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罢了,惠明低头在指间转动着这粉嫩的珍珠,心下却反而渐渐平静了下来‐‐
她与苏公公原本就是奔着一辈子去的,她已然等了这么久,也不差这两年。
第63章
&ldo;奴婢谢娘娘赏。&rdo;
万禧宫内,惠明恭恭敬敬的朝着榻上的贤妃行了礼。
时光荏苒,距离惠明与苏公公定下两年之约都已过去了足足一年半的光阴,许是在景巷里厨娘的手艺好,惠明这一年多来,竟是还抽条一般,长了近三寸的个头。
也正是因着长了个子,惠明身上倒没见多少肉,只是一日日的现出了些窈窕的身姿。
榻上的贤妃嘴角带笑,只一个眼神示意,一旁的大宫女梅花便殷勤将她扶了起来,凑趣道:&ldo;娘娘最是喜欢你过来了,何必这般客气?&rdo;
话虽是这么说,惠明却也是丁点儿不敢放肆,依旧如之前一般,用近乎刻板的规矩一丝不错的起身里,便垂着眸,只老老实实的在案下立着。
贤妃娘娘却也丁点不恼,面上甚至还露出了堪称温和的神情来:&ldo;我也是自小看着苏总管长大的,你日后有事尽管来寻我,哪怕是皇后娘娘那呢,她若再为难你,你也只管来寻我就是。&rdo;
惠明口上恭敬应是,心下却是压根不以为然。
毕竟身份尊卑,莫说继后若真的硬要她,贤妃能不能挡得住,只以眼下来看,坤和宫那边便决计不会做出这样事来。
事实上,不但万禧宫待她诸多客气,便连皇后娘娘,也是巴不得从她这下手,好能将苏公公拉拢过来呢。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最主要的,便是因为当今陛下自从久病不愈之后,性情行事便越来越多疑,对信王瑞王,包括后宫嫔妃,都是越发暴躁易怒了。
而相较之下,陛下却是对苏公公,越发的信重。
如今的苏公公,非但担着御前总管的差事,在年前,陛下更是下了一道圣旨,在宫中原有的四局二十四司之外,多添了一处内抚司,由苏总管直接负责,不理其余琐事,只听陛下一人吩咐,轻易不动,但但凡出手,便是不顾宫内宫外任何衙门,奉旨办差。
这样的行事,虽然未曾明提,但隐隐已有了些前朝东西两厂的意思,如今,外头已经有了些风声,对内抚司不叫内抚司,干脆称呼为&ldo;内厂&rdo;了。
惠明压根未曾想到苏公公将两王暗地里拉拢他的事与陛下坦白之后,还有出了这样的事,可苏公公却似乎并不意外一般,建立内抚司后不过半月,便查出了继后族中长辈的贪腐之事,将其毫不留情投了大狱。
谁都清楚,苏瑾乃是陛下一人鹰犬,做出这样的事来,也必然便是陛下授意,如今坤和宫里人人自危,继后已是&ldo;病&rdo;的越发厉害,避嫌到坤和宫的殿门都不肯出,又如何会再来故意找她的麻烦?
被梅花客客气气的送出了万禧宫的大门,惠明瞧了瞧时辰,便也没回康太妃的长兴宫去,索性去了乾德宫的西侧门外。
七月流火,最热的时候都已过去,再者这会儿日头都已移到了西头,立在门口,一阵阵的穿堂风吹过来倒也凉快的很,惠明便也未曾再进内,只在门外寻了个僻静地方立了一阵,等了约有半个时辰,没见苏公公,倒是身子更壮实了些的元宝领了几个小子从门内行了出来。
远远的看见了惠明之后,方才还抬着下巴,满面紧绷的元宝立即笑的弯了眉眼,小跑着迎了上来,在惠明身前利落的屈膝点地:&ldo;给姑姑请安,您是来找师父?&rdo;
自从苏公公统领了新设的内抚司后,便破例有升一级,如今已是本朝第一位正五品的内官,而身为苏公公唯一的小徒弟元宝,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除了八品太监的内官之职外,还另在内抚司里也担着差事,手下也有了个直属的小内监,这般上来与她行礼,后头便也跟着矮了一片,还是颇有几分威势的。
惠明还是有些不习惯的侧身避了避,点头道:&ldo;是,苏公公还忙着?&rdo;
元宝这一年也长了些,不过没怎么长个头,吃下去的东西都长成块头贴在了身上,乍一起来颇有几分凶悍之气,不过对着惠明,还是显得格外乖巧一般低头躬身,声音也还是与以前一般无二的殷勤喜庆:&ldo;原本就该出来了,只是陛下有事,留了师父问话,许是还要再耽搁一阵,姑姑还是进里头等着,叫人给您送一碗凉茶,也畅快几分。&rdo;
&ldo;既是问话,想来也不会太久,我在这等等就是了。&rdo;惠明却有几分不愿再多折腾,只是元宝没瞧见就罢了,既是遇上了,自然也不会把师父放在心尖尖的惠姑姑一个人放在这。
说来也巧,两人正退让间,门内便也出现了苏公公的身形。
&ldo;苏公公。&rdo;看在苏瑾,惠明便也顾不得元宝,抬头迎上,面上只露出了满满的笑意。
苏瑾还是一身暗绯色的内官单袍,身姿挺拔,面色清淡,倒彷佛一点儿都没变过。
只是看见惠明之后,只如花树破雪一般,冷淡的神色便是瞬间一扫而空,眉眼间满是温柔:&ldo;何时来的?怎的就你一个?&rdo;
&ldo;也是刚来不久,下午贤妃娘娘召见,赏了些东西,我便叫六安先送回去了。&rdo;
苏瑾自掌管内抚司,也是今时不同往日,眼看着诸事稳妥之后,便又于长兴宫内特意多送了几个宫人,名义上是服侍康太妃与七殿下,但实际却并不受长兴宫的指派,几乎专为了惠明跑腿传话的,其中便包括当初与惠明相处的还算不错,之后便被苏瑾要去内抚司,又派给了惠明的六安。