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马周、袁天罡三人在高台谈论到天色将晚,袁天罡才与二人告别。
袁天罡一走,李世民有些迫不及待问马周,他说的近百年内大唐江山将易主是怎么回事。
马周施礼回说:“陛下刚才也听到了,袁神仙提醒微臣,凡事点到为止,不可泄露天机,否则臣也有灾厄降临而自身难保啊!”
“到现在为止,一个字你也没透露给朕,点也没有点啊,哪来的泄露天机!”事关大唐江山一统千秋,李世民再也淡定不了,几乎央求和逼迫两种手段,威逼利诱马周告诉他。
“袁神仙的话说,影响大唐江山的那人已经降临这个世界。将来会通过某种方式进入朝堂,影响着大唐的一段历史。”马周回说。
李世民很不甘心,说道:“现在,朕采用一定的手段,查出那个人来,将他灭掉不就行了!”
马周稍一考虑,摇了摇头,望着渐渐暗下来的树林,点醒对李世民说:“像眼前这片树林,它很快就要陷入黑暗之中。陛下用什么办法阻止它?”
“打火把!把太阳栓在天空!"李世民肯定地说:“朕乃天子,朕意即使天意!为天下百姓,老天也会伸手帮朕一把!”
马周佩服李世民的豪气,却并不赞同他的观点,说:“陛下的意愿并不代表天意,也不代表天下百姓。天意就是天道。天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人也改不了一分一毫。民意就是人意,由千千万万普通如草芥。平凡如尘土的百姓的意愿构成,因为他们有着庞大的数量,汇集起来也不容小觑。陛下既要顺应天道,又要顺应民意,而不是指导他们顺应陛下的意愿。民为本,天为道,陛下固本守道而不是改变天道!犹如把光明留在这片树林。最好的办法不是点火把,也不是留住太阳。而是忍耐这份黑暗,等待明天的黎明,等待明天的太阳重新升起!这才叫作顺应天道!”
“马侍郎的意思是说,大唐必将遭受这段挫折。必需忍耐这段血腥的历史,眼睁睁的看着那人横空出世,把朕的江山抢走却束手无策?”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主,任何时候的攻击性都非常强烈。他并不像马周想像的那样,以顺从以忍耐为主,而是主动出击,想把对方扼杀在摇篮中。
“陛下把此人找出来杀掉,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天道不以陛下的意志为转移。杀了这一个。他投胎到另一家出生,将来会以更加血腥的方式报复陛下的子孙。臣以为,静观其变。大唐兴许还能留下一根独苗。”马周道。
李世民喟然长叹!作为一代雄主,竟然落到只有眼睁睁看着那人强大而毫无办法的地步!这怎么能让他心里保持平衡?“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朕绝不会坐以待毙!”李世民问道,全身蓦然出现浓浓的杀意,笼罩着不大的台面,使马周不寒而栗!
马周考虑一会儿,说:“办法倒有一个。不过容臣仔细想一想,考虑清楚了再向陛下回禀。”
到底还是有办法的嘛!李世民心里稍微轻松一些。与马周一起离开密林高台。
这时,天色微暗,还能看到林外的几百号人马,站在那里静静候着。一群人见二人出来,却不见了道士的身影,但李世民不说,其他人也不敢问。
“回宫!”李世民朝皇宫一挥手,命令金吾卫一起回城。
杨筱紫和郭霄天因祸得福,心里正在高兴,也没注意到马周闷闷不乐的心情。
回到长安城,马周向李世民告辞,回到自己的家。
今天遇到袁天罡,他讲出来的事情,马周早就知道。不就是在不远的将来,武则天将抢走大唐的统治权,对李氏子孙举起血淋淋的屠刀,使李氏子孙几乎被杀净光。
现在武则天已经十二岁了,离她进宫还有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必需想办法布局了。但绝不能使李世民知道这件事,知道以后,他肯定会举起屠刀。下一次再托生成另一个人,连自己也不知道她将会是谁。时间越向后拖,自己的年龄越老迈,精力有限,做不了太多事情。
眼前只有一个办法可以阻止她,但是这样以来,自己必将与武则天面对面对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臣民,如何能与大权在握的武则天在对抗中取胜?还好,以前就已经布下了大局!
马周把长腿和熊猫叫来,让他们放出声去,说最近的木材不太好,做高等交椅不合格,不管什么人送来木材样品,不管什么样的质量,全部说不合适。
二人不知道马周要他们这样做出于什么目的,但从马周的脸色来看,马周这次并是不和他们说笑,而是非常的认真。
八月十五前后,长安城的一些达官贵人,几乎全部知道马家的交椅生意最近不好做。不好做的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木材。时间久了,慢慢传进宫中,连李世民也听到了一只言片语。
这个时候,李世民想到了两个人,一个人是阎立本,他掌管着全国的将作,对大唐境内的林木非常熟悉,知道哪里有合适的交椅来。另一个是就是放任在外做官的武士镬。
武士镬以前做木材生意发家,赚下大量钱财,他当然知道哪类木材适合做高级的交椅来。但是他政务繁忙,李世民并没有调他进长安的心思。
八月十五这天,在外做官的刺史、都督都赶到长安,齐集一殿,向李世民致礼,并带来四面八方治理得歌舞升平的好气象。
李世民闻言大喜,自然而然就想起了让武士镬和马周认识一下。
在李世民的帮助下,马周与武士镬自然而然地认识了。马周把他请到自己的府中,详细请教,天下哪里的木材结实又不沉重,抵抗得了长安的潮湿环境,又不会腐烂。
武士镬还非常客气,连连推辞自己已经很长时间不做木材生意,对这一行当非常不了解。在马周再三请教下,他才给马周指了一条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