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天和于乔都请了假,一左一右,两大护法,掺着奶奶回家。
于乔自告奋勇,做了三个人的晚饭。
米饭是早上吃剩下的,放了三个鸡蛋,又斜切了火腿肠段、胡萝卜丝、大头菜丝。
刀功不咋地,但炒饭异常好吃。
于乔耳濡目染,得了奶奶真传。
再加上勇于下料,油、盐都放得略重,盛在碗里红绿相间,油光金黄。
三个人把炒饭吃的一粒不剩。
照顾陈奶奶躺到床上,陈一天说,周末要带于乔去看中医。
这件事,陈一天和奶奶商量过了,于乔并无异议,只是一直没有成行。
这次去医院,陈一天又找了大个子医生,想请大个子医生帮忙约时间,医生说不用约,人家每周一三五在医院返聘坐诊,其他时间都在药店,周六全天在,周日休息。
所以陈一天和于乔最好周六去,不用约。
他劝陈一天放平心态:
第一,地点在城乡结合部,药房也破旧,不像个能治大病的地方;
第二,中医不是玄学,所以老中医本人也不会把话说满,权当作一个治疗选项。实在不行,再动刀子也不迟。
※※※※※※※
换乘了两辆很冷门的公交车,从起点坐到终点,下了车还要打三蹦子。
于乔脱了冬衣,穿上单裤。
裤子去年才买,还很新。只是她长高、长胖了,喇叭裤遮不到脚踝。
俩人刚一下公交车,就有好几个三蹦子围了过来,问去哪,用不用车。
虽然都是同省的东北口音,郊县和市内的人,说话还是有差别。
这种差别,对口音敏感的人能发现,一直住在市内的人也能发现。于乔属于前者,陈一天属于后者。
陈一天报了个地名,这地方不是他们常跑的线儿,好几个三蹦子没接茬儿,有一个挠挠头,咂了一下嘴,说:“十块钱,我去。”
城郊的三轮车,也经历了技术革新。
早几年还是人力车,现在改为烧汽油。但是车的样式没变,三个轮子,尺寸、粗细都跟自行车轮子一样。
前面一个轮,后面两个轮。司机在前,乘客在后。
乘客坐的地方,在两个后轮上方,用半透明的塑料布围成方型,顶棚也是塑料布。两侧或者一侧开门,门上装了最常见的插销,人坐进去以后,把插销把门固定住,以防路上门被晃开。
于乔先上车,陈一天后上,两人并排坐的正座,隔着塑料布,能看见司机的背影。
于乔坐下来,脚踝就露出更长一截,陈一天心想,该给小姑娘买条裤子了——嗯,等看了中医回来。
北镇大市场。
他们去的地方就叫这个名字,毫无诗意可言。
北镇是沈阳远郊县的中心镇,三蹦子开过一段无人区,渐渐显现城镇的样子。
北镇是区政府所在地,北镇大市场,真的有一个大市场,有一个三层的服装鞋帽商场,楼体外面挂着几个熟悉的品牌广告,居然有真维斯。
真正的大市场与商场相邻,五金农具、服装鞋帽、日杂百货、水产鱼肉,规模不小,品类齐全,无所不包。
他们下了三蹦子,原地转了一圈,就看见了“大市场药房”。
地方真的不大,周六白天,来往的本地人也真的不少。
“大市场药房”是蓝底白字,两侧分别是一家理发店和一家熟食店,招牌挂得毫无章法,高的高低的低。
一个少年一个女孩走进店,先看到靠墙两排高高的货柜,两侧都有玻璃柜台,几个白大褂的售货员同时看向他们。
有售货员冲他们说了句话,“需要什么药”或者“买点什么”之类,于乔没听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