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侯不在,李小官也不知去哪鬼混,七层墨云只余安伯尘一人。
晚风从黄昏尽头落下,拂过风铃叮铃作响,轻荡在耳边,没入孤楼深处。
安伯尘双臂抱圆,十指画圆,脚尖亦合圆,此谓三圆桩,乃是记载于《鬼影功》中的修炼姿势。
晚风流淌指间,冰凉中透着几许轻柔,如同腕上珠链,无边无际的孤独席卷向安伯尘,他强作镇定,收敛心意,可越是强求,越是难以做到心平气和,许许多多的纷扰袭来,一波连着一波,杂乱无章,没完没了。
长舒口气,安伯尘摇了摇头,索性不再硬撑,任由心意流转,随着晚风颠簸摇曳。少时,安伯尘不由自主的闭上双眼,渐渐的,整个人就仿佛徜徉于*大海中的扁舟,随波逐流,心意到哪,人就跟着去哪。
这种感觉很是奇妙,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明知身陷琉京,可安伯尘只觉得天大地大,任凭遨游。
一张一弛不但是修炼之要,也为行世之法。
有着司马槿的墨云楼固然多了不少欢乐和旖旎,却也在不经意间给安伯尘系上了一条看不见的绳索,牵着他的脚步,牵着他的一举一动,便连行事风格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这条绳索很紧,紧得安伯尘难以察觉,一朝松开,安伯尘倒有些不知所措。
幸好这一个月来安伯尘已将心性磨砺得柔中带刚,心志坚毅,又有种种未成之事亟待解决,这才没有瘫若墙泥。
司马槿离去,安伯尘固然需要独自面对琉京之局,可对他而言未尝不是某种意义上的解脱。从此往后,无拘无束,海阔凭鱼跃,琉京虽浅,酝酿了百年的那潭暗流却深不可测,安伯尘是龙是蛇,能否一跃冲天全看他自己如何把握。没了司马槿的束缚和牵制,从张到驰,心意流转,难以琢磨,便连安伯尘自己也不知他究竟在想什么,未来更是充满无穷尽的可能。
如此意境,佛家曰守禅,道家曰入定,皆是上乘的打坐法门,于空明之中心无旁骛,却又神游于虚,心意平和到极致。
纵有一丝牵挂,一缕相思,此时此刻也不会再成为安伯尘的羁绊。
晚风疾快,吹散晚霞,白昼悄然谢幕,夜色骤然而落,天地青冥。
安伯尘三圆而立,仍由夜风吹卷衣带翻飞,长发飘飏,岿然不动。
心意回转,一点一滴的流回心头,身似海中偏舟,可海水却不再起伏跌荡。
陡然间,安伯尘睁开双目遥望天野尽头,那昼夜交替时分最后一丝混沌。
下腹微颤,一缕先天真息缓缓溢出。
安伯尘立于楼巅,却看不见四方围栏殿顶梁柱,只余头顶天穹,脚底大地,置身宏远天宇,身怀周天小宇,人似桥梁,相连豁达。
昼夜交替胎息生,鸿蒙天宇道何在。
这一瞬,安伯尘心无羁绊,凝神静气,无数玄奥从天野之巅滑落,蜂拥而来,化作五光十色的轮涡环绕安伯尘周身。
安伯尘视而不见,全心全意的望向天野尽头,双目微合,只露一线。
隐约间,似乎看到了什么,却又空无一物,又或许是心无杂念,因此既看得见,又看不见。
先天之火从神阙穴中涌出,流转过下丹田,顺着周天经络向上运行。安伯尘心意空明,暗念“急急如律令,太阴速归位”,与此同时张口吞吐,发出吹、呼、唏、呵、嘘、嘶六音,六音簌簌作响,每响一声都对应六腑。
弹指刹那间,一心三用,一气呵成,没有半点落差。
六气诀罢,安伯尘只觉天地一静,恍然中,又好似有着什么在悄然酝酿。
下一刻,莫名的震动从心底泛滥而出,仿若天地平沉,又好似山河粉碎,安伯尘全身剧颤,直直望向天西高处的那轮皎月。
“轰!”
幽暗冰冷的玄气从月梢垂落,宛如长虹,越过千万里长空,越过十万里大匡,越过七十里琉京,垂青向那座孤楼。
安伯尘毫不犹豫的张嘴,一口*含住太阴之气。
冰凉彻骨的天野之气涌入口中,初时极冷,冻得安伯尘满脸铁青,直到先天之火奋勇而起,迎向太阴之气,稍减了几分冰寒。可安伯尘毕竟只有炎火修为,火势极弱,纵使耗尽也无法抵御太阴之气的冰寒。正在这时,命门穴底传来汩汩流水声,俄尔,无形之水奔涌而出,相助先天之火共同抵抗太阴之气。
水火相聚,却又无法相融,只能一头一尾衔接着,宛若两条纠缠在一起的鱼儿,正合太极图上的那条阴阳鱼。阴阳衍万物,亦能收万物,水火化阴阳,流转而上,抵御住太阴之寒,将其拖入周天经络。
《鬼影功》甚难修炼,光是心分三用别让许多上古修士知难而退,却因安伯尘困于情解于情,心意空明又得胎息相助,方才功成。而第二个难关则是太阴之气,为数不多过了第一关的修炼者不知深浅,如同安伯尘般毫无顾忌的吞食太阴之气,却不知太阴冰寒,若是冻住经络穴位,时间长了一身修为付诸东流。幸好水火二势多次配合,已有默契,合以阴阳,从容化解。
墨云之巅,少年凭栏而立,身似孤鹰,临风剔羽。
太阴之气从遥远的天宇尽头垂落人间,没入少年口中,隐于夜色之下。
——————
(昨天不淡定加矫情,现在淡定了。好胜心是双刃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