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埃及金字塔的发掘和掠夺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了,尼罗河平原两岸的金字塔几乎都被盗墓者、欧美的探险家和后来的历史学家一一证实并开发,要想找到一个没有人发现过的金字塔,只怕难于上青天。
雅里把车从侧门开进开罗大学,停在一小片规划好的停车场上。
他指着身后一栋三层的黄墙圆顶建筑说道:&ldo;这里就是印博士的工作室所在。&rdo;又指向不远处一座差不多高的平顶建筑,&ldo;那里就是他平时住的公寓,你也住在那里。&rdo;
简十三打量着四周高大的棕榈树,平整碧绿的草坪,充满了阿拉伯特色的建筑。和城区的破旧相比,开罗大学仿佛沙漠中的绿洲。
简十三毫无倦意,决定先去印乐生的工作室看看。雅里带着他穿过一条有许多拱门的穿廊,进入建筑的二层,左手第一间就是。
雅里去公寓送简十三的行李,把他一个人留在了工作室里。
工作室仍然保持着印乐生失踪前的样子。
这是一间大约三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正中间是一张硕大的办公桌,上面堆满了各种杂乱无章的书籍、报刊,办公桌紧邻着的是一张同样巨大的考古工作台,上面摆放着陶罐、陶碗、灯台等各种文物,还有一些看上去像是考古用的工具。
这两张桌子就占去了办公室的大半空间,剩下的部分是左侧一面墙塞得满满登登的书柜,和右侧靠墙摆放的两张长沙发,沙发上几乎没有可以坐人的位置,堆的书只怕碰一下就会像瀑布一样流下来。
看样子印乐生和大多数学者一样,有着自己闹中取静的工作习惯。恐怕连开罗警方看到这乱哄哄的工作室,也会觉得无从下手吧。
简十三站在门口愣了片刻,这才呼出一口气,走到印乐生的办公桌前,小心翼翼地坐在那把紫红色软绵绵的办公椅上。
办公桌上一共有六个小抽屉,一个大抽屉。他一一拉开,翻检,除了一些论文期刊、照片、办公用品,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简十三抬起头来,此时,他面对着的是一张合上的笔记本电脑,和桌面上被印乐生摆放成半个鸟巢型的书堆。
他记得,资料上印乐生的身高是1米77,比自己矮不到10公分。他把办公椅往前拽了拽,让桌沿倚着自己的身体。
他试着伸出两只手,去触碰&ldo;鸟巢&rdo;内他最方便碰到的几本书,并将它们取了出来。
他可没有时间一一去翻看工作室里满坑满谷的书,他只需要知道印乐生最近常看的是哪几本。
面前一共摆放着六本书,全部都是外文著作。
简十三在心里暗骂了一句。他觉得系统最应该给他的初始技能,应该是英语专业八级。他定下心来,努力辨认着六本书的书名。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他不用再使拙劲了,因为他发现第四本名叫《埃及和努比亚游记》的封面上,赫然是四座连成一条线的金字塔,而第四座最小最靠边的,正是一座黑色的金字塔。
第5章抽屉里有夹层
果然是黑金字塔,看来印乐生的失踪和黑金字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个中曲折现在还摸不着影,但简十三隐约觉得自己似乎找对了方向。
可是当他定下心来想拜读一下这部书籍时,却立刻败下阵来。原来这本书除了书名是英文之外,内容是用一种他完全看不懂的语言写成的。
愣了三秒钟,他唤醒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开动万能的网络搜索大法。
很快,这本书的资讯就进入了他的眼帘。
《埃及和努比亚游记》,作者是一位丹麦海军船长、探险家弗雷德里克?诺登,他于1700年在埃及境内探险,回国后写成了这本游记。
他在书中提到,吉萨高原上有第四座金字塔,是一座通体漆黑、顶部金黄,质地独特的金字塔,与其他三座著名的金字塔连成一条直线。
这本书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立即出版,但出版后却使得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六世于1737年下令全面探索埃及。
至于这位丹麦国王是否真的找到了诺登笔下的黑金字塔,并没有相关资料记载。
除了诺登的这本书以外,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本书提到过黑金字塔的存在,就连发掘了世界第一的胡夫金字塔和图坦卡蒙陵墓的那些探险家们,也从来没有在尼罗河两岸见到过黑色的金字塔。
简十三手头这一本《埃及和努比亚游记》本身就是一个古董,那是一本十九世纪丹麦文版本的古书,怪不得他看不懂。
印乐生将这本书放在右手边最方便触及的地方,假设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惯用右手,那么他一定经常看这本书。
这本书本身就是古董,印乐生作为历史学者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他并没有郑而重之地将其珍藏起来,而是经常翻看,更说明他对里面所讲述的内容非常着迷。
简十三站起身来,在工作室里逡巡了一圈,没有发现其他值得关注的点。
雅里回来后,他让雅里带他去印乐生的公寓看看。
雅里本来想问问简十三要不要去吃早饭,但看他精神奕奕的样子,只好在心里说了一句&ldo;中国人都是工作狂&rdo;。
印乐生的公寓倒与工作室不同,看上去十分整洁,甚至有点荒无人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