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的风声很快传遍了整个镇子,许多像王旭这样的小商贩纷纷收摊,生怕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张丽芬更是急得团团转,整天担心家里腌的咸菜无处可卖。
“旭子,这下咋办?供销社的人盯得这么紧,要是真查到咱们头上,不仅赚不到钱,还得赔进去!”张丽芬愁眉不展。
王旭却显得很冷静。他知道,供销社的压力只是暂时的,这个时期的政策正在逐渐放宽,市场经济的萌芽已不可逆转。他必须找到一条更隐蔽、更稳妥的路,把这场风波熬过去。
合作的转机
第二天一早,王旭来到镇上的供销社门口,装作普通买家的样子,暗中观察。果然,他发现有不少供销社的员工忙着搬运粮食和日用品,看起来供销社内部也人手不足,工作繁忙。
“这就是机会。”王旭心中一动。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回到家里,带着几包咸菜找到当初认识的采购员李师傅。
“李师傅,听说最近供销社那边忙得不可开交,我有个主意,或许能帮您减轻负担。”
李师傅一边听,一边尝了尝咸菜,忍不住点头:“咸菜味道是真不错,你说的主意是什么?”
王旭微微一笑:“供销社主要做粮油生意,对这些小商品不太上心。要不这样,咸菜由我负责提供,但包装和出售就挂在供销社的名下,您拿一部分提成。我既能赚点辛苦钱,您也不用再操心这些琐事,怎么样?”
李师傅眼睛一亮,觉得这办法可行。供销社的名字一旦挂上,就没人敢质疑这些咸菜的来源,而他还能从中分一杯羹,何乐而不为?
“行,我就跟上头打个报告。你先准备货,等我消息。”
初次包装试验
有了供销社的保护伞,王旭更加放心大胆地开始准备。他花了几分钱买来一些厚实的牛皮纸,用粗绳将咸菜扎成小包,每包一斤,还特意在牛皮纸上写上“纯天然乡村咸菜”的字样,看起来比普通的散装咸菜高档了许多。
张丽芬见了,忍不住夸道:“旭子,你这脑瓜真是灵光,这么一弄,咱咸菜都像城里卖的东西了。”
“这是必然的。”王旭笑了笑,“包装好看点,卖出去就容易得多。大姐,下一步你得多腌点货,供销社那边一旦开绿灯,咱们得立刻供上去。”
市场的反响
没过几天,李师傅带来好消息:“供销社的领导点头了,不过有个条件——你这咸菜得卖得快,别堆在供销社里占地方。”
王旭满口答应,立刻把包装好的咸菜送到供销社。第一批咸菜摆上货架后,价格定为六分钱一包,比原来的散装咸菜贵了整整一倍,但看上去干净体面,很快吸引了不少工人和家庭主妇的注意。
“这咸菜包装挺好,味道也不错,买回去省事!”
“贵点也值,吃着放心。”
供销社的第一批货很快卖光,领导满意地拍板让王旭继续供货。
咸菜帝国的雏形
王旭的咸菜生意逐步打开了局面。他和张丽芬分工明确,张丽芬负责组织村里的妇女腌制咸菜,王旭则专注于销售和寻找新的渠道。不仅镇上的供销社愿意合作,连周边几个村的集市也开始接受他们的咸菜。
短短一个月时间,王旭从最初的几十斤咸菜做到了每周出货五百斤,净利润超过二十块钱。对于1978年的农村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款!
更大的野心
一次送货回家的路上,王旭望着远处的山林,心中升起了更大的想法。他知道,单靠咸菜赚不了大钱,必须将目光放得更远。
“咸菜只是个开始。”他喃喃自语,“下一步,我要试着做点加工食品,比如辣椒酱、豆腐乳。这些东西既能保存,又能卖到更远的地方……”
王旭的目光越发坚定。他的商业版图,正从一包咸菜开始,逐步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
喜欢重生商业帝国请大家收藏:()重生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