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旗在寒风中唱着欢歌,纯扑热情的藏族群众,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献给修复机场的金珠玛米--感谢他们为西藏的繁荣发展铺平了通天路!祝贺他们用行动和成果向党中央、中央军委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1994年10月15日)
第53章&ldo;孤岛&rdo;红旗
李石元贾玉平刘永华
在祖国西藏边陲,有一个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份--墨脱,人称&ldo;高原孤岛&rdo;。驻守在这里的西藏军区林芝军分区边防第三营的指战员,牢记党的指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为保卫和建设这块神秘的土地屡建功勋,成为&ldo;孤岛&rdo;上的一面红旗。1992年10月6日,西藏军区召开大会,宣布中央军委命令授予林芝军分区边防第三营&ldo;墨脱戍边模范营&rdo;的光荣称号。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
●走过墨脱路,吃得苦中苦
美丽的墨脱,藏语意为&ldo;鲜花盛开的地方&rdo;,海拔600至2000米左右,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辽阔的土地,群峰叠嶂,森林繁茂,江河纵横。这里不仅生长着楠木、柚木、雪松等珍贵树种,还繁衍着岩羊、棕熊、白猴、獐子、孟加拉虎等动物,被称为&ldo;天然动植物园&rdo;。
然而,千百年来通往墨脱的路,却是一条人脚马掌踩踏、雪水乱石冲刷出来的崎岖山道。从公路的终点派区出发,到达墨脱部队驻地,全长230华里,人徒步往返一趟需要6天,约60个小时。既要翻过海拔近5000米的冰雪覆盖的多雄拉山,又要穿过漫长的原始森林,还要跨过40多条道急流飞瀑,攀登20多处悬崖峭壁和越过被称为&ldo;生死线&rdo;的&ldo;老虎嘴&rdo;。沿途没有村庄,没有人烟,只有河水的咆哮声和山林中野兽的怪叫声,使人感到阴森恐怖。
高耸入云的雄拉山,是印度洋暖流和西藏高原寒流的交汇处,也是进墨脱的必经之地。山顶气候多变,一日之内,时而大雪纷飞,时而暴雨倾盆,时而浓雾弥漫,人称&ldo;鬼门关&rdo;。道路两旁,雪莲花盛开,牦牛、骡马尸骨累累。1988年和1989年,我两架&ldo;黑豹&rdo;直升机为墨脱运送物资,不幸在这里坠毁,残骇至今还散落在雪地上。每年,多雄拉要&ldo;关闭&rdo;墨脱9个月之久,就是在开山期间,每天也必须赶在12点前闯过这道险关。为了翻越多雄拉,许多干部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2年6月10日,副排长廖文强、战士邹永安、索姆扎西等5名同志,为进墨脱考察的国家科考队背运仪器,在翻越多雄拉中,大雾弥漫,风雪交加,他们手拉手在茫茫的雪地里探路前进,不幸坠入冰湖,成了5尊不化的&ldo;冰雕&rdo;。一次,机要参谋张映通回家休假,他女儿出生一岁多了,还没见过面。张映通归心似箭,在下午提前翻山,结果山高气寒,又累又饿,被活活地冻死在山上。6月,还未到开山时间,副连长张洪万负责带领6名新兵进墨脱,在多雄拉山腰处遇到了滚滚而下的雪崩。张洪万高喊着&ldo;向右!向右!&rdo;&ldo;雪崩!雪崩!&rdo;他指挥6名新战士脱离险区,自己却被巨大的雪崩埋住,壮烈牺牲。
翻过多雄拉山,墨脱路便沿河而下,进入莽莽原始森林。路途高低不平,怪石嶙峋。道路两旁,藤萝交织,古树参天,巨大的雪松,繁茂的杜鹃把道路遮得不见天日,行至其间,犹如进入恐怖世界。其中,许多路段是雪水流淌的小沟,走在沟里,雪水没膝而过,乱石扎脚,冰凉透骨。
进入汗密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典型的亚热带风光。芭蕉林一片连着一片,草更深,树更茂,时而钻密林,时而踏沼泽,道路越来越难走,这里是有名的蚂蟥区。连长管纪国告诉我们,有一次,他带着一条猎狗去边界巡逻,过蚂蟥区时,那狗竟被蚂蟥活活叮死,仅狗鼻子里就拽出23条蚂蟥。有的战士行军,背心被蚂蟥叮成网状,苦不堪言。我们在穿过这一地带时,虽然穿了高腰胶鞋,打绑腿,蚂蟥仍能通过缝隙咬破袜子,使劲吸血,每人脚上手上都爬进了20多条蚂蟥。被叮咬的地方鲜血直流,过后又痛又痒,直流黄水。
&ldo;老虎嘴&rdo;这是墨脱路在贡布拉山口的又一道险关,人工开凿出的豁口就像一只猛虎张开的大嘴,弯曲的绝壁上怪石悬空,欲掉不坠。原先墨脱路在这里是从河谷而过的,每到盛夏,雪水泛滥,泥石流滚滚,道路经常被阻。1984年10月,部队决定在200米高的绝壁上开山改道,有两名战士打炮眼中保险绳磨断,掉进万丈深渊,不见尸骨。经过半年苦战,他们硬是在绝壁上凿成了一条1米宽800多米长的空中栈道。人走在上面,必须身贴石壁,手攀崖层,一步步挪动,不敢向下张望。这条险道,曾使上百匹骡马葬身谷底。
墨脱路上,更难对付的是毒蚊、毒蜂和毒蛇的袭击了。有一年,西藏军区文工团到墨脱慰问演出,路途上,两名女演员不幸被毒蚊叮咬,全身红肿感染,抢救无效,竟被夺去了生命。来自河北的战士焦大银晚上路过阿尼桥时,用手电照射,遭到3条眼镜王蛇袭击,当场被咬死。
据不完全统计,28年来,墨脱路牺牲的干部战士有28人,民兵民工29人。战士在墨脱服役期间平均每人每年要在墨脱路上往返14次,达3000余华里,每趟负重40至50斤。在艰苦岁月里,墨脱的官兵们凭着一双铁脚板,一副铁肩膀,在墨脱路上跋山涉水,风雪兼程,为保卫和建设西藏边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战士们自豪地说:&ldo;走过墨脱路,吃得苦中苦,只要有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征服不了的险路。&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