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两人落座,助理泡茶,甘卉走向橱架。
雷明真左右瞅瞅:“东西挺多?”
“还行。”
甘卉自称“国际古玩商人”,东西多点很正常。
“真品多不多?”
“还没看,不好说!”
赝品肯定有,但李定安并没有看到“一眼假”的东西,说明甘卉并非完全自夸,基本的眼力和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两三句话的功夫,甘卉去而复返,手里托着两只盒子,和一本线装书。
应该是一块玉,一方印,以及一本明刻本,都是上次在段牧家说好的,也是李定安此行来的目的。
随便挑了一件,盒子打开,一方片状残玉映入眼帘。
巴掌大小,青石质地,通体磨光,阴刻篆体,还是朱书。
字不多:承天之神,集地之灵,兴甘风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即安且宁……
后面应该还有,但玉断了,所以这是一件残器。
雷明真仔细的看了看:“这是……石头的吧?”
“黄花石,放现在确实是石头,但在古代却是玉。”
“这上面写的什么,祭文?”
“差不多,看着像是求雨的祷词……”
所以,这是一件正儿八经的祭天玉碟,初步估算,时间应该在汉至魏晋时期。
再看内容,主持祭祀的,至少也是一方诸候……
大致看了看,李定安直接问价:“甘总,多少钱?”
“两百六十万!”
“高了!”
至少高了一倍。
当然,这是无法考证具体来历,无法确定具体年代、是谁书碟刻碟、用来祭天的人又是谁,所以只能当做晋代之前的古玉估价。
如果能找到出处,但凡使用者在史书上留下过只言片语,翻两三倍轻轻松松……
“李老师,你先看,看完了我们再谈。”
“好!”
李定安又打开了第二件。
一方
保所筹建计划,才有了薄胎瓷投产方案。
而现在,他赖以成名,引以为傲的技术,竟然堂而皇之的记录在一本谁都有可能看到的古籍上?
不用猜:看笔墨的痕迹,这些钢笔小字的存在时间,至少也在十年以上……
而这只是其次,关键是那些稀土元素的应用,以及力学性能、致密性、孔隙率、晶界迁移速率、离子迁移,高耐火高粘度含氮玻璃晶界……
这些特性,就只有两件东西上有:那两只光瓷杯。
但仅仅只是特性。
李定安估算过,如果科创局或有关部门找来的原材料足够多,技术支持足够强,想要推导出那两只杯子具体的工艺流程,及技术重点,时间至少也要以年计。
现在倒好,现成的资料送手上来了?
恍然间,李定安有一种哔了狗的感觉:这还能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