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军人欺骗 > 第81章(第1页)

第81章(第1页)

叛逆这三种基本的离间类型。总括起来说,用间是一种高水平的智力竞赛。用间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那么,要提高用间的成功率,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起码应包括以下四点:

其一,要善于利用矛盾。敌人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派别之争、利益之争。国与国之间、君与侄之间、帅与将之间、将与将之间、将与兵之间、这支军队与那支军队之间,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要善于透过表面上的一致,发现联盟中的裂缝,君臣间的不和,将帅间的介蒂,借题发挥,就水和面,火上浇油。如果对敌人内部的情况若明若暗,是不可能用好离间计的。

其二,要选准离间的对象。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从内部攻破,也要选准突破口。就离间敌盟来说,应选择与联盟联系最松散的成员突破;间除敌将,要拿上司有疑心、同事有妒心、对我威胁大的对象开刀。倘若选错了离间对象,必然是劳而无功。

其三,要抓敌人最敏感的问题。秦王间除信陵君,利用了魏王担心信陵君与其争夺王位的心理;韦孝宽间除斛律光,利用了北齐国君害怕斛律光拥兵自重、军逼帝京的心理;希特勒间除图哈切夫斯基,利用了苏联领导人担心军队与政府离心离德的心理。总之,都抓住了对方思维上的敏感之点,所以都取得了成功。历代君王都有多疑的特性,他们最敏感的问题往往集中在王位和权力上。凡是对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都会成为其废黜、杀害的对象。所以,围绕敌人最敏感的权力问题作文章,离间计往往会立竿见影。

其四,要有说服力很强的证据。离间,离不开谣言、谗言,但光靠这些东西不行。欲使敌人相信这些假话,还必须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这些假话是真的。例如,西魏大将韦孝宽为离间东魏大将段琛与阳州判史牛道恒的关系,不仅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而且专门查访牛道恒的笔记,仿造了牛道恒给西魏的降书,并加工成烧而未尽的样子,投放到段琛营中,增强了谣言的真实性。希特勒为离间图哈切夫斯基,制造的证据就更加系统、全面,无懈可击。这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实施离间计必须进行充分准备,特别是证据方面的准备;第二,对人的处罚要慎之又慎,不仅要重证据,而且要对证据进行仔细的鉴定,防止敌人伪造证据,陷害忠良。

四、诈死诈降

在示形一章中,曾提到假死假降,并将其列为懈敌示形和诳敌示形的手段。其实,假死、假降更多地是一种诡诈之术,因而是示形法所不能完全包容的。以假降为例,有的是打出白旗,放下武器,诱使敌人离开阵地,前来受降,然后乘其不备突然开火;有的是一纸降书送达敌方首脑,并无战场示形配合;有的是假装归顺敌方,伺机里应外合,赚敌城池;还有的是假装反叛,乘机把假情报送给对方。这后几种假降显然是示形法所不能包容的。有鉴于此,专在诈骗一章中辟出一节,谈谈诈死诈降之法。

(一)诈死

无论是群体间的战斗,还是单个将士之间的格斗,都不会超越从肉体上消灭敌人这条界线。换句话说,一方战死,标志着战斗或格斗的结束。获胜一方失去了攻击对象以后,其攻击行动要么停顿下来,要么转向其他攻击对

象,从而开始另一场战斗或格斗。因此,在作战中,装死是使对方停止攻击行动的手段之一。

诈死,按其目的之不同,似可分为以懈敌为目的诈死和以脱身为目的诈死。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齐襄公在鲁国和莒国避难的两个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闻讯后,都想赶快回去做齐国的国君。鲁庄公为了让公子纠得到君位,特派十辆战车和一队兵马护送公子纠回国;同时派管仲带一支人马在宫国至齐国的路上追阻小白。管仲赶到即墨时,公子小白在宫国军队的护送下刚刚过去。管仲闻听,一口气追出30里,终于追上了小白。管仲张弓搭箭,一箭射中小白衣服上的铅带钩。小白乘机咬破嘴唇,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假装死去。管仲见状,赶快去报告公子纠。公子纠以为小白已死,就放宽了心,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当到达齐国国境时才知道公子小白早已到达齐国都城临淄,做了国君。公子小白装死的目的就是为了麻痹自己的对手,属于以懈敌为目的的诈死。

相比之下,以脱身逃生为目的诈死更为多见。电影《紧急下潜》中有这样一个颇具真实性的情节:一艘美国潜艇与一艘德国驱逐舰在公海上遭遇,被迫紧急下潜。因为潜艇水下行驶速度比驱逐舰慢得多,且只要发动机一开,立即就会被驱逐舰上的声纳发现,所以,只好乖乖地呆在原地不敢动弹。德军的深水炸弹一个接一个地在潜艇附近爆炸,情况十分危险。就在此时,艇长想出了一个装死求生的妙汁。他命令水手们做好准备,在深水炸弹爆炸时,把艇上的一些废旧物品从鱼雷发射孔抛出艇外,同时泵出50加仑柴油。这一招果然有效。一声爆炸过后,德军发现潜艇泊位上方漂浮起木板、救生衣等物和大片油污,断定潜艇已被炸毁,便掉转航向开走。此时,潜艇浮出水面,突然发射鱼雷,炸沉了德国的驱逐舰。美军潜艇装死的目的,就是为了脱身求生。当然,懈敌和逃生往往是联在一起的,在很多情况下,敌人的松懈麻痹是脱身求生的前提条件。公元前129年,号称飞将军的汉朝名将李广,在一次战斗中,全身数处负伤,被匈奴骑兵俘获。匈奴骑兵把他放在用绳子编织的一个担架上,架在两匹马的中间往前走。行进中,李广一直闭服装死,麻痹敌人。匈奴兵见状以为李广伤势严重,庵庵一息,便逐渐松懈起来。这时李广斜着眼瞥见旁边有一敌兵骑着一匹快马,便心生一计,趁敌不备,突然跃起,飞身上马,顺势把那个骑兵推到马下,催马而逃,待匈奴骑兵回过神来,李广的坐骑已跑出数百米,追也来不及了。李广就这样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逃脱了性命。从李广装死逃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懈敌与脱身常常构成一条因果关系链,即装死→懈敌→脱身。在这里,装死是为了懈敌,懈敌是为了求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