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世界屋脊风云录pdf > 第495章(第1页)

第495章(第1页)

在3年施工中,中央领导小组、西藏工委、西藏军区及时地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使全线同志很受鼓舞,并且不断帮助解决了各种困难。工程指挥部党委根据指示精神,确定了先粗通后改善分段分期逐步达到设计标准的施工方案,并在重点工程的南段聂拉木到友谊桥加宽改善阶段,半月或一个月通车一次,以利于施工队伍的展开,把机械运到急需的现场及时发挥作用。特别是在这非常崎岖的地段,车运一次可以大大减少各种供应物资的人力背运,以保证更多的人和时间用于施工。在全线工程中,南段从10月到次年5月雨量较少,气候温和,利于施工;在这同时,北段冰雪严寒,风沙很大,不利施工。而4月至10月,特别是七八月份,南段雨大集中,蚂蟥毒虫繁多,不利施工;在这同时,北段气候较为温和,利于施工。根据这样的情况,指挥部大胆地作出&ldo;南北转战&rdo;的决定,即大约从4月至10月将大部分筑路队伍摆在北段施工,10月以后则将主力转移到南段施工。如此调动诚然增加了搬家的麻烦,而且要占用一定工日。但总的核算,还是明显地提高了工效,加快了工程进度。根据铁道兵二十四团统计,北上连队比在南线雨季施工连队的工效高58%。&ldo;南北转战&rdo;的决定,对提前超额完成任务起了明显作用。施工中,各级领导同志、工程技术干部长时间地深入施工第一线,对每一重点工程,相应地组成指挥所,现场议事,现场决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邱先忠副指挥长是一位老红军,由于他刻苦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修路经验和技术理论修养,被大家誉为红色专家,他经常深入工地督促检查,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刘清浦副指挥长,也是一位老红军,和当年在战场上指挥战斗一样,凡遇艰险地段,复杂地形,他必到施工现场,抓住问题不放,一抓到底,直到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强弘副政委不顾年龄大体质弱,攀藤越涧,深入工地,同战士职工一起劳动。他平易近人,常常找干部战士职工谈心,是干战职工的知心人。陶炳鳞总工程师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对施工质量把关严格,检查仔细,从不放过一点漏洞。

在中尼公路的修筑过程中,筑路队伍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纪律,认真执行边防的有关规定,关心爱护中尼边民群众的利益,中尼之间、军民之间结下的友谊,在广大边民群众当中影响深远。在樟木村附近施工时,为了保护群众的4克耕地和当地仅有的一棵梨树,各级领导想尽办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增添2200立方的砌石工程,多用300个工日,樟木群众无不感动。由于聂拉木到友谊桥段全面施工,旧的傍山栈道有的被毁,临时用软梯、吊桥等代替,供人通行。为了中尼背夫安全通过,干部战士不顾自身危险,架扶背夫,甚至作人梯保护。一个带米来我国换食盐,途中伤了脚的尼泊尔少年杜拉尔,得到我们一个连队无微不至的关照,最后让他带着连队的赠送食盐回国去。一个尼泊尔孩子误入爆破区,在临爆的霎那间,一个战士从防炮洞跳出去,用身体掩护了孩子。在有的施工地段上,为了少毁农田,部队宁愿增大施工难度,采取单面取土石填路基的办法施工。为了便利农田灌溉,部队不怕麻烦,做到一渠一沟一涵洞。所有这些,都深深印在当地人民的心里。

在中尼公路我国境内段紧张施工的同时,应尼泊尔政府的要求,依据国务院指令,组建了500人的援尼工程大队,由李文书、谭继兴、韦俊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前往支援。中尼公路尼泊尔境内共长106公里,有86公里通过山峦重叠,河流纵横的地带,其中15公里线路最为艰险。通过17处悬岩绝壁,出现几处&ldo;飞线&rdo;。援尼工程大队就开进这段工地,在我国援外专家组的指导下,同10000名尼泊尔员工共同战斗在从加德满都到友谊桥的线路上。他们受中尼友谊的鼓舞,以更高的热情和斗志投入施工。在凿通悬岩绝壁和&ldo;飞线&rdo;的战斗中,一位同志因飞石砸断保险绳跌下悬岩光荣牺牲。在施工中,共有6位同志在尼泊尔的土地上贡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尼泊尔的一些官员和群众都表示希望在尼泊尔的国土上为他们修墓立碑。援尼工程大队严格遵守受援国的各项规定,爱护尼泊尔人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除了饮水以外一切物资供应甚至烧柴也由我国境内运去。我国技术人员真心实意向尼泊尔员工传授技术和经验,热情帮助尼泊尔自己的筑路技术队伍的成长。

中尼公路建成通车以来,在发展中尼友好合作,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传统友谊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公路通车前后的一段时日里,尼泊尔王国上至亲王、大臣会议主席等众多官员,一批一批地来友谊桥参观,并同我国筑路机构领导同志和员工友好会聚。赶来参观的尼泊尔群众,更是络绎不绝。加德满都至友谊桥通车的当天,沿途搭起多座彩楼,中尼两国国旗并列迎风飘扬。公路通过的各城镇、村庄,都聚集了许多庆祝通车的人群,参加庆祝活动的还有许多是从几十里以外赶来的农民,这是中尼友谊的生动体现。我国西藏歌舞团两次经过中尼公路到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增进了中尼友谊。中尼两国边民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物资交换,尼方用大米和转运的日用百货,来交换食盐和牛羊。但这里原来仅有一条傍山栈道,崎岖难行,中尼边民背夫每年都有人堕岩摔死,因而这种交流非常微弱而困难。中尼公路通车,就使这样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1955年中尼建交以来,我国帮助尼尔进行了10多个建设项目,有些项目需要的技术人员、物资装备和器具都是通过中尼公路运进去的。随着岁月的增长,在发展中尼友好合作,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传统友谊的事业中,中尼公路必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