。要是给他引爆了,整栋楼也会给震塌,不但自己,就是所人也要给活生生掩埋。好个袁承志,急中不乱,手一挥,金蛇剑出手,穿过地板准确的将导火索切断。看得导火索从空中掉落,这才吁了口气。想不到救个崇祯皇帝也会遇上这样的奇险,实在是不划算啊。
同样,朴仁看得浓烟一起,就知道大事不妙,崇祯皇帝的帮手来了。可是,自己处在六楼当中,无处可逃。不由怨骂李长风、孛野鲁等人,要不是他们,朴仁岂会愿意待在六楼进攻。若想活命,只余投降一途,当下用高丽语对手下十多名心腹道:&ldo;火枪手对准大清的野蛮人和那些侏儒,要想活命。必先立一功。&rdo;
守在五楼楼梯口的陈尚秋与冯作声十分奇怪,火枪声大作,反而是敌人那边惨叫,难道是敌人内部当中有自己人。
正在疑惑当中,只见一书生打扮的人举起双手缓步而下道:&ldo;别动手,我们愿意投降!&rdo;
陈尚秋与冯作声对望一眼,原来对手是要投降。却是不敢大意,屈指一弹,一块木屑打出,将来人的穴道封住,又看得没人攻下来,这才由冯作声提着这人快步到崇祯房间,却是听得太子等人的哭喊声,只听周妤的哭道:&ldo;皇上,你没事吧?千万不要吓臣妾啊。王承恩,你快快看一下皇上的伤到底如何?&rdo;
冯作声心中一惊,难道敌人已经将皇上刺杀?当下直奔而入,只见崇祯半边身子已经给鲜血染红,王承恩与海龙正要全力抢救,只见五楼顶层,一把明晃晃的奇形怪状如蛇一般的剑插在那里,还在不断的左右晃动。
此时,花台之上的鼓声刚好嘎然而止。
破军三千万
第一百一十八章、西蜀战云
第一百一十八章、西蜀战云
自古西蜀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张献忠经湖广而入蜀,不仅是为了避开大明优势兵力更主要是看重西蜀的战略地位。若是夺得四川,进可攻退可守。
而历史也证明,张献忠的策略是十分正确,自1644年八月打败四川总秦良玉后便占据四川,并将大西政权坚持了十多年之久。
可崇祯穿越而之后,张献忠却是并未取得应有的胜利,反而在秦良玉的白杆兵与侯洵的夹击之下得不到一丝发展。
一是民心思安。在崇祯有田可耕有家可居之居的政策之下,四川百姓对张献忠所谓的义军不再感冒。
二是张献忠的暴行。张献忠的大西军不事生产以抢夺为本,得势时取民之物则少,失势之时则全抢百姓所有物资。如今给秦良玉打得不敢轻易迎战,粮食用一点小一点,不抢民何来粮食。恶性循环之下,百姓早已不相信这样的义军。
一处帅帐当中,坐满西蜀各大将领。
&ldo;皇上受伤了!&rdo;秦良玉轻声道。
&ldo;什么!皇上受伤了?怎么可能?&rdo;侯洵简直不肯相信,一把接过秦良玉递过来的纸条,只见上面写着:皇上于秦淮花会上遇袭,受重伤。幸得许乐及时施救,已无大碍。流寇李自成与清兵勾结,山海关告急,山东告急。望秦将军与侯侍郎早日平蜀。皇上已开海禁,若为战后西蜀稳定与繁荣,可组织山民卖其特产于沿海地区。落款赫然是太子朱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