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文从日记里抽出家长会的那部分内容,示意郗羽看日记上的文字:&ldo;注意这里。潘昱民和你母亲打了招呼,潘越兴奋地把这件事记在日记里,但这份日记里没有提到潘昱民和程茵的母亲打招呼。从常理判断,潘昱民能有机会和你妈妈打招呼,也应该有机会和程茵的母亲打招呼‐‐根据你的说法,程茵的母亲非常显眼?&rdo;
&ldo;是的,非常非常显眼,她真的相当漂亮,闪闪发光的那种,走在人群中一定是最显眼的哪一个。&rdo;郗羽再一次肯定此事。
&ldo;潘昱民和你妈妈打了招呼,那没理由看不到自己的初中同学,然而他却没有跟程茵的母亲寒暄,至少从潘越日记的行文来看,他们没有交流。&rdo;李泽文道。
&ldo;如果两个人真的是纯粹的初中同学,事无不可对人言,那没有理由不和对方打招呼,&rdo;蒋园果断道,&ldo;虽然我能想到若干种&lso;曾经的初中同学现在装不认识的&rso;解释,然而最通俗的一种解释是,避嫌。这两人私下估计有往来,为了不让人发现,因此没选择在人多的地方相认。&rdo;
郗羽盯着面前厚厚一叠日记,半晌后抬起投着看面前的李大教授和蒋园这两位分析专家,缓缓问:&ldo;所以,教授,园姐,你们觉得潘昱民转账的对象,是程茵的妈妈?&rdo;
蒋园断言道:&ldo;八九不离十。说句不好听的,没准程茵就是潘昱民的女儿。&rdo;
&ldo;……这个……太夸张了吧,我很怀疑。&rdo;郗羽连连摇头,她觉得蒋园的想象力太丰富了,&ldo;也许潘昱民也和程茵的母亲打了招呼,但潘越没注意到这点。潘越的日记毕竟是有选择性的。&rdo;
李泽文问她:&ldo;《哈利&iddot;波特和混血王子》又怎么解释?&rdo;
郗羽&ldo;啊&rdo;了一声,连忙在潘越的日记里翻找,终于找到了那段日记。
&ldo;潘越日记里说,你正在看英文版的哈利&iddot;波特,还是混血王子那一本,他还说&lso;这本书在我的书包里呢,看来一班也有人买了英文版&rso;,你觉得是巧合?&rdo;
郗羽弱弱的解释:&ldo;两个班同时出现了一本英文版的哈利&iddot;波特的概率也是有的。&rdo;
蒋园同情地拍了拍她的肩膀:&ldo;潘昱民出差回来了两套哈利&iddot;波特,送了一套给婚生子潘越,另一套给私生女程茵。这个可能性是不是会更大一些?&rdo;
&ldo;……&rdo;
郗羽不知道用什么表情面对这件事。根据孟冬的说法,程茵喜欢潘越,就算不喜欢对他也很有好感。这算什么啊?!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吗?
她的表情实在纠结,李泽文也不打算进一步冲击她的世界观,转而问程茵:&ldo;你对程茵的背景调查进行了多少了?&rdo;
&ldo;有些进展,但不算太大。她是公众人物,大部分信息都广为人知,要进一步深挖她的生活细节,需要时间。&rdo;蒋园说。
&ldo;把调查重点转到她的母亲身上。&rdo;
&ldo;我已经这么做了,&rdo;蒋园道,&ldo;我正在等线人的信息,晚一点应该有消息了。&rdo;
李泽文颔首,算是认可了她的解释。他思索了一会,问郗羽:&ldo;说起来,你母亲当年在哪家报社工作?&rdo;
&ldo;在晨报。&rdo;
&ldo;哪个版块的新闻?&rdo;
&ldo;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方面的,我记得是这样的。&rdo;郗羽说。
李泽文去卧室取出了自己的笔电,放在膝盖上翻开开机。
&ldo;你母亲的全名?&rdo;
&ldo;……宁辞修。辞海的辞,修饰的修。&rdo;
蒋园赞许道:&ldo;真是个好名字。&rdo;
郗羽也觉得挺自豪的:&ldo;妈妈的名字是我外公取的,我外公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rdo;
她一边说,一边观察李泽文的举动。自家的这位教授熟练地敲开了几个期刊报纸的数据库,又在搜索栏键入了母亲的名字,开始检索。
&ldo;教授,这是……&rdo;
李泽文说:&ldo;潘越日记里提到过,你母亲采访过他的父亲‐‐既然采访过,那应该有新闻稿。&rdo;
&ldo;你想看我妈妈写的新闻稿?这些稿子很八股文的,会有用吗?&rdo;郗羽表示严重的怀疑。
郗羽知道母亲的工作情况。作为国内的地方性大报的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可读性其实不太高,甚至很枯燥,基本上和古代人写八股文差不多,无非问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按照一些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把访谈内容填进去。这些新闻报道当然不会言之无物,但特别官方,想从中获取什么有用的私人信息,郗羽认为这概率小得忽略不计。
&ldo;信息是否有用暂且不论,但我担心搜不到,&rdo;作为一个常常使用报纸资源的人,蒋园这个内行人说,&ldo;毕竟过了十几年了。&rdo;
说话间,电脑中的几个搜索页面都弹出了搜索的条目‐‐不算多,共有三十多条新闻稿,其中最早的那一篇的发表于十三年前,完全没有十四年前的搜索记录。
蒋园凑过来看了一眼,一脸意料中事道:&ldo;我估计也是。虽然现在很多老报纸都在电子化,比如某些报社的数据库连七八十年前的新闻稿都有,但那通常是一些国家级大报刊才有的待遇,因为有史料价值,所以政府才会投入资金将老旧报刊电子化;但地方性的报纸就没这个待遇了,差不多是十来年前才开始逐渐电子化,在此之前的旧报纸压根就没电子版这种东西。&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