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嫁需嫁妆,温室建成缺种子。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种子来源就成了问题。当时我在分区后勤工作会议上提出解决种子来源的&ldo;六个一点&rdo;(即:官兵休假归队带一点;家属来队捎一点;亲朋好友寄一点;上级机关发一点;附近市场买一点;自己温室留一点)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种子缺少的问题。我家属来队,每次都给边防官兵带些菜种。近年来,很多干部家属来队,都忘不了给部队带菜种。
岗巴边防部队战士李伟,在高海拔地区倍尝种菜的艰辛。为了在高海拔地区种出蔬菜,他利用休假机会,请教北京农科院杜武峰教授等10多名农科专家和技术员讨学种菜技术,长时间吃住在温室,细心调节昼夜间室内温度,探索各类菜种的发育、生长和培育过程的规律,并善始善终地写体会,不断总结经验,归纳总结了18种蔬菜培育、生长和管理的20条经验,在海拔4800米的岗巴,征服了自然,种出了多种蔬菜,结束了过去官兵指甲凹陷、嘴唇开裂涌血的残酷现实。他的种菜经验和经历在军营传为佳话,并称他为高原&ldo;种菜大王&rdo;。
位于藏西北无人区的昆木加哨所,驻地海拔4930米,四季飘雪,风沙弥漫。哨所官兵不畏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刨开厚厚的积雪,一锤一锤地敲走一米多深的冻土,又从3公里外的里孜河畔背土回填,风沙刮破了脸,嘴唇冻得发紫,手上血糊糊的裂口一道又一道,官兵们用艰辛的劳动建起了一座座半地下塑料大棚温室,经过苦心探索、精耕细作,第一批蔬菜终于于1995年8月摆上了餐桌,官兵们曾为此激动地哭过。此后,该哨所官兵新鲜蔬菜一直自给有余。
现分管后勤工作的刘有林副司令员,为找出藏猪养殖&ldo;光长毛不长肉&rdo;的原因和内地猪种到西藏养殖成活率极低的原因,带着军需科的同志走访民间10多名兽医专家,刻苦钻研分析野生动物生长规律,研究&ldo;内地猪&rdo;在高山雪岭地的生存方式,总结归纳出修建保暖式猪圈,改善了养猪条件、产肉率大有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科学终将战胜自然。从第一座半地下温室的建成,到玉米的种植成功,到养猪成群,再到大蒜、茄子、西红柿等30多个蔬菜品种种植成功。这是发扬老西藏精神结出的硕果。
近5年来,我们分区,连以上单位都建起了能保持完好的生活和生存条件的设备,自我生存和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和军事效益。目前,北起日喀则古城,南到樟木口岸,东抵边陲小镇亚东,西到昆木加哨所,在1500多公里的边防线上,一座座制式温室和塑料大棚、保暖式猪圈、直线加方块的农田、一间间机器轰鸣的加工房等,无不给高原军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组成了高原永冻层一个较为系统完善的自我生存保障体系。蔬菜自给能力达6至8个月,而且官兵能不同程度地常年吃到新鲜蔬菜。种出的各类蔬菜在旺季还拿到集市上供应。为保证冬季能有菜吃,官兵们把沙子洗净晒干,将萝卜、土豆等菜用洗净的沙子盖起来,以此冬储保鲜;将大白菜、莲花白等菜晒几天后,存入地窖;还想法自制了泡菜、腌菜等。保证了四季均有菜吃。官兵们除了自己种菜外,还帮地方群众搭温室大棚、教种蔬菜技术,带动了地方种植业的发展。
1998年,总后和两级军区首长来到边防一线,看到&ldo;生命禁区&rdo;创业无&ldo;特区&rdo;,看到奇迹般的生机勃勃的蔬菜时,给予了赞扬。1998年日喀则分区被成都军区评为&ldo;菜篮子工程&rdo;先进单位。
第62章赤心为民的典范‐‐单杰(之一)
贾永刘永华岳林才
尽管风雪能够包裹山川、包裹大地,却包裹不下一位共产党员对祖国、对西藏、对藏族人民的一片赤诚。
尽管坚冰可以凝固千古高原,却永远无法凝固藏族同胞对共产党、对&ldo;金珠玛米&rdo;的真挚情感。
今天,在藏东尼洋河两岸,成千上万富裕起来的藏胞虔诚地把一位28载奉献雪域高原的上海籍军人比作吉祥的化身,工布江达县委、县政府受他们的重托,上书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请求表彰这位无怨无悔赤心为民的县武装部部长--单杰。
●&ldo;不能让藏族同胞,起来,就有愧于金珠玛米的称呼!&rdo;
1988年4月,正当又一场暴风雪横扫千里藏东高原的时候,36岁的单杰踏上了赴工布江达县上任的行程。
大卡车挣扎着爬上海拔4800米的米拉山口,展现在单杰面前的工布江达大地,是这样一幅凄凉景象:成群的牛羊和飞鸟暴尸雪野,被大雪压得几近坍塌的一片片土坯房散落在山洼洼里。已是阳春时节,眼前的一切却被大雪包裹着……
从山顶到县城120公里的冰雪路上,单杰的心也仿佛被厚厚的冰雪重重地挤压着。翌日晨,带着一路征尘的单杰便跟着县上的救灾队下乡去了。
贫困和灾情几乎塞满了每道山梁。见了金珠玛米,村上人连忙献上平时舍不得喝的酥油茶。捧着滚烫的酥油茶,单杰不由得泪就下来了。他动情地对随行的武装部的同志说:&ldo;藏族同胞是通过咱们解放军认识共产党的。当年老一辈砸碎了他们身上的枷锁,今天,如果我们不能让他们尽快富起来,就有愧于金珠玛米的称呼,就有愧于藏胞对共产党、解放军的一片真情。&rdo;当夜,单杰留在了乡亲们低矮的土坯房里。借着酥油灯的亮光,他这样写道:&ldo;但愿苍生俱温暖,不辞辛劳入山林;纵有千难和万险,藏胞不富我不还!&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