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十一月,瓦剌人和叶尔羌人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要被编入移民关内。
而关内的汉民,则大规模的移民关外。
这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别说移民一百万人,就算移民10万人,也会发生大规模的死亡。
主要是长途跋涉的累死、饿死,也可能在半路被抢劫杀死,或者移民发生内乱,自相残杀而死。
总之,在古代,移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即便是蒙古帝国,也花了几十年时间,通过最残酷的暴力,才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移民。
而更早的五胡乱华大移民,一共花了数百年时间。
但现在,崇祯十七年的移民,可能在未来五年就会完成,并且这样的移民,更加安全,就仿佛像是一般人跨省一样。
这显然要多亏一个工具:火车!
有了火车,大规模移民变成了可能。
以前需要长途跋涉数月之久,现在火车可能在数天之内就到了。
正如王夫之说的那样:火车的诞生,使得世界变小了。
将瓦剌人和叶尔羌人移民到关内是从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开始的,到崇祯十八年六月的时候,这浩浩荡荡的十几万人,先后进入关内。
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城镇,下车后,有专门的人去接应他们,将他们安定下来。
崇祯十八年,大明朝已经有近3亿人,这十几万人被移民到关内,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就像在汪洋大海中倒了一杯水而已。
整个移民出奇的顺利,至少崇祯没有听说移民过程中发生。
无论是叶尔羌人还是瓦剌人,都对关内有着无比的好奇。
不过,发生冲突是必不可少的。
一部分汉人对这些穿着怪异的异族人有强烈的排斥,甚至还有人成群结队,和一些瓦剌人发生了冲突。
被地方官上报到了北京,甚至被朝堂上一些有心之人拿来当借口。
华夷之辨总是又它的土壤。
不过,对于这种小事,崇祯都采取了毕竟温和的手段,并没有多去杀人。
一些大臣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皇帝变了许多。
主要是变得温和了许多。
连王夫之都说:如果换做以前,恐怕一定会将这些事的主犯揪出来,杀他一个人头滚滚,然而现在的皇帝陛下,却更愿意通过修订法律,来去严加限定,自己则能抽身事外就抽身事外。
他们说的倒是真的。
对于张凡来说,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两样东西:道和术。
无论是最开始的大开杀戒,浮尸千里,还是现在慢慢开始修订完善的律法,皇帝从细致的事情中抽身出来,其实都有它的道。
也就是社会规律。
当国家恰逢乱世的时候,必然用重刑,而且是人治,要灵活而多变,用手段灵巧地处理不同的事情。
而当国家各行各业开始复苏,一个产业多元化的社会正在蓬勃发展,这个时候,则必须要开始慢慢淡化人治。
必须开始修理完善的律法,用律法和章程,来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
这一点,是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
即便是秦始皇,也必须尊重秦国律法,也必须依靠律法来治理国家。
如果张凡不渐渐转变,往律法的层面去治理国家,他要么被累死,要么将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局面再次搞崩盘。
这种多元化后的依法治国的人类社会规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到了十八年的时候,立法院的工作越来越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