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庄来,他还在一路苦笑,原计划找些太湖石来玩,结果一步还没动,却找到这样的大石,也算是意外之喜。
说也奇怪,郭威一直也在留心查看太湖石的踪影,除了庄园里零零散散地几块没有特点的灰白貌似太湖石的石头外,庄外偶而也能找到点散碎的石头,根本没有发现大量堆积的太湖石。
虽然没有计划将太湖石作为发展博雅文化的大产业,但就目前这点资源,就连做点简单的景观都难啊。
大食堂里,奴隶们已经吃完离去干活去了。郭福等人还在等着郭威一起吃早饭,他要不吃,他们就一直等着,这都形成定制了。为此郭威也说了几次,不听,也就随他们。
郭福老夫妻和小鱼儿爷孙都是老太湖,对太湖周边各类土石结构应该了如指掌,就是不知道他们对太湖石是有多少认识。
郭威边吃边跟他们说了早上在门口发现的事情,大家听了也是一脸的好奇。
吃完饭,他吩咐郭福找石匠把&ldo;锦绣太湖&rdo;几个字刻上去,同时把大石四周清理干净,但大石接地的青苔一定要保护好,那片青苔象征着太湖岸边的绿草地。
小尾巴早已经耐不住好奇,等郭威一说话就要拉小鱼儿去看石头。
他拦住他们说道:&ldo;你们知道太湖石吗?&rdo;
。。。。。。
没反应?&ldo;就是我们园子里一进门的那个假山石头。&rdo;
&ldo;我知道&rdo;,&ldo;我也知道。&rdo;有实物对照,大家纷纷明白了。
&ldo;我们以前住西山,那边好多这样的石头,死沉死沉的,不规则,上面还有很多空洞,做不了大用,我们都没理会。&rdo;张老头说道。
这就对了,太湖石外形十分丑陋不说,上面坑坑洼洼的还满是漏洞,别说砌房子,就是做阶梯都硌脚的。
太湖石又叫湖石,是石灰岩在水的长期冲刷和溶蚀下形成的。有灰白、浅灰、灰黑等色,以纯白色为最佳。石料质地坚硬,质地稍有脆性,能少量吸水。线条柔曲圆浑,石面皴纹起伏回转,宛约多变,石上有许多奇态异形的洞穴,洞窝层层相套,玲珑剔透,称谓弹子窝。
明代文震亨著《长物志&iddot;水石篇》中对太湖石这样描述:&ldo;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为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在山上者名旱石,枯而不润,赝作弹窝,若历年岁久,斧痕已尽,亦为雅观。吴中所尚假山,皆用此石。又有小石久沉湖中,渔人纲得之,与灵璧、英石亦颇相类,第声不清响。&rdo;
这种湖石主要产于江苏太湖、安徽巢湖及其他石灰岩地区,以太湖西洞庭所产为最佳,故以太湖石命名。
找到了出处,这可就再也坐不住了,趁今天天气不错,拉着一帮人呼拉的出来。
趁大人们还在把一条小渔船绑到游艇后面的时间,小尾巴拖着小鱼儿去看了门口的大石头。等回到游艇上,两小屁孩还在争论着那大石上的差别。
太阳已经把湖面上的晨雾赶走了,阳光照射在波光粼粼的太湖上,太湖好似一条条五彩的丝带,不停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
时值冬季,空旷的湖面,空气里却灌满了无尽的寒冷。游艇速度不快,但也激起寒风冽冽。穿着有些单薄,郭威感到一股冰凉刺骨的东西正悄悄侵入我的肌肤,于是,他整个人不禁打了个冷战。
郭威已经开始教小游怎样操控驾驶游艇了。先现场讲解各种仪表作用,以及基本原理,他太多的不明白,教得很费劲,最后只能用死办法,让他把步骤背下来。虽然费事点,但郭威还是很放心,也只能是他,亲信中只有他最合适偶尔在庄里的内河让他做启动,关闭要领。
这会湖面很清静,冬天很少有渔民出船打鱼。冷风吹的郭威有些抗不住了,只能把方向盘交给一直在旁边观摩的小游,让他慢慢开,也算练练手。自己则躲后面避风了。
不一会,小鱼儿在外面大喊到了,郭威接着方向盘找个合适的地方靠岸。
上得岸来,可就开了眼了,脚下踩的,手上摸的,眼里看的,全是形状各异的太湖石。
或灰白、或浅灰、或灰黑,杂树下,乱草中,黄土里,四处散落。
有的涡洞相套,皴纹纵横,有的柔曲圆润,玲珑多窍,有的挺拔峻峭,突兀耸立。
似虎啸,似龙吟,有恶鹰扑兔,也有常娥奔月,很多只要稍微改动下方位,无需任何加工雕凿,就能成型使用。
这里是太湖石的博物馆,也是太湖石的世界,这还只是裸露在岸上的,水下的景象估计更加惊心动魄。
小鱼儿还一个劲地拖着郭威去看其他地方,他从小在此长大,当然知晓这种石头哪儿更多。
也不好错过小鱼儿的美意,跟着他去看了其他几个地方,目不暇接,大同小异而已,不久郭威就出现审美疲劳了。总而言之,他看到的已经不是石头了,而是满地的银子。
每到一处,看着中意的,郭威都在上面做个记号,倒不是表示占有,更不是说明到此一游。主要是数目太多,看着眼花缭乱,怕箩筐选瓜,越选越差。审美是惊艳一瞥,也似男女一见钟情,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看得惊心,看得尽兴,郭威有些得意的唱着《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