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利用所有火力的杀伤效果,使登陆队达到了登陆和建立滩头阵地的目的,但即使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对于防御者的杀伤率从未超过百分之三到五,那就意味着95以上的防御人员并未遭受火力准备的杀伤。但每次战斗中,火力准备已足以压制和瓦解敌军,而保证登陆成功。火力准备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打乱防御者的通信系统。大规模轰炸对防御士兵个人会引起震惊、混乱和士气低落,防御的效果估计要降低一倍半到三倍,这损失是不可弥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蔓延到极为广泛的地区,许多战斗涉及到两栖作战,因此联合特混舰队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虽然军种间的矛盾,使得合同指挥的原则很难向战略的高度发展,但联合军种的战术原则是得到了证明的。从前,各海战、陆战严格分家的现象消失了,一种新的陆、海、空协同的&ldo;立体战争&rdo;,对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7.导弹、核武器及其威慑作用(公元1945年)
t&iddot;n&iddot;杜普伊[美国]
[出自《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广岛和长崎
战术核武器的出现
对核战争作战原则的探索
关于技术的发展
武器和战略核战争问题
海上核战争
核时代的空中力量
超级大国的竞争、对抗与武器控制
广岛和长崎
1945年8月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一项声明,宣称:&ldo;一架美国飞机在日本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广岛,投下了一颗炸弹。&rdo;接着他又补充说:&ldo;这是一颗原子弹,其威力超过了2万吨梯恩梯当量。&rdo;
1942年12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斯塔格运动场看台底下,建成了一座著名的实验型核反应堆,它具有一个反应系统,其输出功率仅05瓦。这样小功率的输出,后来却证明它具有大功率核反应堆的生产潜力。当时,首次从这个实验堆,制造出了05克钚。而这种钚是以化学方法,由铀所产生的裂变物蜕变而成。用这种方法较适应于进行批量生产。制造原子弹最突出的课题是,核材料要便于大量采集和加工,零件便于组装,弹体的形状和重量要适宜于运载等问题。而这一切又是要通过秘密的科学工程和科学管理来实现的。经过短短的30个月,原子弹的研制获得了成功。
在早期的一些报刊杂志上,曾刊载过人们对人类有着重要影响的这一新发展的评论:&ldo;原子弹的出现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或者是人类本身的结束。&rdo;[注]在核时代必将出现运用核武器于战争的前景,成为各国政府和有影响人士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并主宰着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重要方针政策。
关于核武器的评论,自然是从评述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投在日本的这两颗原子弹的性能和威力入手的。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实际威力,显然要小于杜鲁门总统最初的报告所宣布的2万吨梯恩梯当量,估计约1万5千吨梯恩梯当量;而投在长崎的原子弹,其威力显然要稍大一些。
据调查统计,这两颗核弹爆炸,其后果是令人吃惊的。广岛约有300,000人,其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约8,400人,而伤亡竟达144,000人(其中死亡约68,000人),长崎约有200,000人,其人口密度每平方英里约5,700人,伤亡竟达59,000人(其中死亡约38,000人)。在广岛大约有67的建筑物,在长崎大约有40的建筑物被摧毁或被损坏。核弹爆炸后,这两个城市瞬时火焰蔓延,浓烟翻滚。在广岛的火焰扩展到了市中心,在长崎的火焰比较小。
核弹爆炸后之所以产生了这样大面积的、毁灭性的火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炎热,天气晴朗、干燥,伤亡者衣着简陋、单薄;加上在爆炸后极关键的48小时内,大多数伤员缺乏良好的医疗条件。据调查统计,伤员中约有70是由于爆炸冲击波效应而受的伤(几乎全部是由于间接效应或物理效应引起的);约有65是由于光辐射效应而受的伤,约有30是由于放射性效应而受的伤(不计因放射性效应而引起的后遗症患者)。还有许多伤员是由于多种效应而受的伤,所以,统计中的百分数超过了百分之一百。在室外受伤的人员中,约有50的伤员是处在离爆炸中心约13英里这一平均距离内,在室内受伤的人员中,约有50的伤员是处在离爆炸中心约08英里这一平均距离内。
战术核武器的出现
在战场上如何发挥核武器的作用,那是1945年以后的数年间才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感到奇怪,当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抑制了战术核武器这一概念的发展。原子弹在战争中首次运用,有它特殊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重点是用作战略轰炸。最初所研制的原子弹是较笨重的,需要用大型轰炸机来携载,而且当时只试制了有限的几颗,是准备用于对付极为重要目标的。1946年,美国以旧海军舰船作为目标,在南太平洋比基尼环礁进行了一次核弹爆炸试验,但这次试验并未展现出新的远景。
1950年,曾对这种新型武器作了些改进,使其自重减轻,威力增加数倍。当时,美国空军装备中出现了喷气式飞机。这样,轻型的武器用较小型的快速飞机来携载才成为可能。于是,才开始认真考虑研制和发展战术核武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