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战国七雄之赵国 > 第103章 产业革新再铸辉煌(第1页)

第103章 产业革新再铸辉煌(第1页)

随着“合纵丰碑”在城心广场稳稳矗立,民心凝聚的热流如春日暖阳,遍洒秦国旧地的每寸街巷、每片田野。

李桓却未沉醉于这片刻安稳与精神凝聚带来的成果,他深知,若要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真正崛起。

成为魏国版图上熠熠生辉的明珠乃至于诸国间的传奇典范,产业革新便是那通往辉煌的必由之路,刻不容缓且须大刀阔斧。

在农事上,旧地传统耕种方式延续多年,虽能勉强维持生计,可产量上限早已触碰到“天花板”。

李桓广发“求贤令”,邀来魏国赫赫有名的农师,他们身着素布麻衣,脚踏草履,踏入田间却自带不凡气度。

农师们躬耕示范“轮作养田”妙法,手指土地,耐心讲解:“往昔种麦一载接一载,地力渐竭,恰似人无歇时、精力耗尽。今岁种麦,来岁植豆,豆类固氮,养沃土壤,循环往复,地力无穷。”

农夫们起初半信半疑,依言试行,眼见着土地愈发肥沃,麦苗蹿高、稻穗饱满,丰收盛景远超往昔,人人笑逐颜开,田间满是劳作欢歌。

“精耕密植”也同步推行,特制耕具登场,犁铧入土更深更匀,种子播撒间距精准把控,田垄规整如画,再佐以合理灌溉之法,引山间清泉、修沟渠引流,涓涓水润滋养希望,粮食产量如春笋拔节,仓廪充实得快要溢出来。

蚕桑之事亦有大变革。改良蚕种自魏国引入,蚕宝宝们似被施了“魔法”,个头更大、食桑更勤,吐出的丝质细腻柔韧、光泽夺目。

织坊里,新型织机咔咔作响,构造精巧复杂,踏板与梭子配合默契,在织女巧手舞动下,花纹繁复、色彩绚丽的丝绸如梦幻云霞绽于机杼之间。

绣娘们再添妙笔,将魏地的典雅花鸟纹样与秦地古朴几何图案相融,绣品一面市,各国商旅眼睛放光,订单雪花般飘来,堆满案几,从繁华王都到偏远边城,女子皆以着一袭秦地新绸为风尚,名声大噪。

手工坊汇聚各方匠才,好似一场百艺争鸣的“盛宴”。

魏地匠师带来榫卯绝技,木构件在他们手中拼接组合,不用一钉一铆,却能搭成精巧楼阁、坚固桌椅,严丝合缝、巧夺天工。

秦地老工匠们初时惊叹,后不甘示弱,融入本土对厚重质感的追求,打造的家具既有魏风的灵动精巧,又不失秦韵的大气沉雄。

陶艺坊里,彩绘之技革新,颜料配方升级,色彩附着力更强、色调更明艳。

匠人们在陶瓶、陶罐上绘魏地市井烟火、秦地山川壮阔,烧制出窑,件件都是可入馆藏的珍品,摆在家中能添几分文雅贵气,引得达官贵人竞相收藏,民间百姓也爱不释手,用作装饰装点平凡日子。

秦国旧地本就位居交通咽喉,李桓瞅准这得天独厚优势,大兴土木修路。青石板在叮叮当当锤凿声里铺就,宽阔平坦大道向四方延展,桥梁横跨河流,恰似长虹卧波,联通了被山水阻隔的区域。

马帮铃铛清脆,驮着满袋丝绸、精美陶器穿梭其间。

车队浩浩荡荡,车上装满粮食、手工好物,车轮滚滚驶向齐海之滨、楚山之麓,换回稀缺海货、珍奇木料。

“产业市集”应运而生,规划井然有序,丝织品区绫罗绸缎闪耀,手工制品区木雕陶瓶争奇,农产品区五谷蔬果飘香。

监管者手持规矩,严格把控品质,称量器具精准无误,交易秩序有条不紊,诚信之名远扬诸国,商旅皆愿在此扎根经营,长久互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