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旱灾还挺严重的,虽然不至于生活用水都缺失,但造成了秋粮减产。
事后他和陶竹讨论此事,他们都觉得这两年灾害来的太频繁了些。
原河省百年一遇的大雪灾。
席卷半个浙海省的台风。
波及到三省的鼠疫。
西山省大旱灾。
这些灾害不仅密集,范围还广,每一场灾害的到来,对于国库而言都是一次大出血。
国库需要银子。
既如此,那他干脆将玻璃研究出来吧,这一次是真研究,他没亲自做过玻璃,他只知道做法。
玻璃的收益,绝对比自行车、肥皂要大,他直接将玻璃捐给国库,那七皇子和孟月能省不少心。
七皇子本身财力不雄厚,无力养着禁军和百官,盛鸿决定退位之后,就把手中的不少生意慢慢交给了七皇子。
但盛鸿早就在为银钱犯愁了,这么多的灾祸,盛鸿的财力根本顶不住。
所以玻璃绝对称得上是一份大礼。
黎荞陶竹二人花了半年时间将玻璃研究了出来,玻璃一出,贵人富人皆疯狂。
玻璃还可以做镜子,清晰的镜子一出,天下爱美之人又疯狂。
靠着这两样物件,国库充盈了不少。
但花钱的地方也不少。
黎荞和陶竹不明白为何灾害跟高志远说的不一样,在高志远的描述中,那些天灾酷寒长达十多年,而且并不是每年都出现。
可现在,各种灾祸跟赶着投胎一般,急切的降临大盛这片土地上。
所以玻璃的出现帮了大忙。
玻璃将银钱、粮食从富人贵人的手中夺过来,又用在普通百姓身上,而各地很多官员也积极救灾——
盛鸿见着贪官只会挥起屠刀,但七皇子为了震慑百官,不仅挥动屠刀,还用上酷刑,将酷刑尝遍之后才会真的给人痛快。
就这种狠辣,哪个官员敢懈怠?
因此,银钱物资粮食充足+地方官积极安抚,哪怕天灾轮番上演,大盛各地也没有闹出什么乱子。
盛宁五年的冬日,那种冷得人们无法上街的酷寒没有再出现。
盛宁六年冬日,大运河一直到农历十一月才结冰。
盛宁七年春日,黎荞这个六部主事与陶竹离京,前往西闪省。
七皇子登基之后,代笔一职慢慢挪到了孟月那里,这种与七皇子形影不离的好职位,孟月自然要揽在自个儿身上。
黎荞不当代笔之后清闲了许多,如今连天气都回暖了,他可以放心离京了。
他想做他早就想做的大事:
治理黄河。
高志远在小册子里提到黄河会在东山省决堤,淹没良田无数,但明总督去了东山省之后,对抗旱和黄河这两件事极为重视。
明总督每个月都让人巡查东山省境内的黄河河堤,并且让人拿水泥、砖头、石块等对河堤加固了再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