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名单的风波暂时平息,紫宸都的雪也逐渐消融。苏子恒独坐书房,思索着这次事件的后续影响。虽然朝堂的风暴暂时平息,但他深知,魏若松与盛慕白的势力并未因此退却,反而可能暗中酝酿更大的反扑。
程书辉在例行议事后低声对他说:“苏主事,这次名单事件你表现出色,但你要明白,魏侍郎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他或许不会再正面交锋,而会通过别的手段削弱你的地位。”
苏子恒点头:“多谢大人提醒,下官会谨记分寸。”
程书辉神色复杂地看着他,语气带着一丝隐忧:“年轻人,平地而起的风浪,不一定是你能掌控的。记住,朝堂如棋局,落子需三思。”
一天清晨,苏子恒突然收到东宫詹事府的传召,他心中微动,明白太子宗邺文或许有进一步的打算。
进入东宫后,他被引入一间布置简朴却不失雅致的偏殿。宗邺文一身常服,正低头研读一卷奏章,见苏子恒进来,他微微抬头,露出一丝淡笑:“苏主事,北疆名单一事你表现得很好,堪称吏部的后起之秀。”
“多谢殿下夸奖。”苏子恒拱手,“下官不过是尽职尽责。”
宗邺文放下奏章,语气转为平静:“朝堂上尽职尽责的人很多,但敢于直面风波的却不多。此次事件之后,魏若松虽未受重创,但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已然动摇。”
苏子恒低头未语,宗邺文继续说道:“但你要明白,魏若松和盛慕白背后不仅仅是他们自己,他们牵连的势力网比你想象中更复杂。”
“下官明白。”苏子恒抬起头,目光坚定,“但无论局势如何复杂,下官自当以社稷为重。”
宗邺文点点头,语气转为柔和:“很好。我东宫虽不能直接干预朝政,但朝堂上的清流总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人。以后若有需要,我会让詹事府与你沟通。”
这番话既像是赞赏,又像是试探,苏子恒微微一躬身:“殿下厚爱,下官必不负所托。”
北疆名单风波平息后,吏部的日常事务似乎恢复了平静。然而,不久后,一道来自巡察院的弹劾折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折子中直指苏子恒在北疆名单事件中“私改官员资历”,甚至“意图谋私”,要求吏部对他进行审查。这道折子不仅直指苏子恒个人,更是魏若松势力的一次公开反击。
陆廷光召见苏子恒,面色凝重:“这道折子是魏侍郎在背后推动,他在巡察院中的势力不可小觑。此事虽然证据薄弱,但若处理不当,你恐怕会被拖入泥潭。”
苏子恒心中一沉,但表面镇定:“尚书大人,下官虽为人低微,但自问在此事上并无任何不当行为。这份折子若想以此为由打压吏部,我愿亲自应对。”
陆廷光微微点头:“很好。此事若真要追究,我会在朝堂上为你据理力争。但你也要记住,这次不仅仅是魏若松的试探,更可能是一次布局,或许他们另有所图。”
这场弹劾的消息迅速传遍了紫宸都,甚至在民间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夜晚,苏子恒正在书房整理相关的辩驳资料,门外突然传来仆人的通报:“萧小姐求见。”
“清婉姑娘?”苏子恒连忙起身迎接,心中却有些疑惑。此时此刻,萧清婉为何会亲自到访?
萧清婉一身素雅长裙,手中捧着一卷资料,见到苏子恒便开门见山:“苏兄,我听家兄说,这次弹劾折子是魏侍郎暗中推动,但其中列出的所谓‘证据’,有多处可以被反驳。”
苏子恒接过资料翻看,发现其中确实列举了多项巡察院折子中的漏洞。比如折子中提及的某地方官员资历修改的时间点,与吏部记录的时间并不一致。
“多谢清婉姑娘。”苏子恒合上资料,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激,“这份材料对我非常重要,若能向尚书大人呈递,或许能反转局势。”
萧清婉微微一笑:“苏兄无需多谢。这件事不仅关乎你个人,也是一次对朝堂清正的考验。我只是尽微薄之力。”
翌日,朝堂上关于苏子恒弹劾案的讨论正式展开。
巡察院派出代表呈述折子内容,魏若松则在一旁冷眼旁观,似乎胸有成竹。然而,当苏子恒递交反驳证据时,全场顿时哗然。
“此处提到的资历修改,吏部记录显示时间为元嘉十六年三月,而巡察院折子中却提到元嘉十七年,时间明显矛盾。”苏子恒沉声道,“此外,该官员当时的考绩已被巡察院认可,这份弹劾是否存在故意夸大之嫌?”
魏若松脸色微变,尚未开口,陆廷光已然冷笑道:“此事,恐怕巡察院需要给个解释。”
天武帝目光如炬,扫过众臣,沉声说道:“此案可见折子确有疏漏,暂且作罢。但朕不想再见到类似虚报之事,否则,不论何人,必将严惩。”
魏若松脸上闪过一丝阴霾,拱手退下,而苏子恒则悄然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一局虽然暂时获胜,但魏若松的步步紧逼绝不会就此止步。
喜欢殷朝新政志请大家收藏:()殷朝新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