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华夏名人录 大唐神探狄仁杰 > 第106章 汉宣帝刘询(第1页)

第106章 汉宣帝刘询(第1页)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是西汉王朝的第十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从公元前74年到公元前48年,被后世誉为“孝宣之治”或“孝宣中兴”,是西汉王朝最为繁荣和稳定的时期之一。刘询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历经磨难的皇室遗孤,成长为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其生平事迹令人感慨万分。

一、幼年磨难,幸免于难

刘询出生于公元前91年,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然而,他的出生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和安宁。相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他推入了深渊。

公元前91年,汉武帝晚年迷信巫蛊之术,引发了着名的“巫蛊之祸”。在这场灾难中,戾太子刘据被诬陷谋反,被迫起兵反抗,最终兵败自杀。刘据的家人也在这场灾难中惨遭屠戮,刘询的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以及姑姑(皇女孙)全部遇害。尚在襁褓中的刘询也被投入监狱,命悬一线。

幸运的是,廷尉监丙吉挺身而出,保护了这个无辜的婴儿。丙吉不仅让忠厚谨慎的女囚胡组、郭征卿哺育刘询,还用自己的钱雇佣胡组继续照顾刘询。在丙吉的精心照料下,刘询才得以幸存下来。

二、流落民间,体验疾苦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下诏将刘询收养于掖庭,并录入皇家宗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刘询并没有在宫中长大,而是被送到祖母史良娣的娘家抚养。在民间生活的日子里,刘询亲身体验了民间的疾苦和百姓的艰辛。

刘询少年时曾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他高材好学,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广为交结。他常常游历长安诸陵和三辅之间,对民间的疾苦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和才能,也为他日后治理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即位为帝,铲除霍氏

公元前74年,汉昭帝无嗣驾崩,大将军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然而,刘贺荒淫无行,仅在位二十余天就被霍光废黜。随后,霍光等大臣商议迎立新的皇帝,最终选中了刘询。

公元前74年九月,刘询即位为帝,改元本始。然而,此时的朝政大权仍然掌握在霍光手中。刘询明白自己的处境,他委政于霍光,同时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刘询趁机亲政,开始逐步铲除霍家的势力。他首先解除了霍光两女婿的禁卫军兵权,又剥夺了霍光外甥女婿和孙女婿的中郎将和骑都尉职务,让自己的亲信许、史两家子弟担任要职。随后,他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剥夺其实权。同时,他对上书制度进行改革,让吏民上书直接呈皇帝审阅,不再经过尚书。通过这些措施,刘询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

然而,霍家的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密谋发动政变,企图废黜刘询。然而,这一阴谋被刘询提前察觉并粉碎。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她的几个女儿兄弟都被处死。与霍氏相连的数千户人家也被诛灭。至此,霍家的势力被彻底铲除,刘询终于确立了自己的绝对统治。

四、整顿吏治,加强考核

刘询即位后,深知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因此,他大力整顿吏治,加强考核和奖惩制度。

他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在他当政时,一大批因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了奖励,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

同时,刘询还实行“久任”制,把官员“久任”的实施范围由中央大臣扩大到高级地方官员。他规定,郡太守等高级地方官员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得轻易调动。这一制度有助于官员熟悉地方情况,稳定地方政权,提高治理效率。

五、轻徭薄赋,发展经济

在经济方面,刘询继续奉行昭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经济。

他多次下令免除百姓的租税和徭役负担。例如,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他免除了当年的租税;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他下令降低盐价,减轻百姓负担;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他再次免除当年田租。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百姓的贫困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刘询还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派遣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在他的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

此外,刘询还设立了常平仓来平抑粮价、调节市场。他下令在边郡各地筑造谷仓,在谷价低时加价籴入、价高时则降价粜出。这一措施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又稳定了市场粮价,对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