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因其住在北京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士。他本是契丹人,系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曾任金朝国史院编修及尚书右丞。成吉思汗攻破金中都后,首先想到了他,下诏书令其从军参政,并为之取了个&ldo;美髯公&rdo;的外号。这位一代天骄辞世前曾指着耶律楚材告诉其子窝阔台:&ldo;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rdo;窝阔台从其父之言,倍加重用耶律楚材;而耶律楚材也不负厚望,为蒙古帝国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明朝的张溥认为他&ldo;相二帝,辟草昧,开基元德&rdo;,其功绩可与周召二公相比。沈德符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ldo;功德塞天地&rdo;,是一个&ldo;大有造于中国&rdo;的人。
其时,蒙古立国未久,又连年征战,国库急需补充。而蒙古人只知掳掠,不懂休养生息,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耶律楚材设十路征收课税所,起用著名儒生二十余人,使税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获白银50万两,金帛、粮食等奇货无数。太宗感到非常惊奇,于是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拜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将更多的权利交给了耶律楚材,并明令规定&ldo;事无巨细,皆先白之&rdo;。至此,耶律楚材由掌管文书、占卜者的必阉赤变成了蒙古大汗的亲臣、重臣,成为权重一时的国相。
范文澜先生曾说:窝阔台时,耶律楚材等人作为亡金地主阶级和汉文化的代表人,在促使蒙古适应中原的统治制度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位至中书令的耶律楚材励精图治,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推行封建化政策,将儒家的治国思想运用于实践当中,使蒙古帝国接纳了中原封建文化的洗礼,绕过了游牧民族的历史暗礁,促进了蒙古帝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具体表现在:重用儒臣,施行军政分立,加强中央集权等一系列措施,并反对屠杀,禁止扑买课税,对统治区的人民实行汉族编产制度。这些改革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比如在对待屠城这一事件上,蒙古军队侵略亚欧各国和征服国内各民族的时候,曾有这样的规定:凡是进攻敌人的城镇,只要对方进行抵抗,一旦攻克,不问老幼、贫富、逆顺,除工匠外,大部分杀戮,少数妇女和儿童成为奴隶。耶律楚材就建议:凡是很巧的工匠,拥有财富的大户,都集中在汴京城里,这些人一概不能杀。窝阔台觉得有道理,就采纳了耶律楚材的建议。从此,蒙古军队屠城的事渐渐减少了。
耶律楚材作出的丰功伟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其背后的艰辛与艰难又是常人无法体会的。难怪元朝的宋子贞在评价耶律楚材时说:在那个&ldo;大乱之后,天纲绝,八理灭&rdo;的时代,&ldo;以一书生,孤立于庙堂之上,而欲行其所学&rdo;,确实是很困难的。但他终于发挥他的才干,取得蒙古统治者的信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改革,使&ldo;天下之人固已均受其赐&rdo;,贡献之大非同一般。耶律楚材因此赢得了&ldo;治天下匠&rdo;的美名。
从一定意义上说,蒙古帝国之所以没有骤兴骤亡,与耶律楚材的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耶律楚材&ldo;以唐虞吾君为远图,以成康吾君为己任&rdo;,&ldo;尽弥沦之术,入酬酢之汁&rdo;,终于使成吉思汗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巩固下来,为元朝开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1244年,一代贤相耶律楚材走完了他传奇而又光辉的一生,病逝于蒙古高原,遗嘱以马革裹尸运回燕京,埋葬在玉泉山下瓮山泊旁,成全了他的思乡之情、念乡之意。此地原来很荒凉,芦苇遮天,自从耶律楚材归来之后,才变得热闹了。高官显贵、文豪墨客都前来凭吊英魂。
窝阔台之以德治天下
中亚某国曾将一条用宝石镶嵌的金腰带献给窝阔台,他十分喜欢,平时都把它系在身上。有一次金腰带的扣子坏了,窝阔台就把它交给工匠修理。这位工匠私下里却把腰带拿出去卖了,对大汗派去拿腰带的人只推说还没有修好。最后,大汗手下的人觉得事情蹊跷,于是就把他抓起来严加审讯,他这才承认是自己卖掉了。于是,工匠被投入了死牢,窝阔台知道真相后说:&ldo;虽然这也是一桩大罪,但做出这样的事来,正说明他极端穷困、无路可走,给他150两银子,让他重新做人,今后不许重犯。&rdo;工匠做梦也没有想到居然因祸得福,自然是感激涕零,逢人便称颂大汗的宽宏大量。
窝阔台是蒙古帝国的第二位大汗,在位的十三年中,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业绩,为继续扩大帝国的版图,巩固蒙古对北方草原和占领区域的统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ldo;马上治天下&rdo;的第一人。他在耶律楚材的辅佐下,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治理天下的举措,受到了世人的广泛称颂。
宋濂在《元史&iddot;窝阔台传》中对他作了极高的评价,说:&ldo;帝有宽宏之量,忠恕之心,量时度力,举无过事,华夏富庶,羊马成群……时称治平。&rdo;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窝阔台的思想,那就是&ldo;德&rdo;。只是窝阔台实行以德治国的政策绝不是偶然为之,这是由那个时期特殊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当时,蒙古帝国虽然还在迅速扩张,但占领地的治理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了蒙古人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光靠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应该以一种仁慈的政治思想为基础,实现帝国的有效管理,让人民能够在思想上和体制上两方面来接受大汗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