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全新的工作,同时也极为重要!关系到全迪化军民的生命安全问题。
如果只是单纯的流行病还好,若真有敌特份子从中捣乱,通过这个方法,也能一举粉碎他们阴谋!
“汽车送水,首先要解决水用哪个地方的水的问题!根据卫生医疗上的同志给出的建议,最好的地方是迪化市郊的南山下。”
会议室里的人们议论纷纷。
南山可是比老满城的还要远的地方,一趟来回就得一天的功夫。去那里拉水,成本投入太大,凭借运输部、供给部和会议室里坐着的这些人,很难办到。
部长没有理会大家伙儿的议论,只是继续说道:
“这是上级的命令,也是我们必须为迪化市的各族群众们办的事情,一定要克服困难,坚决完成!至于细节问题,比如怎么把现有的卡车改装成为水车,如何装运等等,你们再具体讨论讨论,拟定办法,明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提出汇报!”
部长走后,刘振华这才凑到李处长身旁。
“咋回事,很严重吗?”
“说不上严重不严重,但很突然!朱干事都连着难受好几天了,卫生员也没有查出个原因来。”
李处长回答道。
迪化市里各组群众吃水、用水的情况极为复杂。
有吃喝水的,有吃井水的。
河水井水还又分了好几种。
特别是井水,有苦水井,有半苦水井。真正的甜水井很少。
有关部门的同志经过走访,再结合群众的反应,发现进来生病和死亡的人中,吃井水的人口比例比较多。
之所以提出从南山下运水,是因为那里是迪化河的上游,经过长距离的天然砂石过滤,水很清洁,水量也较大。现在是枯水期,尚有每秒0。7个立方的流量。
以前也有人专门去这里打水,不过办法很传统。基本都是赶着毛驴或马匹,驮着两个桶,一起走进水源里,用瓢把水舀进水桶中,再拉回来。
这种办法除了费事费力外,最大的确定就是驴马会在水里拉屎撒尿,其中的细菌就会导致水源污染,很不卫生。
况且近的地方,一天也就只能拉运一次,远的地方甚至几天一次。每次不过拉运150-200斤,小家自己吃用还好,根本不能满足大量、持久的运输。
部长交待的几个问题中,最快得到解决的是卡车改水车的难题。负责的干部和技术同志研究后,有把握在一个星期内改装好十辆运水车。
剩下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水装进车里。
有人提议采用水泵抽水,可是水泵要烧油。汽车的燃油都不够,水泵消耗太大。加之整个迪化市里,水泵都是奇缺物资,买都没处去买,根本凑不齐运水的需要。
“要是地势允许的话,咱们可以修一道引水渠啊!在水渠末端再修一座蓄水池,池子里通上管子,直接把水引到车上!”
刘振华提议道。
他刚在沙梁子垦区修好了一条水渠,对此信心满满。
大家想来想去,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李处长把这项工作写成了汇报文件,送去了部长处。
不到半日,上级回话说,水利局专门派了一位工程师去南山勘测,勘测结果说明地面坡度条件都够,可以修建引水渠和蓄水池。
部长把整个工程分为了三组,引水渠一半一组,蓄水池单独一组。
因为这办法是刘振华想出来的,他又有挖渠饮水的经验,所以他担任了第一组的组长。整个供给部机关里除了财务科留下一个人看家外,其余35人全部并如第一组开始修建饮水渠。
吃水的标准要比农业灌溉的标准高得多。
卫生部也派来4个同志,协助进行水的质量化验,还提出了水渠修好后如何保持水源清洁的意见。
运输供给部以及后勤部的部长,不是上午,便是下午,两人不断错开时间来工地一同参与劳动,并就地解决一些问题。有时候因为整个机关的干部、战士都在工地上,就连后勤部业务上的工作也一并在工地上研究办理。
部长和各科室的负责人边挥铁锹边开会,把工地变成了办公室。同志们都说:“这样办公效率高,对身体还好!”
开工不久后,距离工地不远的妇女工厂的工人同志们,也自发的组织起来,组成了一个十几人的小队,来工地助工。由此,工地更加热闹起来,不论工作还是休息的时候,都能天道欢天喜地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